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好段 1. 千帆过尽,回首当下,那份真挚的爱恋已渐浓渐厚,被风霜演绎成相濡以沫;那份质朴的友情已渐久渐纯,被时间定义为地久天长;那些不悦的过往已渐行渐远,被日月洗涤的荡然无存。经历中的那些相亲相爱,相知相伴,历经岁月沧桑,尘埃落定,缘变为美好的回忆,铭刻在生命的年轮里。历经风雨洗礼已然在灵魂中升华,成为陪伴你一生的念想。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安静的守一方净土,淡然的处一世红尘,尽情的享一家欢乐。舒了眉,醉了心,天涯路修行一生。 2. 是的,宽广的空间给人时间也无边无际的感觉。 3. 但人都是一样的,银匠也罢,土司也罢,奴隶也罢,都只想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敢问这样做有没有希望。 4. 你你我我,多少迷离,宛如镜花水月,但终相信缘定三生,仍不放弃……皎洁明月,独上西楼,淡云如梦,缠缠绵绵,绵绵缠缠。多少故事尘埃落定,或分道扬镳;或擦肩而过;或柳暗花明;或相濡以沫。无论每一次故事的收场,皆来前世修行。流泪或微笑,都不是最终的答案,最后的是淡然,安心若素,点燃心境的是一丝情感。触动心境,只敢一个人品尝,将其深藏一隅,只看当下,往事不可明晰。多少感叹多少唏嘘,只叹风不住,尘不停,花怎能留,只有飘零罢了,只有无奈罢了,只有随风而去罢了。琴如玉,月如霜,人物皆相忘。 5. 一见塔娜的面,她的美又像刚刚出膛的滚烫的子弹把我狠狠地打中了,从皮肤到血管,从眼睛到心房,都被这女人的美弄伤了。把我变回为一个真正的傻子很容易,只要给我一个真正的美丽女人就行了。 6.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释迦牟尼之前,是先知的时代,之后,我们就再也不需要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了。 7. 本来,那样的问题是不该由僧人来想,但他还是禁不住想了。想了这些问题,他心里已经没有多少对别的教派的仇恨了,但他还必须面对别的教派的信徒对他的仇恨。最后他问:“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 8. 时间的交错下,许许多多的情事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你我却甘愿为一个不成文的谎言执迷不悟,甚至打拼得遍体鳞伤。毕业,或许交杂着过去时光机写下的一页页,抑或透露着未来世界赋予的甜羹美酒。有那么一刻,你我就在刹那间相识,毕业以后,也有着那么一刻,我你也会在芬芳间犹如陌生人。其实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尘埃落定。回看,我们曾经走过的校园小径还在,我们坐在一起奋斗的教室还在,我眷恋的此消彼长还在… 9. 土司太太很喜欢听见这种自己少少一点爱,就把人淹得透不过气来的声音。 10. 聪明的哥哥在这个问题上充分暴露出了聪明人的愚蠢。他能从简单的问题里看出别人不会想到的复杂。 内容简介 《尘埃落定》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其余土司遍种罂粟时突然建议改种麦子,结果鸦片供过于求,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残废的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麦其麾下,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傻子少爷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也开辟了康巴地区第一个边贸集市。傻子少爷回麦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腥风血雨悄然拉开了帷幕。最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读书笔记 前几日,读罢《尘埃落定》,感触良多。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整本书里,没有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唯一的代号——也是他最好的护身符——就是“傻子”,一个有异于常人的人,生活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某个闭塞却又面临着开放的藏族村寨。土司处心积虑扩张势力和地盘,还要防备后院起火;哥哥作为土司继承人,拼命向父亲和周围的人证明自我的实力,然后在不期然间,承受傻子比他有作为的事实;母亲有了情敌却毫无办法,整天躲在房里念经。还有那个本来就应快乐的傻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明白用手里的权力对待周围的人,讨好或者伤害,全凭自我的好恶。 土司制度的喧嚣直上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尘埃落定后的样貌:所有的土司都消失了,包括他们自我。在此之前,他享受着属于土司的最后荣光,虽然他没有当过一天正式的土司,却在看似不经意间,日渐取得了土司的实权。 始终没看懂傻子到底想要什么。也许做土司的感觉会很好,所以,他才任由仇家溜进哥哥的房间,借刀杀人,解决他成为土司的障碍;费劲心思娶到了见过的所有女人当中,最漂亮的那个做老婆,却不明白如何维系用利益换来的婚姻关系;明明自我也想做土司,却不断打击母亲期望他做土司的信心。总之,他似乎在固执的反对着所有人,彼此伤害。 作者阿来的批判不是声嘶力竭,也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调,在不紧不慢的絮语中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各具个性的人物,尽情的演绎着生死与离别的哀愁,权力与金钱的角逐,鲜血与泪水的挥洒,他们如同尘世间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尘埃,在土司这片天空下以前快乐过、痛苦过、爱过、恨过、拥有过、失去过,而当另一个时代来临之际,这些尘埃便逐渐消散了、陨落了,最终归于沉静。 “我”就是这些尘埃中的一分子,也以前辉煌过、爱过、恨过,并且充当了土司制度盛衰的见证者,这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影。“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我”在如梦的真实中走完了自我的一生,连姓名也未曾留下,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虚幻,然而这确实是生活,它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真实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阿来就是在这么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中,用他那沉稳粗犷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完成了对一个特定背景下的制度的描绘和批判的,在娓娓的叙述中,他把我们带入了那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境界,我们在如痴如醉之际,却突然有了一种清醒的顿悟——是啊,曾几何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虚幻中体验着真实,在真实中追逐着虚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