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是什么意思?

我国在2017年颁布了民法总则,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一部基本法律,主要调解是公民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保障善意取得的效力,除了合同法之外,我国民法总则提出了善意相对人这个概念。那么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是什么意思?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下吧。

一、《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是什么意思?

民法上有所谓“善意第三人”、“善意相对人”的概念。此处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义,不能用我们口语中所谓的善意去解释。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对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没有过错也不可归责于己的行为,取得一定的财产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没有过错。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权利,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1、出让人无权处分;

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善意指不知存在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的主观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

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例如,错误地认为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运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并且依转让物当时的环境,他也不应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如果是对让与人的行为能力、代理权的范围、意思表示的瑕疵发生误解,不受善意取得的保护。

第三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标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占有人为非法转让。这里不仅不要求第三人有出让人有权处分的确信,而且是推定任何参加交易的第三人都具有这种善意。物权法对这种善意的保护,是公信原则的体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恶意第三人。恶意就是第三人依当时的情况知道或应当知道转让人无让与的权利。即根据当时的环境,依交易的一般情况,可以得出让与人无权让与的结论,则第三人应视为恶意。例如第三人以不正常的低价购买物品,如无相反的证据,应认为是恶意。

3、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4、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综上所述,《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指的是善于取得的人,是合同中的第三人,他们取得一定财产,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因此,当合同当事人向其发起请求权的时候,其有权拒绝。在日常生活中,善意取得的情况也十分普遍,构成善意取得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包括第三人是出于善意,并且支付一定价格。

延伸阅读:

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有什么关系呢

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适用是什么?

合同法是民法还是商法?商法与民法的区别有哪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相对人  相对人词条  民法  民法词条  总则  总则词条  善意  善意词条  意思  意思词条  
诉讼仲裁法规

 民法典40条内容是什么?

我国的公民都有依法行使民事行为的能力和享受民事法律保障的权益。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公民民事行为的规范,是基础性法律,里面对于民事行为作了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