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3年3月10日,王某从赵某处购买花岗石板材数车,总价款为16万元。货物交付当日,王某向赵某支付现金1万元,并以资金短缺为由请求对剩余价款 15万元推迟支付,赵某表示同意推迟一个月。五个月后,赵某要求王某支付拖欠的15万元价款,王某遂向赵某出具欠条一张,内容为:“今欠赵某花岗石板材款 15万元(大写拾伍万元整),欠款人王某,2013年8月10日”。2014年1月21日,赵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立即支付花岗石板材款15万元及利息。
【分歧】
本案中,因王某迟延履行合同价款支付义务,构成违约,其除应继续履行合同即支付价款外,还应赔偿因违约给赵某造成的损失。对于王某逾期付款给赵某造成的利息损失的起算点,有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利息应当自2013年4月11日起算。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的规定,王某与赵某约定付款期限“推迟一个月”,即2013年4月10日为付款期限,故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即2013年4月11日为利息起算之日。
第二种意见认为,利息应当自王某出具欠条之次日即2013年8月11日起算。理由是,买卖合同对付款期限作出变更后,违约金的起算点也应当随之变更。王某出具欠条即为承诺付款,其实质上是变更了付款期限,故应当自王某出具欠条之次日起算利息。
第三种意见认为,利息应当自赵某起诉之次日即2014年1月21日起算。理由是,王某出具的欠条未约定支付期限,赵某向王某主张权利之日为应当付款之日,故自次日即2014年1月21日起算利息。
【评析】
笔者赞同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买受人支付价款的期限决定利息的起算点
在买卖合同中,支付价款是买受人的主给付义务,买受人拒绝支付价款,构成拒绝履行,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买受人虽未拒绝支付价款,但逾期履行同样构成违约,在合同未约定逾期违约金的情况下,买受人应承担利息损失。
承担利息损失是买受人在付款期限届满时未履行付款义务(违约)的法律后果之一,买受人违约之日即为利息起算之日。故利息损失与价款支付期限关系密切,价款支付期限决定了利息损失的起算起点。价款支付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利息开始起算。
二、因双方没有变更支付期限的意思表示,故不能将王某出具欠条之日视为支付期限届满之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价款;对付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且事后又没有达成补充协议的,依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及交易习惯确定;依据上述方法仍不能确定的,应适用同时履行的原则,即买受人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
货物交付当日(2013年3月10日),王某请求对剩余价款15万元推迟支付,赵某表示同意推迟一个月。“推迟一个月支付”是双方对支付期限的明确约定,故王某支付期限的届满之日为2013年4月10日。
支付期限届满后,买受人王某并未履行价款支付义务,已构成违约。后来(2013年8月10日),赵某要求王某支付拖欠的15万元价款,王某向赵某出具了欠条,王某出具欠条的行为系其对拖欠赵某合同价款的确认,但没有变更支付期限的意思表示,故不能将王某出具欠条之日视为支付期限届满之日。
三、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出具欠条的日期对利息计算无实际意义
买卖合同中欠条是当事人之间的结算结果,它反映了当事人之间基础法律关系的某些要素,如合同价款、付款期限、出卖人、买受人等。结合出具欠条的时间及欠条是否约定付款期限,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出具的欠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交付货物的同时出具但未约定付款期限(以下简称A1欠条),交付货物的同时出具且注明了付款期限(以下简称A2欠条),交付货物后的某一时间出具但未约定付款期限(以下简称B1欠条),交付货物后的某一时间出具且注明了付款期限(以下简称 B2欠条)。
对于A1欠条与B1欠条,因未注明付款期限,故应当根据买卖合同中双方的约定、补充协议等确定付款期限,没有约定、补充协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确定付款期限,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利息起算。此种情况下,欠条仅是买受人未支付价款及价款数额的证据,除此再无其他法律意义。对于A2欠条与B2欠条,因买受人在出具的欠条上注明了付款期限,出卖人也收受了该欠条,其实质是双方对付款期限进行了约定或变更,故欠条注明的付款期限即价款支付期限,利息自欠条注明的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此时欠条出具的日期对利息计算亦毫无意义。
总之,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出具欠条的情况相当普遍并且欠条的形式多样,在欠条注明付款期限的情况下,欠条注明的付款期限即买受人支付价款的期限,逾期付款的利息损失自欠条注明的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在欠条未注明付款期限的情况下,应当依照买卖合同中双方的约定确定支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确定,不能简单的以买受人出具欠条之次日为逾期付款利息损失的计算起点。
作者:许磊 王友明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