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诉讼主体一般是谁?
有扶养义务的被害人及其所需要扶养的人和行为人是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诉讼主体。
被扶养人一般包括:
1、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配偶;
2、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父母;
3、与被害人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尚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5、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6、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弟姐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二、被扶养生活费的法律特征
构成被扶养人的侵权行为,必须造成受害人生命权或劳动能力丧失的后果。在侵权行为的法律关系中,被扶养人是其中的一个主体,但必须不是直接受害人,而是直接受害人以外的第三人,该第三人既可能是单数,也可能是复数,均须为独立于加害人与直接受害人以外,但又存在法定联系的人。
被扶养人与直接受害人之间,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前,有法定的联系。这种法定联系,就是直接受害人在生前是被扶养人的法定扶养人,也就是在直接受害人与被扶养人之间,具有法定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这种法律关系,就是亲权或亲属权,以及其派生的扶养请求权。
行为人在实施侵害行为之前,实际上是被扶养人身份权的义务主体,尽管其所实施的行为没有直接作用于被扶养人身上,但是,当其实施的行为剥夺了直接受害人的生命或使直接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却使被扶养人所享有的对直接受害人的法定扶养权利遭受损害,丧失了这一法定扶养权利。这一损害事实尽管不是加害人的行为直接造成的,但间接地侵害了被扶养人的这一法定扶养权利,却是客观的事实。
加害人既然因其行为使被扶养人丧失法定扶养权利,那么,在加害人与被扶养人之间必然产生侵权之债的法律关系,加害人作为赔偿义务主体,对被扶养人应承担赔偿义务,被扶养人作为赔偿权利主体,对加害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与其他侵权法律关系不同的是,被扶养人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容不是一般的金钱给付,而是其丧失的法定扶养权利。因此,被扶养人是享有法定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人。
人民法院在审理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案件中,必须把握被扶养人的特征,准确认定请求人是否属于处于赔偿权利人地位的被扶养人。
综合上面所说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一般是针对于违法者以不合法的目的导致他人受到伤害而致使抚养人没有生活来源而所要给的费用,对于此情况一般被抚养人就可以主张自己的权益,让违法才给出相应的赔偿,从而保障自己的生活来源。
延伸阅读:
被扶养人生活费计算方式
被扶养人生活费总额上限是怎样的
被扶养人生活费如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