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两则说课稿样本
一、说教材。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以议论抒情为主,感情真挚、议论深刻,语言精练而富有深意。学习本单元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本篇是袁宏道的一篇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随意而自然,不重具体景物的刻画描写,却非常重视借助山水风光传达文人志趣,语言朴素平易而颇多变化,往往涉笔成趣,有清隽美妙的意境。文章非常适合诵读,因此重点要通过诵读来品味文章的美感。
二、说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①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重点文言词;②熟读课文,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盎然的意趣;
过程、方法目标:①把握多角度品析理解内容的方法;②学习用朗读法阅读写景文言文,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高雅的情趣。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导悟法:本节课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引读、初读、译读、品读、美读几个环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启发学生自悟,提高对文言文本的理解能力。并以寻找美点为切入口,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丰厚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小组讨论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我设计了"五步读书法",即引读、初读、译读、品读、美读,使整个课堂充满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诵读中而逐步达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层次。
第一步———引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配以婉转的古筝乐曲,屏幕展示西湖优美风光,使学生陶醉其中。然后,启发学生打开记忆的宝库,吟诵有关西湖的诗词歌赋,其中苏轼及杨万里的诗大家最为熟悉,可集体吟诵。而后顺势引入课题,并简介作者,激发学生对袁宏道的景仰及阅读文本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导入课题时,利用优美的风光、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为下面的阅读活动得以自主开展做好了情感与内驱力的铺垫。
第二步——初读:
1、教师范读,正字音,提示节奏、停顿。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握字音、节奏、停顿,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展示。指名读,提出朗读要求,师生从各角度进行评价。
这一环节的三读,从字音到节奏再到语气三个梯度提出语感要求。让学生能够做到字音准确、句读分明、音韵流畅、感情充沛,形成良好的语感,为通译全文、品味文章韵味打好基础。
第三步——译读:
1、小组合作,采用参照注释、回顾旧知、结合语境等方法,揣摩研读,译读文本,画出不懂的字词。
2、带着小组译读的"成果上台当小老师,全班参与交流。
3、强化重点知识点,夯实基础。
初四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言基础,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注释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若难以解决,可以请教老师。我巡视课堂,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遵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不是简单的"告诉答案",而采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或者提示语境的方法启发学生自悟。在这里,我不是"知识的化身",而是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在交流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我当助教。这样的主动学习节奏快、效率高。另外,在交流中既要重视课堂生成的资源,又要落实预设的重点知识点的强化,如:1、重点字词:2、一词多义:为、于3、重点句的翻译等,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为日后初四的总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步——品读:
用寻找美点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从各方面进行赏析,力求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深刻领悟。下面我就从欣赏景物之美、领略语言之美、感悟志趣之美三个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
1、景物之美。袁宏道笔下的西湖,极其妩媚,极具性灵,在引导学生品味时,对实写景物可采用想象、朗读、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也不觉为西湖美景所醉。在引导学生品味虚写语句时,注意启发联想,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以内心感受来写景妙处,可以使文章别有神韵。这正好契合新课标所强调的"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2、语言之美。深入浅出的比喻,句式整齐的排比,工整精炼的对偶等修辞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华采,而且丰富了文章的神韵。引导学生品读修辞方法对于表现景物的妙处,读出那鲜明的画面、优美的意境。如:将孤山葱绿比作了美人的黛眉,春花嫣红比作少女的面颊,勾勒出了西湖的清纯可爱,妙不可言。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的生动巧妙,如"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抓住"染" "设",体验这二字赋予大自然之灵性,将大自然比拟成丹青妙手,为山岚添彩增色。
3、志趣之美。袁宏道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引导学生品读出他的独特个性与审美观是本课的难点。"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而作者却以晨昏之景为妙,夕岚初起,月华乍露,尤为清绝。而大部分游人只是赶了热闹,"安可为俗士道哉"显示出作者的清高超拔的审美志趣。
这一环节的品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边读边品边议,西湖游记的美感鲜明地映现眼前,大家神游其中,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了美的陶冶,又感悟了作者的真性情。
第五步——美读:
前几环节的情境创设、译读品味都为美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此时,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带着对作者的欣赏,带着饱满的激情,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操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美读得其法,不但可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还可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不论在兴味方面还是在受用方面,都可得到莫大的收获。"通过美读,把握音韵节奏,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出描摹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与作品达到心神交融的的默契。
第六步——布置作业:
将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打印出来,把"阅读并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作为作业。
这一作业的设置是本课的拓展提升,不仅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与《课标》提出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不谋而合;同时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自主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以品味文章的 "景物美、语言美、志趣美" 作为主体,言简意赅,突出教学重点。
各位领导、老师,"追求高效愉悦课堂"是我的职业追求。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已有幸在实践中进行过尝试,经过反思,我认为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发展要求,课堂学生思维状态积极而活跃。
高考地理生态环境专题简答题解题思路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生态环境专题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赤潮问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假分数以及
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第十八课时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一荷兰1。位置西临北海,东邻德国,南邻比利时。2。农业发达(1)乳畜业发达饲养奶牛。(2)出口畜产品奶制品,鸡蛋,土豆,猪肉,蔬菜。继美,法之后成为世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本节课是新课标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反思今天的数学课,我觉得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较充分的分析,即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又认真解读学生,所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1课始部分作好复习铺垫。由于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求一个数的
精选政治说课稿范文政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
文学作品包身工教学反思篇一包身工教学反思包身工是著名剧作家夏衍1935年写成的一部报告文学,主要反映当时东洋纱厂一些签订了卖身契的乡下女孩的悲惨的生活和劳动状况,是我国报告文学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
一年级下册插秧的教学反思插秧这首诗短小而有意境。通过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诗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但学生对插秧这一农业劳动离得比较远,因而我巧妙设
感谢奶牛活动教学反思篇一感谢奶牛课堂教学反思细节描述细节一请你猜猜这白色的娃娃是什么?(小兔子白狗)这些动物是白色的,但是他们能跳到巧克力里糖里冰块里使它们很快活吗?谁再来猜一猜。(白萝卜)白萝卜怎么
小学音乐感受进行曲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