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理解民法典条文内容137的规定?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作为民法的一般法,在处理民事纠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习民法的朋友来说,了解民法的各项法规的规定并深入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今天律图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民法典》条文内容137规定的理解内容。

一、《民法典》条文137的规定

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本条对“有相对人意思表示”作出了规定。

二、对该项法规的解读

1、有相对人意思表示,是指须送达给相对人才能生效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意思表示,是指无须送达给他人即可生效的意思表示。前者如要约、承诺、解除合同的通知等;后者如遗嘱、动产的抛弃等。

2、有相对人意思表示,分为对话意思表示和非对话意思表示。

(1)以当面交谈、哑语、打电话、打旗语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对话意思表示,采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比如,甲给乙打电话提出要约,乙了解要约内容后,要约生效。

(2)以信件、数据电文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为非对话意思表示,采到达主义。比如,甲按乙留下的邮箱地址给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提出了自己的要约,该要约在进入对方系统时(邮件发送成功时)为送达,送达后生效。

3、《民法典》相关规定

  第四百八十二条  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信件未载明日期的,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且是指由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对于采取对话方式的生效时间是比较好确定的。在实践中《民法典》第137条第二款规定的关于采取数据电文形式的到达时间比较难以确定,且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差异。

延伸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危险驾驶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法典  民法典词条  条文  条文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内容  内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