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前段时间的电信诈骗案件,诈骗人员从网络中获得民众个人的用户信息资料,再逐个拨通电话骗取公民财产,这一恶劣行径给民众带来极大的伤害也造成了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为了改善和解决此问题,我国颁布的网络安全法中明确了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诈骗的严惩和保护。
11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表示,《网络安全法》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
1、是具有全面性。《网络安全法》比较全面和系统地确立了各个主体包括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网络运营者、网络使用者在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另外,它确立了保障网络的设备设施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数据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它是我们网络安全领域里基础性的法律。
2、是具有针对性。《网络安全法》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也借鉴了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保障网络安全的各项制度,重在管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3、是具有协调性。《网络安全法》在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协调推进网络安全和发展。非常注重保护网络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地流动,促进网络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来促安全的目的。
作为我国网络安全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在打击互联网诈骗、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二、严厉打击网络诈骗
今年8月,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针对类似的网络诈骗事件,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第45条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规定: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除了规定运营者的责任,《网络安全法》还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三、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近年来,警方查获曝光的大量案件显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收集、转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据悉,《网络安全法》还将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其中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旨在维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律图小编在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诈骗的介绍中,详细明确了网络运营者未经许可禁止发布民众的用户信息资料,一旦被发现,应当承担应有的罪罚。同时,网络运营者应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用户个人资料。
延伸阅读:
网络诈骗罪判几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什么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多少钱应该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