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初中语文标点符号专题讲解

标点符号专题讲解

一、概念

标点符号,是表示说话的间歇、停顿、语气和语调的符号。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

现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一、点号

点号主要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其中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是表示句中停顿的符号,句号、叹号和问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符号。同时,叹号和问号又分别有表示感叹和疑问的特性,所以它们又兼属标号。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它们列入点号之中。

1、句号

表示一句话结束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例如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独词句或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可用句号。例如

美丽的春天。

下课了。

有的句子含有疑问句,但并不表示真正的发问,而是表示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例如

我不知道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我觉得谁都可以做好这件事的。

注意:

①关联词前面一般不用句号,因为关联词一般是用来连接分句和短语的。例如

虽然我一看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②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和英文中使用。

2、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再见了,劳动人民!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

3、顿号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例如

小王、小张、小李和我都是共青团员。

有时为了强调表达效果,一句话中几个字后面分别用顿号。例如

我再说一遍:“我、恨、你!”

“一”“二”“三”……“甲”“乙”“丙”……作次序语时,在他们后面加顿号。

注意:

⑴并列成分之间可用顿号,但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例如

这个瓷器看起来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句中的“五六百年”不能写成“五、六百年”

⑵并列成分之间可用顿号,但并不需要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例如

兄弟要敬重父母。

句中“兄弟”之间和“父母”之间不能用顿号。

⑶太短的并列成分之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如

春夏秋冬 工农兵 中小学生

(4)如果句中是多个词语并列,前几项之间用顿号隔开,而最后两个词语之间一般不再用顿号,而用连词“和”“与”等来连接。例如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⑸并列成分中已有引号或书名号等,一般不再用顿号。例如

这时,课堂上响起了响亮的口号声:“向抗震救灾英雄学习”“向抗震救灾英雄致敬!”

4、分号

表示并列的长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例如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有些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但是为了增加停顿时间,以突出分句间的转折、因果等意义关系而用分号。例如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⑶分行列举的各句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A.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B.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顿号、逗号和分号的用法区别:

逗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在一个句子里,意义上、结构上可以断开的地方可用逗号。例如主谓之间,主语是主谓短语且较长;复指成分之间;等等。

顿号表示句中词或短语等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短于逗号。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成分之间一般用分号,其停顿时间长于逗号。

例如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所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郑成功、林则徐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进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们所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之不尽。

上例中,孔子、孔子、司马迁、鲁迅等是并列词,所以中间用了顿号。复句中的分句用了逗号。四个复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用了分号,构成了一个大的排比句。

5冒号

①用的提示语的后面或总括号的前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括上文。例如

但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提起下文)

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总括上文)

②用在被注释的词语后面,表示解释说明。例如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③用在书信、讲话稿等的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广平兄:

五日寄一信,想当先到了。……

注意:

①若提示的部分不是句子的全部,而是一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应改为逗号或其他。例如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误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不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②下文和提示语的内容不一致,不能用冒号。

例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③“某某说”“某某想”等词后边常用冒号,但有时为了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例如

XXX说过,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④“某某说”在引号前,用冒号;在引语中或在引语后,则不用冒号。例如

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好李白的诗。”老师说。

6问号

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的停顿。例如

他叫什么名字?

使用问号的几种情形:

①只能用在问句最后而不能用在句中。例如

小李,你怎么了?

怎么了,小李?

②选择问句中,问句一般只用一个,而且放在句末。例如

明天的旅行,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③特指问句中,不管用不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句末都用问号。有几个问句,就用几个问号。例如

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④反问句的末尾也可以用问号。例如

你听听观众的意见好不好?

⑤人物生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一般用问号表示。例如

曹邺(816-?),桂州阳朔(今属广西)人。

注意:

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能用问号。例如

我也不知道该让谁去。

7、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顿。例如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使用叹号的几种情形:

①两个叹号的使用,一般在后一个叹号后用叹号。例如

啊,啊!又到了春天了。

②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难道可以这样做吗!

句号、问号、叹号用法的区别:

这三种符号的基本用途是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句末的停顿和句子的语调,但是他们表示的语气不同。陈述句末用句号,疑问句末尾用句号,感叹号末尾用叹号,分别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等几种语气。要想正确地运用这三种符号,先要正确地分析句子的语气。

二、标号

标号主要是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一、引号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或者特别指出的部分。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注意:

1、 引述包括原引和意引两类。原引能用引号,意引则不能用引号。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这一千古佳句多么悲怆深刻!(原引)

他说过,没人的时候一定要关门。(意引)

2、在引用的话里还有引用的话,则里边用单引号。例如

小王说:“‘劳动能锻炼人’,这话是对的。”

3、除了引用以外,使用引号的情况还有:

①需要着重指出和强调的词语用引号。例如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②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要加引号。例如

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的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③表示反语或讽刺和揭露性的词语可用引号。例如

这个欺世盗名的骗子居然自封为“慈善家”。

④表示特定称谓的词语要用引号。例如

今天是“五一”。

⑤拟声词要用引号。例如

河水“哗啦啦”地流。

⑥引语是独立的,引文末尾的句号放在引号内;引语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的,引文末尾不用标点。例如

要想取得成绩,就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⑦文章出现的新名词用引号。例如

“网e拍”“克隆”等新名词不断涌现。

4、竖写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二、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1、句内括号。例如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

注意:句中括号只注释句中的某一部分,如果括号前的正文有点号,应移到括号之后。括号内的点号,语言中间的照用,句末的,问号、叹号照用,句号要删去。

2、句外括号。例如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

注意:句外括号注释全句,括号应用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句中、句末点号照用。

3、括号用在次序语的外面。例如(一)(二)(三),(甲)(乙)(丙)等。

4、括号除了圆括号()形式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大括号{ }和方头括号【】。

三、破折号

破折号表示它后面有个注释,或表示语意的转折、递进,语音的中断、延长,或表示总结上文,对事物的分项列举等。

1、表示注释内容,当注释部分在句末时,使用单破折号;当注释内容在句中时,可使用双破折号,也可在注释之后加逗号。例如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3、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如

(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4、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5、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6、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7、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8、用在副标题的前面,实际上也是一种注释性用法。例如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四、省略号

1、表示引文中的省略部分。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 表示列举的省略。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四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 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例如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4、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5、 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例如

“这位是……”(表中断)

6、 表示欲言又止或沉默不语。例如

欧阳平:……(表沉默)

注意:①如果文中用了表示省略的“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6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12个圆点表示,在使用时要单独成行,前空两格。例如

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

省略号前后点号的用法:

① 省略号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用句末点号。例如

“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 省略号前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点号。例如

“同志,你真是……”

③ 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但若省略号后边还有话,省略号后要加标点。

五、书名号

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号、文件名及戏曲、歌曲、图画等名称的符号。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例如

《红楼梦》《孔乙己》

注意:书名号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号用法有三种:

1、 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例如

《后汉书·列女传》

2、 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例如

《诗经·魏风·伐檀》

3、 篇名内又有书名。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六、着重号

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强调的词语的标号。

着重号一般用在需要强调的词句下面,一个字下面一个圆点,加着重号的词句一般要重读。

七、间隔号

又叫音界号或分读号,是一个圆点,用在省略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中间;某些国家、民族的人名的各部分之间,也需用间隔号隔开。

1、 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例如

“一二·九”运动

2、 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例如

诺尔曼·白求恩

3、 表示书名和篇名的分界。例如

《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八、连接号

1、连接号是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号,比破折号短,只占一个字空。例如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人类的发展可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2、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连接号另外两种形式“-”“~”

九、专名号

1、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例如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2、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用波浪线﹏表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初中语文标点符号专题讲解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词条  讲解  讲解词条  语文  语文词条  初中  初中词条  专题  专题词条  
中学初中

 常见的病句类型及答题技巧

病句修改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历年高考中的常见的题型之一 。但是有很多同学对这方面的只是掌握的不是很充实。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下常见的六大类病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