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法总则规定不得违背什么原则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规定不得违背什么原则

禁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是一项明确以禁止性表述方式表现出来的民法基本原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限制性原则之一,构成对作为民法体制性原则的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等的一种限制。该原则对于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中最大发展就是把禁止违反法律的要求也加入进来。

二、何为公序良俗

在《民法典》之前,我国现行法律没有使用公序良俗概念,而是使用了社会公共利益、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德等概念。如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则,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公序良俗既是一项公共道德准则,也是一项法律规范。其立法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利益,维护弱者利益,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其具体功能,一是弥补立法漏洞和缺失的功能,二是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不过,自由裁量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滥用,有规则应先使用规则,只有穷尽了规则才能使用公序良俗原则。此外,说理要充分,只有在法律存有漏洞的情况下,法官才能援引公序良俗原则,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解释,使其由抽象变得相对具体后,才得以适用于案件的裁判。

三、公序良俗原则的特点

第一,这一原则是一项民事活动的原则,因此适用于全部民事活动领域,重点是法律行为特别是合同领域,但又不限于此。这一原则,到了权利行使的领域,则可体现为权利不得违法和滥用等下位原则

第二,这项原则作为一项限制性原则,禁止违反的范畴,包括禁止违反法律和禁止违反公序良俗两个方面。其中,禁止违反法律中“法律”一语,应该限定为强制性的法律。从目前学理观点和司法实践而言,不仅应限于法律中与保护民事权益目的直接相关的强制性规定,到了决定法律行为、合同无效的特殊领域,还应该限于那些有关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至于公序良俗,则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但其本身实际上是不确定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地域性,通常需要司法实践逐渐通过类型化方式确定其内涵。目前,在学理认识和司法实践中,公共秩序既体现为宪法和法律的公共秩序,也体现为社会共同体规范意义的公共秩序,即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公共生活秩序;善良风俗,除了一般意义的社会道德或良好习俗,有时也包括较高层次的社会公德。在这方面,民法总则第1条明确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总体目的追求加以规定,即是明证。

第三,这一原则的解释,应从客观标准出发,即不问当事人主观如何,客观上构成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便为法所不许。

可以看出,即将要实行的《民法典》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公序良俗。其旨在把公共道德标准提升法律法规层面上,有效地约束更多违反社会公德、触犯道德标准的行为。《民法典》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就是进一步补充法律的完整性,给予了法官更多人性化考量,是我国民法史上的又一里程。

延伸阅读:

民法总则全文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适用是什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法总则规定不得违背什么原则  民法  民法词条  总则  总则词条  违背  违背词条  不得  不得词条  原则  原则词条  
诉讼仲裁法规

 宪法的适用原则有哪些?

宪法的制定,使得不少民事主主体的行为会受到约束,对于民事主体来说,若了解了宪法的接班原则,不仅可以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其他的民事主体的违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