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政诉讼法关于回避规定是什么?

一、行政诉讼法关于回避规定是什么?

关于回避规定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七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对当事人提出的明显不属于法定回避事由的申请,法庭可以依法当庭驳回。 申请人对驳回的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行政诉讼都公开审理吗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实行公开审理,是行政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开审判有两方面的内容:

1、审判活动向群众公开;

2、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允许新闻记者报道开庭审理的情况。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除合议庭评议以外的全部活动,包括法庭调查、辩论、征求原告被告双方意见、宣告判决等,都要公开进行。

审理行政案件一般要实行公开审理,但是以下三种情况,可以不公开审理: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其他法律另有规定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目前很多人对回避这个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一般在诉讼过程当中,如果认为具体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或者是鉴定人员存在着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之下,都是可以申请回避的,而审判人员一旦发现自己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也是可以主动申请回避的。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法律师回避是否有规定

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

民事诉讼法回避对象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回避对象有审判人员;书记员、翻...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决定有哪些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包括了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两种方式。回避制...

公证员回避的法定情形有几种

公证人员需要回避的情形有三种,就包括:1...

回避申请人包括律师吗?

回避申请人包括律师,即与该案件有关的辩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词条  回避  回避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关于  关于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行政诉讼

 疫情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一、疫情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客观因素不能正常提供劳动,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以下两种情况: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展开)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证据包括了什么

一、行政诉讼法证据包括了什么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2、物证。是指用...(展开)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二审判决多长时间?

一、行政诉讼二审判决多长时间?行政诉讼上诉后二审判决应当自三个月内作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