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经常常见的一种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行为,那么通常订立合同的时候都需要一方当事人首先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其实也就是邀约,那么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要约的条件在我国法律上是如何进行规定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要约的条件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在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中成为报价、发价或发盘。发出要约的当事人成为要约人,而要约所指向的对方当事人则成为受要约人。一项要约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包括: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2)要约的内容必须包括足以决定合同内容的主要条款,因为订约当事人双方就合同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二)要约必须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二、要约的生效时间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人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本条是对要约生效时间的规定。
要约何时生效?有人认为,应采取“发信主义”,即要约发出之后就生效。但大多数人认为应当采取“到达主义”,要约必须自到达受要约人时才生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公约都持这种观点。如德国民法典第130条中规定,在相对人以非对话方式向其为意思表示时,意思表示以通知达到相对人时发生效力。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94条规定,对话人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对人了解时,发生效力。第95条中规定,非对话而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达到相对人时,发生效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2.3条中也都规定,要约于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我国合同法这一规定也是参照国外一般规定作出的。需要说明的是,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并不是指一定实际送达到受要约人或者其代理人手中,要约只要送达到受要约人通常的地址、住所或者能够控制的地方(如信箱等)即为送达。“送达到受要约人时”生效,即使在要约送达受要约人之前受要约人已经知道其内容,要约也不生效。在对话要约时,以采用“其意思表示以相对人了解时发生效力”的解释较为妥当。
以数据电文发出要约何时生效,如何到达,是一个问题。数据电文都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传送的信息,发出就已到达。我国合同法是参考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业示范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的。示范法第15条“发出和收到数据电文的时间和地点”中第1款规定:“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一项数据电文的发出时间以它进入发端人或者代表发端人发送数据电文的人控制范围之外的某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准。”第2款规定:“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1.如收件人为接收数据电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1)以数据电文进入该指定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或(2)如数据电文发给了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2.如收件人并未指定某一信息系统,则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该条第1款规定了何为数据电文的“发出”,第2款规定了何为数据电文的“收到”即到达。合同法本条采用了示范法第15条第2款的规定,但省略了该款第1项第(2)的规定,即在指定了特定接收系统时而对方未发送到特定接收系统(虽然也发送到了收件人的系统),以收件人检索到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并非示范法的这个规定有什么问题,只是合同法规定得比较简明,遇到此类问题,也应当如此掌握。
关于要约的条件在我国法律上是如何进行规定的这个问题,首先在要约的内容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要约的内容必须是具体明确的,其次对于邀约的人必须是特定的当事人向特定的人作出的要约,最后邀约人必须明确的表示受到邀约内容的限制。具体大家可以咨询一下律师。
延伸阅读:
收购要约的期限是多久
要约收购失败会怎么样
死缓两年是怎样的,适用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