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ampnbsp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学案)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学案)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
注意把握中央决策机构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两条线索。具体内容应包括汉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和郡国并行制、魏晋南北朝中枢机构的变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节度使制度、北宋从中央到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兴盛制度。教材中对七国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北宋的极贫积弱的讲述,是对上述问题的深化,应分析理解。
【考试大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梳理】
一、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一)确立:隋唐
1.内容:
三省是指 、 、 。
省下设六部,即 六部。
2.职权及运行程序:
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令。
负责审核 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
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
3.作用: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封建中央政治制度成熟。
请思考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有何历史影响?
(二)演变:宋元
1.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 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 掌管,三司的长官 又称为"计相";宰相只保留 。
2.元朝:废除三省,只设 ,长官为元代 。
二、选官制度
(一)目的:补充 ,保证这个队伍的 。
(二)发展:
1.西周:实行 制。
2.战国:实行 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3.西汉:汉武帝时,实行 制和 制
(1)内容: 制是让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2)影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的需要,但易任人唯亲, 和 易形成小集团。
4.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1)形成: 时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 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代,统一分科,定期考试, 和 两科最为人重视。
(3)影响:扩大了统治的 ;促进了 的进一步成熟,为 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 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请思考2:隋唐时为何废弃废弃汉代以来的察举制和征辟制?科举制的实行有何历史作用?
三、监察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 。
(二)发展:
1.官员监察制度
(1)确立:秦汉时期
秦朝设 ,汉武帝时设 。
(2)顶峰:明清时期
在中央既设 及 ,又设"科道",在地方设 。
2.谏议制度
(1)含义:对 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发展:
①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中的 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 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 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②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 。
③明清时期: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
(三)作用:
1.积极作用:在整顿 ,打击 势力,维护 ,谏正皇帝过失、防止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 ,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 和
现象。
【知识拓展】
1. 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体制的
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分工合作,掌管朝政。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下辖六部处理日常军事政务,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下执行。凡中央、地方各部门呈上奏章,重要的也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定,转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门下省有"封驳"权,对不可行的政令和认为不妥的奏章,都可驳回修改。中书、门下两省地位十分重要。
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特点: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③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④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地方官吏。
(2) 弊端:
①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
②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走进高考】
例1.(上海)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解析:c 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形成和完善,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例2. (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例3. (01广东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
答案:(10分)
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2分)
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2分)
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6分)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3.(08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4.(03春季)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7.(宁夏文综)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8.(广东卷单科)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04全国三)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xx年江苏卷)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11.隋唐三省六部中制定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b.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12.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13."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14.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d.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15.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二、非选择题
16.(1999年上海高考题)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回答:
(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18.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2分)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4)
(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8分)
(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4分)
(5)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4分)
(6)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选择题
1 - 5 badbd 6―10 bbdcb 11—15 cbcbb
二、非选择题
16.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两段引言的含义,前者是肯定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是抨击其消极作用。在早期阶段,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解答该题要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科举制。
答案:
(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分别对科举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评价。
(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客观形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限制了新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17.(1)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本质:专制政治(或君主专制制度)(2分)
(2)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2分)
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
(3) 进步作用:在明清之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
①适应了农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
②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后期)起,消极作作日益显著:
①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和官僚作风
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之风;
④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⑤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4)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为三,互相牵制;宋太祖从兵权人手,削弱地方权力;明太祖废丞相,亲自掌管六部,君权极端加强。(4分)
(5) 唐朝: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宋朝: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明朝: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腐朽。(4分)
(6) 趋势:由盛而衰。(1分)
狐狸和乌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教学重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乌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能借助板书和提示回答问题,明白曹操听了曹冲的话,为什么点头微笑?培养学生完整连贯地回答问题的能力。2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并能借助小标题说一说写一写称象的过程。3通过品学网
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运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学习本课的形声字。第一课时一复习1熟字
葡萄沟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课文对葡萄沟的介绍与描绘中,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2按要求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默读一段话后,能划出表示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
中班综合教案有趣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一分别出示小动物1请幼儿说出名称。2请幼儿认读单词汉字。二分类(一)将动物分成有腿和没有腿的2类1出示图形,请幼儿逐一观察后说出图形名称。没有腿的动物有腿的动物2逐一观察小动物,说
遗传因子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
小班健康游戏教学设计核心导读小班健康游戏小鸭捉鱼小班英语教案八只小鸭小班音乐教案快乐小鸭小班音乐教案小鸡和小鸭小班语言小鸭找朋友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小鸭捉小虾运动意图小班幼儿互助意识不强,运动意图小班幼儿
中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路活动目标1。学习涂颜色,尝试渐变的方法。2。积极参与铺路的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1。教师范画一张2。背景图一幅。3。剪刀胶水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导入1。
枣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从容说课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基本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2基础知识目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
23岁儿童亲子游戏23岁亲子游戏第二课时活动名称玩水活动目标1训练宝宝肢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2锻炼宝宝的耐心。活动准备两个杯子,一个水盆。活动场地室内室外均可活动方法1宝宝双手各拿一个杯子,用一个杯
托班亲子游戏一组跳跳球让孩子认识并辨别颜色学会数数量。适合年龄5岁到6岁准备道具可以丢接的球与球套活动内容1。让孩子手拿球拍,将球往空中抛去,当球落下来时,再用球拍接住,同时搭配唱数游戏,例如1个
亲子游戏1,报纸运球玩法和规则以家庭为单位站成4列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家长站在孩子右边准备。游戏开始后,幼儿与家长分别拿住报纸两端,运球往返。皮球不得落地。最先运完球的队获胜。2,肚子夹球a
亲子游戏七则亲子游戏活动袋鼠妈妈找宝宝一活动目标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跳跃和平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发展亲子关系。二活动准备布袋一个三活动过程1妈妈扮演袋鼠妈妈,宝宝扮演袋鼠宝宝。2宝宝双
小老鼠和落叶的教案范文设计思路我班幼儿通过拾落叶得活动,对于树叶都有了一定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小老鼠和落叶展开话题,活动旨在通过故事感受小老鼠扫落叶时的热闹场面,学习用正确的动词去表述,同时了
七年级语文教案黄河颂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黄河颂,希望能够帮助到
麦琪的礼物优秀教案设计一自己认真默读,然后小组接力朗读感知课文。1。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教师板书故事内容。3。找本文的主旨句(或作者是怎样赞美如此圣洁的爱的?)进而完成课后第二
车开来了幼儿园托班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复习2以内的点数,在游戏中尝试区分红黄绿色。2初步引导幼儿感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重点复习2以内的点数难点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环境创设1物质红黄绿色汽车挂卡与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2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导
宋明理学优秀教案作为哲学化的儒学思想,理学是抽象的艰深晦涩的。理学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明理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化装晚会小学美术教案课题化装晚会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面具或头饰和服装。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如何对自己进行有创意的装扮。教具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