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 (1)种群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群落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______差别。 (2)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有关下列各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 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 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 3.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 ) 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4.白蚁的消化道内生活着多鞭毛虫,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消化道内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被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了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毛虫的关系属于 ( ) a.种内竞争 b.寄生 c.共生 d.捕食 5.引起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b.空气逐渐稀薄 c.阳光照射到山坡角度变小 d.云雾量增加 6.大多数生物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布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7.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8.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最可能是由于下列哪项来调节 ( ) a.寄生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9.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较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群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 (三)合作探究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 (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2.群落的物种结构 (1)群落的物种组成 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 结论: 3.种间关系 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 (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 (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3.群落的空间结构 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 (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 二.课堂巩固 1.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森林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煤山雀、黄腰莺间的关系是_________,血雉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物外,还有一类生物没有提到,它们主要是各种 _________,这类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__里,这类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 (3)上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明显的分层现象,该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坐标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生物因素中_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3.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 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探究过程: (1)准备 ①制作 。因为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 与 进行调查,常采用利用 取样以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 和 的主要情况。 (2)取样 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 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 和 等。 (3)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简易法:放在瓷盆内,挑选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 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 查明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形大,直接识别;体形小, 。 (5)统计和分析 丰富度和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 (6)分析讨论: ①土壤中的生物能否被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 。 (7)得出结论: 三.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