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与生活
  1.1文化与社会
  1.1.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了解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1.1.2、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1.1.3、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的影响: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1.4、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悟文化竞争力
  (1)地位作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1)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冷战结束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重点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2、文化对人的影响
  1.2.1、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2.2、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1.2.3、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重点把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承与创新
  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1.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居民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2.1.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凶素,是一个民族历
  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价值:
  ①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2.1.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态度和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学会尊重不同民族文化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1.4、2.1.5、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4)聚会、旅游,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1.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今天,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重点把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
  文化。)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2.1、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表现: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符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 传统文化的影响 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2.2.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2.2.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着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2.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重点把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意义;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五课:文化创新
  2.3、文化创新
  2.3.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1)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重要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2.3.2、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要求:
  2.3.3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指导原则与重要举措:
  (1)根本途径:
  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指导原则: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3)重要举措: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自觉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b、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反对"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懂得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了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改进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怎样建立学习型社会?)
  1)(从社会角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存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从个人角度)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1、中华文化
  3.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①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④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1.4、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3.2、我们的民族精神
  3.2.1、3.2.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懂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爱国主义: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2.3、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创新。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主体,具体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突出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3.2.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过程。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启示与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华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本部内容应结合重大时事重点把握。)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4.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4.1、走进文化生活
  4.1.1、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不同影响
  (1)文化生活多样的原因:
  1)大众传媒的影响。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当代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它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它能推动生产的发展;等等。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绑闻轶事"等等。
  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4.1.2、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我国人民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和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十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3)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和通俗的,严肃和娱乐的,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4)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b、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③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
  (重点把握: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4.2.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要求:
  原因:1)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2)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2.2、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二是思想道德建设。)
  (1)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1)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2)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2)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3)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4.2.3、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和谐文化的地位: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多种形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充当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重点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4.3、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4.3.1、了解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4.3.2、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1)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2)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3)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4)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领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3.3、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明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
  (1)主要内容:xx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人人都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袪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4.3.4、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3)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把握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途径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在加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如饥似渴造句范例1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中便有种感动,一连几个星期我都如饥似渴地伏案细读。2海伦凭着好奇心通过努力,终于打开了学习的大门,并且在以后更如饥似渴地学习。3后来,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用飞来横祸如何造句1我终于意识到我们的爱不过是一场飞来横祸。2所以永远别在伶仃大醉,或刚接到喜讯,抑或是飞来横祸时告诉她。3可如今,飞来横祸毁灭了他想成为农场主的希望。4瞧瞧这飞来横祸,你不能装作若前世的造句注音qianshi意思前生。前世造句1这对牛顿来说是很有力的理由,但这就是前世生活的证据吗?2对于前世,我与别人知道的一样少,因为大家都有断断续续的暗示,可能是记忆,也可能是梦。3使用似的造句集结1。但好像她想要我们俩一起淹没似的。2。一堆书从书架上雪崩似的掉下来。3。可以看到一大片珍珠似的光晕围绕着暗弱的月球。4。距离好象无穷无尽似的,走起来真够吃力。5。她每天戴着新的假使用肃静造句的句子1。这个男孩用嘘声警告别人要保持肃静。2。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一片肃静。3。开会了,请保持肃静!4。升国旗时,应该保持肃静。5。升国旗时,应该肃静,不能私底下说话,要尊敬国旗。6。妙语连珠造句子1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因善于开玩笑,妙语连珠和时不时的出丑而出名。2宴会上有时妙语连珠,谈吐锋利而所论却总不免是些毛皮小事。3周总理主持外交工作时妙语连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喝彩用自言自语造句的45个句子用自言自语造句的45个句子1不要让我进去,她自言自语道。2姐姐的老师总在上课的时候自言自语,不管学生们听懂听不懂。3小明有个习惯,犹豫不决时便会自言自语。4醉汉咒骂着踉跄地走过,并用演奏造句子造句,动词词语,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用演奏造句子,欢迎阅读。1。在烛光晚餐中,配上小夜曲的演奏,气氛浪漫。2。音乐家在音乐会上用安家立业造句的句子1你们父子帮助我安家立业,我一辈子也忘不了。2他很爱她,但是他自己也不清楚他现在是否已经准备安家立业了。3我喜爱高山之上的野花,它们随风落地生根开花,无人栽花花自开,自得其乐的开怀怎么用仍然造句子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怎么用仍然造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仍然造句子,欢迎阅读参考!1每晚睡前我仍然会想到一起牵手的时刻,他仍然一天一个电话给我,这么久了我们仍然深爱对方。2我生司马迁发愤写的史记教学反思师板书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问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生2司马迁怎么写史记的?结果怎样?生3司马迁如何发愤写史记的?师你从课题中获得什么信息?生1我知道这
第三单元ampnbspampnbsp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三世纪的审判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培养以下基础知识,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对法国及世界历史的贡献,拿破仑给欧洲及其他国家带来的伤害。通过对拿破第6课ampnbsp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导学案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导学案学习目标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2通过资料,了解希腊和东方文化的交融罗马文化的传播扩散所留下的文化成果,培养观察和鉴赏能力。3让学生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之二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二教学设计思路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第12课(学案)亚非拉的奋起课程导入你认真看这张照片了吗?请你仔细观看认真辨别,也许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对了,你会说这是一张会议照片。不错,它的确是一张会议的照片,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它是1961年召开的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二战后的世界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第7课ampnbsp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面性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注重个性发展激活学生思维九上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教学再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第14课ampnbspampnbspampnbsp蒸汽时代的到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问世工业革命的影响。2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第7课ampnbsp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学设计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学设计学习与探究之一一活动主题与哥伦布同舟远航二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多途径收集查阅有关哥伦布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经过合理整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再现历史(编排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考纲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