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圭步,致千里谈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积累
积圭步,致千里
——谈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积累
荔城区黄石东洋中学 卢梅芬
语文阅读的乐趣在那一步步的探索、追寻中,那柳暗花明带来的感官上的冲击,那山重水复引出的心理喜悦,一点点,一滴滴,汇出千里之川,来到桃源胜地。可那到达桃源的路千转百回,如何才能拨开迷雾见得日开呢?需要的是平时的寻找和探索,无限风景在险峰。只有慢慢的积累才可胜利到达彼岸。新课程阅读考试已不在着眼于课本,因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犹为重要了。同时也应看到这也并非意味着可以脱离教本,任游九天,这会使得课外阅读变成无土之木,无根之水了。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还是坚持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在课内,功夫巩固在课外。
一、 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摇篮
有人非议:既然考试时已不在考查课本的阅读知识,那是否可以把课本扔了?许多学生更是对课本不屑一顾,认为花时间在课本上是得不偿失,课堂上听讲与回答更是浪费精力,反而喜欢花大量时间在课外习题上。其实那已经走入一个误区了。选入教本的文章都是我们国家文学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或者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作品,它们以其广博的知识,深远的主题,隽永的语言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弦。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便可达到一叶知秋,一斑窥豹的效果。我们应把范本当作学习知识的一个台阶,通过课堂学习,从而达到阅读的提高。那么该如何进行课堂阅读能力培养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诸类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要进行多样化朗读,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要加强朗读训练。
阅读必须要朗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要求,是不能相互分割的,是不能分开来要求的,而是要以一贯之,全面落实。
因此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朗读其实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但很多教师对它的意义的认识是不够的。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其特点在于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言语,从而增强读物对读者的感染力量。朗读文学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从听觉方面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感染力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读物中的文字比作一炉煤球,,朗读则是让煤球燃烧起来,放出能量。这是在说,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阅读教学,指望学生去抄写、背诵老师概括出来的作品"意义"是没有意义的。
朗读的作用在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所用的时间较多,所以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和快速阅读法。对一篇较长的文章,有意识的要求学生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合上课文之后,能大略回顾整篇内容。同时,限时完成。让学生养成一目十行的本事,为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帮助。
(三)、要教会略读和浏览,选取有用的资料
阅读方法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整合。传统的阅读教学一直都强调精读,也比较注意朗读和默读,但往往忽略了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略地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侧重于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是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是侧重从阅读材料中查找所需要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它们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自觉思维的作用。
另外,九年中学生在课外要完成400万字的阅读总量,以及课标提出的要培养学生日常读书看报的习惯,也都必须借助于略读和浏览。
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略读和浏览定位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略读和浏览的培养,并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实践,尤其是要在课外阅读中运用略读和浏览。
(四)、实施对话策略,教会学生表达和倾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它包括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作品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能靠一味地灌输,只能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再就是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这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探究学习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反映和感受,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
总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把阅读的能力教会学生,而不应是单纯的我说,你听、记、背。能读得懂,说得清,辩得好,才有利于课外的知识迁移。
二、课外阅读——能力的巩固的必经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课程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学段目标中再分别加以具体化。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就不能囿于教科书上的几篇文章,学生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日积月累,才能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我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
(一) 提供文本阅读,推荐优秀读物
文学典籍实在是多若星辰,浩如烟海,如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那是极不负责的态度。针对农村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文言文方面,建议以浅显,易懂的小品文为主,如〈聊斋志异〉、〈唐诗三百首〉等;文学作品方面,以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和外国的人物传记等;现代文学,推荐优秀期刊,如〈读者〉、〈微型小说选刊〉等。让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我也在阅读的数量和时间上给学生做出一个大致的规定。譬如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至两篇短文或一至两个文段,阅读时间大致为一至两个小时。九年级时,虽说时间紧,但由于阅读速度的提高,反而不会逊于初始阶段。
同时要求学生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并加强背诵。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生活语言的整体储存,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感性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成分。要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九年间要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这样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问题,要号召学生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当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二)、老师解难答疑,学生作好批注
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关词句的,要求他们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来独立解决。有关文学常识或背景知识,老师应做适当介绍,让他们更易明白。象在古文阅读中,我一般就会介绍相关的时代特征,比如春秋的学术宽容,明程朱理学的严重束缚等以及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性: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还有对外国文学,提醒他们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可在阅读的同时直接注明,可写下一时的感觉。优秀的文章总会扣动我们心灵的细微的弦,犹如一杯好茶,让人唇齿流香,三月不知肉味。而感觉的流动有是不可预约和重温的,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用文字记录下一闪而过的灵感,不限形式,不问字数,只求个人见解,不凭等级。可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谈起:主题、人物、语言,结构等发表个人看法。
(二) 举行读书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便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为深入的思考。
可不定期举行读书座谈会,以每隔3—5周为宜。座谈会主角是学生,他们可以朗读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一些优美语句,也可以谈谈自己阅读中的一些感想。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还可定期地将一些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大家传阅,其余的同学在羡慕、惊叹的同时,也鞭策自己向他们靠拢。这样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文章中不时出现好词佳句,为其作文增添了文学色彩。学生们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如蜜蜂在万花丛中辛勤采蜜,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成了写作的素材,从而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只有做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 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的推行,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课程改革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阅读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误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反思。
1、不能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改革中,一部分教师将自己的角色退化为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这实是对"自主学习"意义的一种误解。正由于这样,导致了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适时收放、相机导向、纠误正偏。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只是停留在表层之上,学习难以深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是主导者,同时又应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阅读主体。教学时,教师应以主导者的身份,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2、不能因强调综合性学习,而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性。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理念,它的设置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综合性特点以及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综合性学习要求关注自然、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领域,充分利用各种资料,运用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的综合性,往往要求学生用大量的精力和课内外时间去搜集整理各种资料,把学习目标定位于多方面了解文史、科学及其他知识,导致其他学科的内容比语文本身还要多。这实际上是舍本逐末,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3、不能因强调阅读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的人文性,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些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就应该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课,语文的"工具性"被抛到九霄云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我们为什么又要将二者视为水火不容呢?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它是建立在阅读的认知结构(即工具性)基础上的。我们不能把人文性视为阅读教学外在的附加任务,而应该以工具性为基础来强调人文性,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现代化而滥用多媒体手段。
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一部分教师却把多媒体手段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标准、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课堂上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起码标准,这实在是一个错误。因为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本内在的形象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上,而并不是仅仅只体现在几幅画面之上,所以,许多多媒体课件设计并不科学,运用时机并不恰当,反而干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学生在一番热闹之后,并没有得到对文本真正的有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总之,课程改革毕竟刚刚起步,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不懈努力,准确把握和理解新课标,使课程改革始终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四、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补充
1、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
读书,得进入心平气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让我们暂时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庸常,心灵变得纯洁、敞亮。同时,精神陶冶,智慧增进,以及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乃至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在其中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渐渐扩大。
"人文精神"的失落是语文失去魅力的根本原因,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人文精神。在学生评价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时,学生认为"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2、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青少年研究素质的养成。
以"讲析"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阅读教学把学生当作纯粹的"听客"或"看客",消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外阅读的性质决定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人,老师即使"欲讲不休",也只能是"鞭长莫及"。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生主人的强烈优越感,也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
同时,课外阅读是长期的、自觉地阅读行为,特别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健康的生存和发展。
3、有利于语文课程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
课外阅读是开放的,它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的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教育的一个基本共识。近年来,学校改革成为美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话题,所以布什总统上台后,向国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法案就是教育改革法案,获国会批准的该法案拨款240亿美元,要求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必须进行阅读和数学考试合格才能毕业。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好书是人生的优秀导师,好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愿"阅读"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愿中小学课堂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愿与大家共勉:驽马十架,功在不舍;不积圭步,无以致千里。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祖国我终于回来
北京版幸运的小海豹优秀教学反思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丽莎救治一只受伤的小海豹的故事。表现了丽莎对危难中的小动物的爱心,也说明了动物是通人性的。依据课文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两点1在学文中渗透写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说课稿在教师需要进行自然之道的说课,那么应该如何准备相关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自然之道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说教材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
五年级公开课鲸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说教材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
日月明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
数学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说课内容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讲课文。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本课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
美丽的集邮册语文教学反思前几天教了美丽的集邮册。美丽的集邮册以诗歌的形式豪迈的情怀描述了伟大祖国壮丽秀美的山川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方寸世界里抒发出对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之情。诗中提到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
唯一的听众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冀教版小学教材是新课改后的新教材,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唯一的听众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做人需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在惟一的听
四年级英语WhereDoYouLive?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概念Wheredoyoulive?Iliveinaan。house,apartment2。能力目标使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Wheredoyoulive
课文你姓什么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拆分部件法分析自己和同学的姓。2能读背儿歌,理解最后一节的意思。3认识儿歌第二节的八个词组,认识弓字旁,学会书写姓李黄百。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读准王黄吴胡的读音
有关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情景说明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
试一试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条什么找让动等字。掌握多音字觉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就是要你们动手试一试呀的含义,学习伊伦娜勇于动手实践的精神。重难点
秋天的教学设计及评点一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三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四教学
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卢庆泽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鼓的外观,认识中国鼓的制作材料及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鼓及鼓文化的兴趣。2通过观察探究创
我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三探究(小组学习,
汤阴县优质课楷书特点及作品欣赏教学设计楷书书法基本知识及作品欣赏汤阴一中张世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根据要领书
她是我的老师的教学反思文记叙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一件事。一个普通的老妇人却受到居里夫人极大的尊敬,只因为她是我的老师,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良品质。
关于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德育目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