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生病了,便会吃常备药,严重的情况下,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当病人接受医生的诊治的过程中,病人时间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由于双方的利益不同,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不管是由于医生或者病人双方哪一方的过错,如果发生医疗纠纷。那么,遇到医疗纠纷如何解决呢?看下文学习一下吧。
一、发生医患纠纷的情形
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认知及专业知识局限,或医务人员的解释态度等导致他们认为该医疗后果并非政党后果,而发生的纠纷,此种情况下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并无过失。
这类纠纷是医患纠纷中最常见的一类。是由于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和护理时出现不良后果而与医方为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因果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产生的分歧或争议。
(三)因输血导致异常反应与感染纠纷
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因对输血血液的血型、品质的检查存在的缺陷,或对患者输血后出现的反应和症状未给予及时的观察与处理,导致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并发症的产生的医疗纠纷。
(四)医用产品质量缺陷损害纠纷
因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医用卫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致使求医人员健康受损产生的纠纷。
(五)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损害纠纷
因预防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出现过失,造成死亡、残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其他非必要的损害而引起的纠纷。
(六)医院内感染纠纷
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院环境和医疗行为所引起的细菌、病毒等生物性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类。前者指来自患者机体内部,因长期受肿瘤等疾病影响使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后者由于非患者病体原因引起的。
(七)医疗美容损害引起的纠纷
另外,医疗纠纷还包括因医疗服务合同中的先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如先知、保密义务引起的其他纠纷。
(一)医疗机构的内部处理流程
1、医疗机构作为一个专业机构,一般会建立内部报告制度,便于医疗机构负责人及时掌握情况,在发生医疗纠纷,尤其可能是医疗事故的纠纷时,启动处理预案。
2、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过程、结果有异议时,可以与临床医师及科室领导沟通,也可以向门诊部、医务处(科、部)等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以及院领导投诉。
3、临床科室或职能部门接到患方投诉后,根据患方投诉内容可进行相关简单处理,一旦出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必须上报。
4、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对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或医疗过失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初步结论。
1、与医方协商解决并签订赔偿协议
2、申请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3、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针对这个问题,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医疗机构以及患者双方的处理流程,首先医疗机构要按照应急预案来进行处理,同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法院诉讼来进行医疗纠纷的解决。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我们一定要追求法律事实,切勿得理不饶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