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效力如何认定?

若为隐名出资者对外转让股权,需首先确定其是否具有股东身份,确定办法和依据如前述;若并不具有股东身份,则转让合同无效;如具有股东身份,则需要分情况对待:受让人继续隐名,则需要与显名股东之间建立新的契约关系;若受让人需显名,则需要隐名股东成为显名股东,然后完成转让。

(一)若为隐名出资者对外转让股权,需首先确定其是否具有股东身份,确定办法和依据如前述;若并不具有股东身份,则转让合同无效;如具有股东身份,则需要分情况对待:受让人继续隐名,则需要与显名股东之间建立新的契约关系;若受让人需显名,则需要隐名股东成为显名股东,然后完成转让。

显名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则需要在保护实际出资人的财产权益和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之间做出选择。此处重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只要第三人没有恶意而受让股权,实际出资人的损失应当由显名股东承担。

1 隐名股东(实际投资人)转让股权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作为转让方

作为股权转让的转让方,如果自己持有的股权(工商登记上记载的股权)中,有一部分实际上所有权属于隐名股东所有,那么,转让方实际上是无权处分这隐名股东的 股权的,因此,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如果没有取得隐名股东的授权,不能将工商登记上记载的股权作为拟转让股权予以出卖,否则就是埋下了纠纷的种子。如果 隐名股东不同意转让自己的股权,转让方可以将真正因自己出资而形成的股权转让。

上述情形为作为显名股东的转让方与隐名股东有明确的代持股关系,如果没有呢?那就要麻烦的多。比如在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有职工出资入股的情况,而出于有限 责任公司对于股东人数的限制,为了办理工商登记而将职工的出资款集中到少数一部分人(显名股东)名下,而这部分人只知道自己的出资加上职工的出资的总持股 数,而不知道有那些职工的股权是自己代持的,也就是说“只认钱,不认人”。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作的工作就是找够出资职工并明确委托投资关系,在签署相关法 律文件(代持股协议等)后,方能将“干净”的股权转让。

(2)作为受让方

A、受让方不是目标公司股东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工商登记上显示的股东在善意第三人看来,是可以信赖的。因此,在受让方不是目标公司股东时,可以不考虑转让方背后是否有隐名股东 存在(事实上要查清楚也是很困难的),直接与作为显名股东的转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即可。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纠纷,也于受让方无关, 那是转让方与隐名股东之间的事。

B、受让方与转让方同为目标公司股东

当受让方与转让方同为目标公司股东而转让方背后又有隐名股东时,受让方能不能拿工商登记上的记载来对抗隐名股东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隐名股东是目标公司尽人皆知的事情,比如职工股的情形,那么受让方就无法以工商登记来对抗。很多人可能对存在如下理解,即工商登记上记 载的股东就是法律上的股东。这个说法是存在问题的。股权源于出资而不是源于工商登记,工商登记的作用只是公示对抗,因此,法律上的股东是实际出资人, 当然,他要在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行使股东权利。在前述情况下,受让方在受让股转时一定要考虑隐名股东的意愿,如隐名股东未表示,则不能受让隐名股 东那部分股权。

如果隐名股东是“大隐”,即不参加股东会参与管理,也没有说过自己的出资人身份,则受让方无从得知有隐名股东存在,那么,受让方也可以不考虑隐名股东的存在。

当然,在实际交易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上面也只是对典型情况的一种列举,更多的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我国的股东的股权转让的规定的,对于我国的公司内部的隐名股东来说,如果是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操作不当的话,还会被取消股东的身份,所以还是显名股东比较有利,能够成为显名股东的,就不要成为隐名股东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延伸阅读:

股东退股协议范本

退股协议书:写明甲方(退股方)和乙方(法...

收购公司的股东会决议

股东会的决议应包含以下内容:1、会议基本...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地位的表现形式...

1、不当控制,又称过度控制,指控股股东对...

一人有限公司法人担任不是股东是...

不可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

隐名股东是否有查账权?

隐名股东由于未经法律程序注册登记,工商部...

公司法股东三个回避具体指的是什...

股东大会审议、表决有关关联交易事项时,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词条  效力  效力词条  股东  股东词条  认定  认定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