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遗失一些物品或是捡到一些物品,有的甚至会因为这些遗失物品产生矛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它们呢?遗失的物品在一定期限内无人认领就会变成无主物,这时候物品的使用权便发生了变化,并且处理方式也将不一样,本文主要介绍无主物物权法中无主物的界定范围。
一、无主物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民法上区分有主物和无主物的目的,在于无主物适用先占原则,有主物则不适用。无主物的本质属性是:对无主物的任何支配,均不得侵犯任何人权利,因此先占者可取得所有权。这意味着无主物上不仅无所有权,而且无任何权利。
根据物在一定时期是否有归属,可将无分为有主物和无主物。有归属的物为有主物,无归属的物为无主物。由于我国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国家基于自然权属制度几乎拥有我国领域内所有资源所有权。加之采取了公有主义立法例将所有人不明的物收归国有,实际上是以国家强制力扩张对物的所有权。因此无主物的范围仍按有无归属的标准来确定,无主物的范围势必会严重缩减。无主物的范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扩大。无主物的范围应有以下几类:
1、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即在一定时期无所有人或其所有人放弃其所有权的物,如抛弃物,无人继承的物,来自外太空的坠落物陨石等。
2、不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即有主而所有人不明的物(文物或其他特别法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埋藏物,隐藏物,无人认领的拾得物、漂流物等。此类物虽然有主,但由于时间久远或其他原因根本无法确定物的所有人,从而使物的权利在一定时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如果这一时期过长,不利于物的流通转让和效用的充分发挥。因而恢复此类物所有权无主的最初状态,确定其的无主物地位十分必要。
二、无主物的处理办法
1、按照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拾得人应当将拾得物交还失主,或者交给公安机关。如果已经确认拾得物是无主物,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2、对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也已明确规定应当参照拾得遗失物的规则处理,能够交还权利人的,返还权利人,不能返还的,送交公安机关。
通过上文对无主物物权法界定范围的阐述,能够帮助我们清楚的定义无主物,当我们面临遗失物时能够有效的处理它们,同时本文阐述的有关无主物物权法的法律能够让我们熟知国家法律对无主物的处理办法,进而帮助我们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处理有关遗失物产生的矛盾等问题。
延伸阅读:
无主物归属界定是什么?
无主物占有即所有可以吗?
无主物遗弃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