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第15课ampnbsp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
  1、搜集有关人物、北京大学的图片及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论著的原始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学案,
  (二)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互联网等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归纳基本内容,提出解决问题初步方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北京大学校园景致一组: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得出——,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
  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现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1)兴起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3、内容
  基本内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前期
  "
  三提倡三反对
  "提倡科学与科学,
  反对愚昧与专制。⑴陈独秀: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 同: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⑴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况: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 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社团代表性是少年中国会;刊物影响较大《新潮》,《国民》,推动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以上具体见教材)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③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④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⑥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2)创办刊物(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5)论战(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综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探究: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⑵认识: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⑶对待: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派 别主 张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探究: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一阶段——器 物 阶 段(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 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 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5、特 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制 度 阶 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 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 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 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 间: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 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 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入思想的核心阶段。
  但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九、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传播原因
  (1)政治: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经济: (1)五四运动前
  (3)思想: (2)五四运动后
  2、兴起: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兴起标志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运动中心
  (2)代表人物
  (4)学术方针
  (5)指导思想
  3、内容
  4、评价:
  (1)性质
  (2)意义
  (3)局限
  十、教学反思:
  1、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较活跃,但教师要注意对材料的点评不宜拖长。
  2、学生能根据材料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本节课与前后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以后教学中继续渗透。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直接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思想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和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
  4、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同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1、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出版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 ,反对 。( 也是口号)
  (2)提倡 ,反对 。(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 ,反对 。
  (4)十月革命后宣传 。(李大钊)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性质:前期是一场 反对 的斗争。
  作用:动摇了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得到弘扬,为 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对 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 》等文章);
  2、广泛传播:
  (1)五四运动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撰写的《 》一文,比较 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 与 的" "与" "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3)1920年5月1日,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 相结合。
  (5)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认真研究比较,审慎思考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6)1920年 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 成立。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
  4、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5、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二、学习过程
  (一)历史背景
  【探究学习】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二: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直接原因)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发展阶段影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
  "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下列要点。
  a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d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质目的何在?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主要意思:
  本质目的:
  主要原因:
  (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问题: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倡导儒家思想?
  材料2: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问题: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展示下列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2、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
  【探究学习】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怎样的冲击?
  (3)局限性: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谈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四)后期的新文化运动
  1、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2、代表人物: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3、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何特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特点:
  a
  b
  影响:
  三、反思总结
  1、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4.如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6.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抵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力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9.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后期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d.中共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迂腐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请回答: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乱"?" 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xx年江苏卷)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xx•皖南八校联考】xx年是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安庆市某学校为举办此次周年活动收集了下列一批资料。其中能够入选的是
  a.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立新文学
  c.写出《孔乙己》等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而本质
  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3.【xx•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测试】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4.【xx•南京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xx年9月)
  地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3141276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微课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环面积教学目标掌握圆环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后,利用含环宽的条件来求圆环的面积的练习。教学重点理解环形中外圆半径内圆半径与环宽的关系,掌握圆环面积的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运用类推探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活动分类教学设计目标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2初步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在观察比较中,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准备1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2小猫小狗小鸭小羊头饰各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练习课(一)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设计一计算1口算354296703040639245873569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58页例1例2,59页60页课堂活动123,练习七13教学目的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辨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1000以瓦尔登湖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1对瓦尔登湖主题思想的掌握了解。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淳朴的生活情趣,引导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保护自然,关心自然。教学时数2课诗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一二首古诗,25诗五首(第一课时)。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的意境。教学重点(l)弄清诗句字词的意思。(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重点和难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2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
打电话最新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三顾茅庐教案设计范文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三亚落日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时第1教时授课时间2月日上午课前准备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教学过程天然的斑纹教学反思范文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任何物体都有肌理,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孩子天然的斑纹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一些平常不被关注的细节,不光能用眼睛看,还可以通过触觉去感知身边的一些事物,掌握如何表现出不同斑纹的方法特点,掌握积累一些视天然的斑纹教学反思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任何物体都有肌理,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孩子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直是各位老师教学的难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吧!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1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理解和掌握与现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文章导读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供您参考和借鉴。一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一二三自己爬起来小班语言活动一下教案及反思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设计思路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幼儿园小班好玩的拼板教案导语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在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渡。他们的情感外露不稳定,思维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好玩的拼板符合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非常注重游戏性和情境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小班栽树植树节教案栽树植树节教案适用于小班的植树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3月12号是植树节,理解童谣内容,学会朗诵童谣,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要爱护树苗,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