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牌要债认定侵犯名誉权吗?
一般不会认定为侵犯名誉权,法院应当综合贴横幅的地点、方式、横幅内容、持续的时间等因素认为,如果该行为不具备污辱和诽谤的内容,即没有捏造事实,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就不会达到侵害名誉权的程度。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公民、法人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二、 侵犯名誉权势构成要素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
我国法律上对于侵犯名誉权的相关犯罪事实认定作了明确的规定,只有构成了上述侵权要素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具体情况下应当实际来进行处理和认定,对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应当立即停止侵害,并对当事人进行赔礼道歉。
延伸阅读:
侵犯名誉权案件诉讼费是多少?
侵犯名誉权的证据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到哪里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