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文言讲堂|文言文中的副词(上)

烧脑的学问

古代汉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词性中,介词连词代词动词可能还算简单易学,但副词恐怕没人说简单。

光是副词里头,就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等一系列复杂的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

上一篇《情态副词》里我们简单解释了古代汉语的冰山一角“情态副词”,今天这篇我们不妨再看一个“角”——程度副词吧。

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有的程度副词表示某种情况的最高程度。这样的程度副词有:

“最”、“甚”、“极”、“绝”、“殊”、“太”、“尤”等。例如:

① 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史记 萧相国世家》)

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

③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 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史记 吕不韦列传》)

⑤ 四面险绝,无由升陟矣。(《水经注 清水》)

⑥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 赵策》)

⑦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史记 主父偃列传》)

⑧ 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 张丞相列传》)

以上八例中⑤“绝”充当补语,其他诸例中的程度副词充当状语。这一组七个程度副词中,“最”、“太”可以不译;“甚”、“极”、“绝”、“殊”、“尤”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非常”、“特别”义。

//////////

有的程度副词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愈、益、弥、加等。例如:

① 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晁错传》)

(译:丞相很快发病死了,晁错显得更加尊贵。)

② 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勿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

③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

④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⑤ 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汉书·文帝纪》)

这些例句中的程度副词可以译成“更”、“更加”等。

//////////

①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汉书 李广利传》)

② 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 ,不敢发。……故盗贼寖多。(《史记 酷吏列传》)

③ 春秋之时,王道寖坏,教化不行。(《汉书 刑法志》)

(译:春秋的时候,先王所行的正道逐渐被破坏,政教风化不能实行。“寖”通“浸”。)

④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 项羽本纪》)

这些例子中的“渐”、“浸(寖)”、“稍”都是逐渐、渐渐的意思。

但“稍”字又有稍微、略微义,例如: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柳宗元《黔之驴》)

//////////

古汉语中表示稍微、略微、程度不深的副词有“差”、“少”、“略”、“颇”等。例如:

① 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后汉书 光武纪》)

(这里的“差”和“差强人意”的“差”都是“略微”的意思)

②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 赵策》)

③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 项羽本纪》)

④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

例① 的“差”是略微的意思;例②“少”,不是多少之少,也是稍微、略微义;例③的“略”也是略微义;例④的“颇”亦表程度较轻,可译为约略、稍微。

//////////

但是,“颇”有时也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今天的“很”,例如:

①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② 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史记 儒林列传》)

//////////

古今异义

大体来说,在程度副词中,表进一层意思的“加”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稍”表逐渐、“少”表略微与今用法不同;“颇”字的二义中,今天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表程度之高一义。

情态副词

顾名思义,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的副词叫情态副词。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情态副词,如:特地、百般、互相、擅自、逐步、当然、大肆、特意、忽然、公然、连忙、悄悄、单独……等等等等。情态副词不能单说,一般都作状语。

理解了现代汉语里情态副词的大致使用方法,再学习古代汉语的情态副词就方便许多了。不信?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东西吗?”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说:“估计一下您的兵士能够抵挡住项羽吗?”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项羽的士卒)。对此怎么办呢?”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公孙丑下》)

(每过)五百年一定有位圣君出现,那期间一定有命世之才出现。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韩非子·孤愤》)

懂得法治的人,一定有远见而又明察秋毫。

宜皆降之。(《汉书·苏武传》)

应该使他们都投降。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真该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以使先帝的遗德发扬光大。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同上)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弱小,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如老子神,龙亦神,圣人亦神,神者同道,精气交连,何故不知?(王充:《论衡·问孔》)

如果老子是神,龙也是神,圣人也是神,神是一样的,精气互相联系,为什么不知道呢?

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说:“这以后也不是你(吕后)所能知道的了。”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以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还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之间呢?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同上)

况且一般人还以之为耻,更何况将相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言讲堂文言文中的副词  副词  副词词条  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文言  文言词条  讲堂  讲堂词条  
中学初中

 一题可破万题山(下篇)

题记:诚惶诚恐。做此公众号本来目的是为我的学生课后服务,没想到上篇文章经同仁抬举达700+了,现在我都不敢乱发文章了。后来,又想想,弄斧还必须到班门,所以不管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