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相遇应用题说课稿设计参考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59页的准备题和例5,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一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这为学习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重点编入了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相向运动的应用题,主要学习"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知识。本课学习"相遇求路程",它是在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使知识类推迁移到本课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结构特征、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教材的结构层次及编排意图:
  相遇应用题的知识从一个运动物体变成两个运动物体,涉及到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出发地点,出发时间等不同因素,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难于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本课题的知识结构:
  (1)先出示一个准备题,学生通过图示加深对"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含义的领会。接着,通过填表分析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地间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式,为学习例题扫除障碍。最后通过例5的学习,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第一种解法: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总路程;第二种解法:先求每分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即是两人的速度和,再乘以相遇时间,就得总路程。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学习"相遇求时间"的基础。通过新知的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答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方法,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十四中,除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编入了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如:背向而行,不同时间出发的情况,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思维,防止思维定势,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重点:
  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6.教学难点:
  解答问题时对速度和的理解和运用。
  7.教学关键:
  理解清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二、说教法学法的选择
  1.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旧引新,启动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在教学新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的共同点和分化点,为学生架起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相遇问题是由两个物体运动完成的,其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是在一般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先复习由一个物体运动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为学习新知作了适当的铺垫。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相遇问题的教学运用线段图或教具演示等传统手法,学生较难感知两个物体各自用不同速度运动的状态,给学生理解题意造成一定的困难。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使学生多方位感知事物,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引探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读题审题,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加深理解关键的字、词、句,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出相遇问题的特征、规律,概括出其数量关系式。在已有第一种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尝试第二种解法,并归纳出两种解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后,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有坡度、发展性的课堂练习,是全面落实双基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对应练习、深化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多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反馈了对此类应用题结构、解法的掌握,防止了思维定势,还培养了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了素质教育。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口答)
  提问:为什么这样求?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2.李诚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_____________?
  由学生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
  以上练习,复习了由一个物体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使学生能顺利地应用旧知识和学习方法去获取新知识,为学习准备题做适当的铺垫。
  (二)新知探索:
  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一般的求路程应用题,它是由一个物体运动完成的。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
  承上启下的谈话,把学生引入到与所提问题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准备题:
  (1)读题看电脑演示,初步理解题意。
  问:题中告诉我们,张华和李诚是怎样出发的?他们行走的方向又是怎样?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板书:"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的结构特征。
  (2)边演示边填写P58表格的数据,并分析数量关系。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填写1分钟的路程变化表,再让学生独立填写2分、3分的路程变化情况表,并通过电脑演示,学生校对答案。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第4列数据,归纳出:当两人距离为0时,说明两人相遇了,并推导出: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正好相等的`数量关系式。
  通过多媒体演示,积累表象认知,在屏幕上呈现出相遇问题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式,帮助学习顺利理解题意,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同时,生动清晰、新鲜活泼的画面,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像上题,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学习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书课题:相遇应用题。
  4.讲授例5:
  ①出示例5,教师读题,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启发学生学习第一种解法。
  演示后提问:a.小强和小丽走的路程各是哪一段?用色段表示。
  b.两人4分钟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相距的米数有什么关系?
  c.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一名学生口述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③启发学生学习第二种解法。
  先让学生尝试学习,再提问其解题思路,最后通过电脑演示来验证答案,重点理解"速度和"的含义。
  ④小结两种解题方法。
  ⑤学生看P58例5。
  通过教师有机的设问、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到第一种解题思路和解法;尝试学习第二种解法后,通过电脑演示分析过程,学生很容易知道"两人每分钟共行多少米?","经过4分,两人相遇"的条件,形象地揭示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也验证了学生的第二种解题思路,从而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
  1.对应练习:P59"做一做"的两小题。
  2.深化练习:P61练习十四的第2题。
  运用多媒体演示两辆汽车背向而行的动态,直观生动、引入意境。使学生马上明白:当两个物体同时从一个地方背向而行,它们的结果是相距,同样可用"相遇求路程"的解法求相距路程。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扩展了学生思维。
  3.综合练习:
  (1)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正确的算式是( )。
  A.(38+46) 4 B.38 4+46 4+50
  C.(38+46) 4-50 D.(38+46) 4+50
  (2)A、B两城相距38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这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开出4小时后,还相距多少千米?
  正确的算式是( )。
  A.(38+46) 4 B.(38+46) 4+386
  C.386-(38+46) 4
  4.发展练习:P61练习十四的第3题。
  此题是两列火车相向行驶的相遇求路程的扩展题,由于甲车先开出1小时,即运动时间改变,求相遇路程的方法也有了变化,给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行程问题,其中求路程的解答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先求出两个物体各自走的路程,再将它们各走路程合起来,求得总路程;二是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也求得总路程。
  (五)布置作业: P61第1题,P62第12题。

现在,雾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阅读理解答案综合性学习。现在,雾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依然让人触目惊心。下面请你参加以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各题。(1)请从下面几则必修一第三单元ampnbsp问题研究ampnbspampnbsp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ampnbspampnbsp教学设计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从容说课在讲述了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之后,设计一个研究主题,探讨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的可行性。初看上去,这是一个沙特阿拉伯,教案示例沙特阿拉伯教学重点石油王国教学难点沙漠王国的粮食自给教学用具西亚政区图沙特阿拉伯政区图沙特阿拉伯地形图沙特拉伯农业景观图教学过程(展示地图)西亚政区图(导入)我们在居民和经背影的剪裁(叶圣陶)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并不是平时看见的。那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那一个背影,当然非交代明白不可。这篮球裁判说课稿打篮球能够增强我们的体质,大多数男孩子都会打篮球,那么篮球的比赛规则你又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篮球裁判说课稿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一篮球裁判规则及裁判员基本手势说外伤的造句注音waishang意思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损伤。外伤造句1他们以为我是用酒精来涂外伤。2其骨架显示没有任何疾病或是外伤。3这一原则有可能方便地阅读策略活动课教案导语近年来,儿童阅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在迅速增加,阅读活动设计策略。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阅读策略活动课教案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阅读绘本,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绝招优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教学秋思教学设计模板秋思是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材分析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秋思教学设计与评析秋思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解读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中唐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
鸽子的命运阅读题及答案深夜,一个不经意的翻身,抖落我所有的睡意。窗外柔柔的月光轻抚着大地,房间里洒满整床的银白,熟睡的妻和儿子淹没其中,恬恬的,静静的。我头枕着臂弯,眼睛注视着天花板,神经被那一只鸽子硌我的老师魏巍阅读训练答案我的老师魏巍(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完成阅读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妹妹的怪癖一次闲聊中,妹夫告诉我,妹妹有个怪癖,她掏炉渣成瘾了。妹妹住在平房里,冬季靠生火炉取暖,在两个卧室之间的厨房里。烧着一组通向卧室的土暖气,因为火炉在厨房,距卧室远,不必担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渔家傲的阅读答案渔家傲的阅读答案1原文渔家傲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白鹅的阅读和答案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海棠花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海棠花季羡林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白蝴蝶之恋的阅读答案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风筝阅读试题训练及答案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方子山传阅读理解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以下是方子山传阅读理解答案,欢迎阅读。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