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 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 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知道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 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 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 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学用具:课件、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红花"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9,18,12,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说出(1115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
  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电脑出示直尺图
  (1)出示标有0 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 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 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4)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3比15大还是小?
  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4、出示计数器
  (1)分清个位和十位
  出示个位1个珠子,十位1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个位6个珠子,十位1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个位没有珠子,十位2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2)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
  5、教学十几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2,再在个位添上3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3=
  学生正确说出这道题的结果并不难,但要清楚说明算理,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
  ①谁知道12+3等于多少?
  ②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12是1个十和2个一,3是3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5个一,所以得15。或用个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师说明,第一种想法是道理,第二种想法是算法,口算时怎么想都可以。
  请你们试着算一算17-4= 。同学间相互说说怎样想的?(从1个十和7个一中去掉4个一,还剩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学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12+3=15这个算式中,我们把加号前的12和加号后面的3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15叫和。在17-4=13这个算式中,我们把减号前面的17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4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13叫差。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如下: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十几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口算时,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用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基础应用
  (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2题。
  (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3题。
  2、巩固延伸
  (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 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 20各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和相关的加减法。数学问题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课后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11—20各数说一句话,通过进行有关数的表述,来加深同学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同学们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教学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技术支持。主要运用在学习新知的两个片断的学习中。片断一:在矛盾冲突中揭示记数法。片断二:在迁移学习中建构以新的认识。
  片断一中,运用幻灯片的图片展示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同学们数笑脸的过程及10个笑脸转换成1个大拇指的动态变化。片断二中,同样运用动画演示功能展示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还有展示11——19各数的小棒摆法全景图,让学生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幻灯片的运用,用虚拟的图片代替了实物图片,省去了老师制作教具的麻烦,幻灯片的播放功能代替了老师的操作,同时它的灵活性是老师操作无法相比的。既节省了资源和劳动力,又能帮助孩子深刻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片断一
  师:1.3班的教室里有个评比栏,谁表现的好老师就会给他贴一个笑脸,小朋友们天天都要去数。今天咱们一起来帮他们数一数。
  1、先看小美的。(课件)
  师:小美的这一栏贴满了。再贴怎么办呢?
  他们老师想了个办法,谁有了10个笑脸就可以换一个大拇指。(课件)
  2、再来数小东的。(课件)默数,可以换时提醒老师。
  3、接着看小西的。(课件)可以换吗?
  4、小波得了多少个?(课件)
  5、小涛得了多少个?(课件)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师:原来小涛跟小波一样都是13个,为什么小涛的笑脸数得没小波快?
  师小结:1个大拇指表示10个笑脸,这10个就不用数了。这种方法不但便于记数,还便于数数。(介绍古代的祖先用石子记数,并且用较大的石子代替10个小石子的记数方法)
  生:数小美的笑脸数。(从1,一个一个地数到14。)
  生:数小东的笑脸数。(从1数到18)
  生:数小西的笑脸数。(8个)
  生:数小波的笑脸数。(13个)
  生:数小涛的笑脸数。(13个)
  生:交流数得快的原因。
  课件出示小美的笑脸图。
  课件10个笑脸圈起来,闪烁,换成大拇指。
  课件出示小东的笑脸图。(1到18,数够10个换成1个大拇指)
  课件出示小波的笑脸图。(1个大拇指,3个笑脸)
  课件出示小涛的笑脸图。(13个笑脸)
  讲授:片断二
  师:(出示11根小棒)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师:有没有办法很快数出11根?
  师介绍:数学上我们一般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课件)
  师引导: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
  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
  师:那11根小棒怎么摆,就能很快数出来?
  生交流摆法:先摆1捆,再摆1根。
  师:拿12根小棒,比比谁快?摆后交流。
  师:快速拿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师:(课件)仔细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根一根地数。
  生:交流很快数出11根的方法。
  生操作:很快数出11根小棒的摆法,并交流。
  生操作:快速拿12根,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生:比较观察,感知规律。
  课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课件出示11、12、14、15、16、18根小棒的摆法图。
  七、教学特色
  (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到20,是有这种能力的。所以在出示笑脸时教师就让学生练习数出20以内的数,渗透自然界数的基本单位"1"的观念。实际生活中10个笑脸换1个大拇指的事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让学生初步直观体会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文化在学生的活动中得到了有机浸润。
  让学生尝试将11根小棒摆成1捆带1根是对先前"笑脸"经验的激活和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将10根小棒捆成1捆,是对"10个一是1个十"的强化。在学生明确了11的摆法后,让学生充分感知12、14、15、16、18的摆法,通过对摆法、数的特点的观察,以及与小棒摆法关系的比较,认识到十几里都有1个十。体会摆十几根小棒都是摆一捆带几根,直观感知十几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学生对十几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11 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是什么?(铅笔)
  请你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支铅笔?(学生猜想)
  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铅笔怎么办?(数一数)
  师生共同数一数铅笔的支数,得到答案12支。
  二、 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
  1、摆一摆:
  用数一数的方法同学们知道老师带来了12支铅笔,可是每次都这样数多麻烦呀!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铅笔呢!请同学们数出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实践活动)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种情况)
  你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为什么呢?
  3、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在数学中,1根小棒就是1个一,2根小棒就是2个一……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2)为了便于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数学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小棒有几根呀?(10根)所以在数学上给它一个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3)10个一是几根,1个十是几根,所以10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 是1个十 )
  (4)在数学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们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这样更容易看。
  (让学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来表示1个十)
  4、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1)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出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出示数字11,12,13,14,15,16,17,18,19,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这个数字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设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又满了一个十,只要是1个十就要捆成一捆。)
  现在有几个十了呢?(2个十是20)(板书: 2个十是20 )
  5、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10个物体在一起的情况呢?(一盒铅笔,一板药片,一包湿巾,一盒巧克力,一套书等)
  出示课本第77页第7题,指导学生完成。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呢?(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 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1,读一读:
  从直尺上读一读各数。你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
  从7数到13;从9数到20;从19数到10;从15数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数是几?10和12的中间是几?与18相邻的数是几?
  15在那两个数的中间?
  四、实际应用:
  1、 数一数,画一画:P76 , 1
  师生共同边数边画,感受先找到10,再接着数比较容易数清楚。
  2、 数一数:P76 , 3、4
  启发学生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初步建立起数感。
  四、 总结收获: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11~20各数呢?
  五、 作业布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电视里找一找哪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11~20各数,并把它们的组成说给爸爸妈 妈听。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本74页例1、例2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橡皮筋。
  多媒体课件、小棒、橡皮筋。
  师准备:10根小磁棒
  学生准备:20~~25根小棒(散放在盒子里),2根橡皮筋。
  一. 新课导入:
  (一)师:之前我们认识了0到10的数,今天我们接着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会认这些字吗?齐声读一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显)师:看看屏幕上堆放的小棒,猜猜有多少根?(生猜,老师提示多了还是少了,直到猜到为止。)
  二.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摆小棒,感知十
  师:现在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谁愿意上来摆?(找一学生摆,其余学生自摆,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创设"猜出后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这节课的第一次操作活动, "哪种摆法最容易看出是11",当他们将"10个放在一起"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计数单位"十"的建构:10个一就是1个十。同时对11的组成有了初步的印象。紧接着我又安排了第二步。
  师:你们和xx摆的一样吗?再找一名学生说一说,有三个同学也和你们一样有不同的摆放,他们还发生了争论,我们去看一看。
  (课显三种摆法)师:到底谁的摆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有多少根,为什么这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呢?(生:10根小棒放一起,另1根小棒单独放,这种摆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小棒)师:大家听明白吗?
  师:是的,10根小棒放在一起的数数方法是比较方便。
  师:同学们能用这种方法再摆一摆你们的小棒(摆好后坐端正看黑板)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的第二次操作,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亲自体验 "10个一就是1个十",还知道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学生就完成了对11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的教学,探究其余各数。
  2.读一读捆一捆
  (师贴小棒)师:1根小棒是1个一,2根小棒是2个一。一起来数3根呢?·····直到10根,那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板书10个一)。再看老师手,2个一是——2 10个一是——10
  (课显10根小棒)看屏幕,数一数这是几根小棒,(生:10根)够10根就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这一捆就代表1个十,(课显板书:1个十)
  师:10个一是10 一个十也是10 所以说10个一就是1个十(课显板书:齐声读一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动手捆一捆,在动手前先要数出10根小棒,再用皮筋捆在一起。(师巡视,帮不会的)师:困好了吗?捆好后放在桌子上。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装时候也是数量是10为一个包装的(课显包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装时候也是数量是10为一个包装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认识11,学习数的组成
  师: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数的时候还要不要把它拆开来重新数
  (课显)师:这一捆就有几根?(生:10根)是几个十?(又出现1根)1根小棒是一个一,一共几根小棒?(11根板书)请问同学们: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也可以说(板书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4.认识15
  (1).下面我们做一次那小棒的比赛,比一比谁拿的快,拿出来后摆在桌子上,看清楚拿多少根。(板书15)
  (2)你能像刚才说11那样说一说15的组成吗?生汇报,师板书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5.认识20
  (1)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16再添一根呢?······一直到20根看看你们摆的和屏幕上一样吗?
  (2)师:20根小棒用哪个数表示?(生说师板书20),观察摆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20里面由2个十)师:这是1个十,还有一个十在哪里?把它们也捆起来。师:2个十合起来是20(板书20里面有2个十)。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的第三次操作,通过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摆出了15,一直到19,它们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完成各数的认识。当摆到19时,让学生再添1根就是20根,将单独的10个1根动手捆成一捆,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在"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了它们的组成,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6认识数序
  师:我们今天的课题是11~~20各数的认识,11~~20中除了11.15.20还有哪些数?(12.13·····19)这些数字宝宝可真淘气,你能给他们按顺序排好队吗?
  根据你们排的顺序来完成这个尺子图(课显)
  1尺子图填空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的听力和观察力,就尺子图随机提问。
  7.生活中找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数很常见,你们在哪里见过它们?
  三. 巩固练习:
  1、圈一圈(数鸭子)
  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首歌曲来放松下(播放儿歌)播放的"数不清到底多少鸭"师:同学们,他们数不清有多少鸭,你们能数清吗?生:12只。师:你们都数的是12只吗?师:如果我想一眼看出是12只,谁能出个好主意?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以"十"为单位圈一圈,为后面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方法铺垫。
  2、数小棒
  3、数小正方体。
  4、数珠子。
  本节课课后作业: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数!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学习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学习难点: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第四单元第一节ampnbspampnbsp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和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2通过分析旅游对地理环境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增第四章ampnbsp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2)过程4。5ampnbspampnbsp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导学案2学习目标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重点难点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二节ampnbsp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导学案1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4。2ampnbsp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测试)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4。2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测试)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第三节森林资源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认清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森林的作用利用与保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4讨论雨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现代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历史上政区地图的变化,了解国家地区的总数和分布掌握主要国家的分布面积及人口状况。了解国界领土的含义及划分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差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第二节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文化景观主要特征学案第二节文化景观主要特征教学目的理解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的表现,理解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具有功能意义。学会根据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判别文化事物(现象)与文化景观的不同与联系,学会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2苹果里的五角星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从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品学网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把握计算特点,提高计算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关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增强应用所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分析综祖国处处有美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3懂得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钱学森受美迫害的真相,并从中感受钱学林热爱祖国及不屈不挠的精神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话,体会人物心情感。3结合课文内容,注重积累和表达。教学过程板块一倾听与复述秋天的图画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说话入壶盖为什么会动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目标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反应比较灵活。在计算3589的计算中学生大致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3080110,5914,11014124第二种是笔算。或许课堂太顺利了,于是我忽视了拉萨小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班级情况分析本共有67名同学,男生31人,女生36人,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自郊区,父母大多为菜农或小商贩。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有少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