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高二历史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七单元第一节《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理解: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运用: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极其解决途径。
  学习重难点:
  重点: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前思考: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她成立的标志是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二月革命推翻的却是 。
  自主学习:
  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与发展
  农奴制涵义:俄国的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农奴。
  (1)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的过程中,随着 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2)确立: 世纪中期,农奴制正式确立。
  18世纪:
  ①彼得一世为增加人头税将流民和家奴列入农奴阶层,还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
  ②18世纪中后期,沙皇曾将一百多万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宠臣,还把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 、 等地。
  ③沙皇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农奴是地主的 财产。
  (3)发展 19世纪:
  ①农奴数量多:农村人口中的 以上是农奴。
  ②农奴负担重:农奴每周
  ③农奴生活贫困:长期的贫困使农奴的体质很差,造成劳动生产效率很低,反过来加剧了农奴的贫困。
  ④农奴遭受严格的管理:农奴的生产和生活都要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为沙皇服兵役。
  二、19世纪俄国农奴制的危机
  1、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许多农奴从封建主的庄园逃到西伯利亚等偏远地区,有些甚至同贵族和庄园管家发生暴力冲突。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2、俄国社会越来越落后——工业发展步履艰难。
  原因:在农奴制下,俄国既缺乏 ,也 ,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 。
  表现: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 。(注意具体表现)
  3、废除农奴制运动的兴起:
  原因:
  (1)十二月党人起义: 过程:
  结果:
  针对的问题:
  守旧派:
  (2)新思潮的涌动: 概况:改革派:
  激进派:
  影响:改革派知识分子对农奴制的揭露和抨击,宣传了资本主义新思想,对沙皇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冲击。
  4、俄国农奴制危机的总爆发——克里米亚战争
  目的:为了扩大在 ,攫取 ,也为了转移 。
  1853年,俄国派军队侵入
  概况:英法联军很快进抵俄海军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双方展开激战。
  1855年 战败。(注意:战败的原因)
  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
  结果:俄军撤回在 ,拆毁 ,交出 。
  影响:
  第七单元第二节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下令废奴;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
  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xx年"。
  运用:结合背景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学习重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前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俄国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在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中声称:"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才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19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成为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的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思考: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全面评价这些措施?
  自主学习: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必要性:
  2、改革的酝酿
  (1)思想基础:
  (2)组织基础
  3、颁布改革方案
  4、改革的内容: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2)关于份地和赎金:
  (3)关于农民的管理: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2、局限性
  探究问题:
  阅读课本图片:
  图一、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图二、残败的俄国农村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农奴制改革怎样的特点?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图二中的现象?
  (3)你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
  第七单元第三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习目标:
  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理解: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运用: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学习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学前思考:
  阅读课本图片:
  图一:巴库油田兴起图二: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
  19世纪中后期,巴库油田兴起,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那么,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存在哪些问题?在政治方面进行了哪些变革?有何作用?为什么进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自主学习
  一、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促进
  1、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1)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1861年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一些地主。
  ③到19世纪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俄国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
  第一,
  第二,
  第三,
  ②表现:
  第一,
  第二,
  (3)经济近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①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资本依赖严重。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
  2、政治近代化的发展
  (1)发展表现
  ①在政治体制方面
  ②在司法制度方面
  (2)存在的问题:改革以后,俄国仍然是一个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要受到严惩。
  3、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4、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二、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价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地主阶级同妥协的结果。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中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3、改革以后,俄国保住了大量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三、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
  (1)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
  (2)农民阶级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3)民粹派与沙皇专制之间的矛盾:
  2、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2)新沙皇中止了亚历山大二世的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但俄国的进程没有终止,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在继续发展,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在不断壮大。
  探究问题:阅读课本图片"19xx年革命"
  思考: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俄国的农奴制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
  新思潮的涌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学生演示,主张的阐述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问题探究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
  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本课引言部分由文字描述、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三项组成。文字描述以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为内容,然后引入思考"他们为何将与西方的这场战争称为‘文明’之战,对结局为何又如此悲观"?这段材料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知识分子希望俄国经过这一沉重的打击,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这就为讲授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作了铺垫。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立足点放高一些,让学生明白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国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为下面的教学搭好框架。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观念和全球史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通过第七单元的引言我们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俄国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地探求知识,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第一目"俄国的农奴制"
  (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世纪前后,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 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1649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 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18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了。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中抽丁当兵,而且还叫他们负担人头税,这对于农民的地位发生很大影响,因为它扩大了地主对于农民的权力。而且,彼得一世在位时还开始了广泛出卖农奴的做法。只用十个卢布就可以买到一名女农奴。 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1760年,沙皇还授予地主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利。到十八世纪下半期,俄国农民状况更加恶化。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制发展到顶峰。由于农民状况恶化,生产率普遍下降。18世纪末 19世纪上半期,许多地主为增加商品粮食的生产,加紧剥夺农民的份地,只付给农民口粮,破坏了劳役制的基础。有些地主为增加收入,把劳役租改为代役租,农民为支付代役租而去城里谋生,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某些富裕农民还力图用金钱赎取自由。封建农奴制危机行政重重。
  (2)农奴制的危机。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xx年至18xx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xx年至182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xx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xx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3)农民的划分。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及宫廷农民。地主农民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教学建议:
  首先,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介绍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处境恶劣、地位低下,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发展情况。
  其次,指出由于俄国农奴制的存在,贵族地主残酷剥削,农奴生活非常贫困。让学生思考农奴制造成的社会危机。得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发展的结论。
  第三,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社会矛盾。教师可提供原始数据来说明农民骚动次数之多,影响之大。以此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农民的骚动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第四,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不同的划分,让学生理解无论哪种农民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
  第二目"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是,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断加深。18xx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逐步发展到2 800家。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xx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
  (2)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从人口上看,都是欧洲的第一大国。俄国很早就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但是,俄国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而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如英国、法国等,却早已砸碎了封建制度的枷锁,建立起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 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提供有关俄国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讨论。让学生理解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
  其次,根据本课教材中所提供的"各国人均收入比较(1861)"材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学思之窗】中的问题"为何到19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教师从政治、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去帮助学生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俄国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有出路。
  第三目"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19世纪初,一些在大学和军官学校里学习的贵族青年,接触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参加18xx年反拿破仑战争,进入法国等西欧国家,亲身感受了西欧先进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他们日益不满沙皇专制统治,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掀起了反对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斗争,最终在1825年俄历十二月发动了起义。这些革命者也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农民的反农奴制斗争,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些平民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表达了农民的利益和愿望,成为农奴解放运动的鼓动者。他们积极宣传使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在1859 1861年间,他们成为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力量。平民知识分子中间最杰出的人物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1857年,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大胆提出消灭农奴制的主张。他呼吁把农民从农奴身份中解放出来,并且把土地分配给他们。赫尔岑虽然有时也幻想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但是他也认为如果这条路行不通的话,就应该采取革命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态度则更为坚决,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政论家及文艺批评家,他积极传播农民革命的思想。他相信用和平手段解放劳动人民无异于缘木求鱼,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革命上面。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主张为了废除农奴制度,必须消灭专制制度。在他看来,俄国必须实行农民革命,推翻专制政体,把土地归还给农民。他在19世纪50年代末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强调用革命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坚决反对由农民赎买土地。
  1859 1861年间,俄国出现了一些革命组织。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在彼得堡成立的组织和赫尔岑等人在伦敦成立的组织,都制订了革命纲领。但是,这些革命活动最终并没有真正发展为革命。这样,"自下而上"地消灭农奴制的企图终于以失败告终。
  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19世纪初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对俄国贵族青年的影响。如伏尔泰的"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使他们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不满。并最终发动了武装起义,即"十二月党人起义"。
  其次,让学生看书中的【资料回放】和【学思之窗】,了解19世纪初的俄国贵族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农奴制的不同认识。
  第三,教师出示原始材料《车尔尼雪夫斯基致领地农民书》,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去感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便于学生对激进派主张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对原始资料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能力。
  第四目"克里米亚战争"
  (1)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背景。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这个矛盾之发生,首先是由于这些强盗国家都想利用土耳其国力衰弱而占有它或奴役它。而且土耳其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及附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有经济上及战略上的价值。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必经之处,也是控制黑海与东地中海的咽喉。因此,欧洲列强都想控制海峡和君士坦丁堡。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一直想鲸吞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控制海峡。
  (2)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及结果。1853年至1856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起初,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堪一击,俄军占据了大片土地。俄军的行动严重损害了英法的利益,英法派兵干涉,这样,俄国的主要对手实际上是英法。在战争中,俄国的士兵英勇善战,但形势却令人绝望;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除此之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因而,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早就有人做出过这样的预言:"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3)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这一沉重的打击,使沙皇制度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使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苦不堪言。政府加重农民的赋税以充军费,使得农民在旧的不满上又添了新的不满。结果,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教学建议:
  首先,可由学生生动描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并分析俄国失败的原因。既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其次,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比较两次战争之后对俄国的不同影响。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教材提供的【学思之窗】中的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鼓励大胆发言,在讨论过程中,不追求全面,但求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和新意,并及时给以鼓励,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1)关于"俄国农奴制"一目。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共同回顾已学习过的有关俄国在15世纪末至18世纪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与本课密切相关的俄国农奴制的内容。使学生对农奴制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导入课文的教学,学生就不会觉得知识是零散的,而有内在的联系。
  可以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主要表现为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并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2)关于"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一目。可以采用讨论法,教师提供一些反映俄国工业缓慢发展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讨论材料所说明的问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会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
  (3)关于"新思潮的涌动"。建议采用谈话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资料:第一组为十二月党人起义。第二组为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革命主张的介绍。
  (4)关于"克里米亚战争"。建议采用谈话法,分析克里米亚战争给俄国造成的影响。
  2.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讲授"俄国的农奴制"一目时,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组图片
  图片一组:《富裕的农奴主家庭》和《农奴的贫困生活》。这两幅图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农奴主与农奴不同的生活境况,体现出在农奴制度下农奴主通过残酷的剥削农奴,过着富裕的生活,而地位卑下的农奴生活却贫困不堪。
  图片二组:本课中提供的两个【历史纵横】。材料反映出俄国的法律条文中规定了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沙皇政府设立基层机构负责对农民进行管辖。反映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完全受制于地主,地主有权任意买卖、赠送、惩罚农民。
  案例二 在讲授"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一目时,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材料和图片
  材料:反映十九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材料。
  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各国人均收入比较(1861)》和《英国的轮船航运繁荣的景象》 形象地说明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让学生分析得出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农奴制度的存在。
  案例三 在讲授"新思潮的涌动"一目时,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
  图片一:《十二月党人起义》
  图片二: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对他们的不同主张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分析革命虽然没有发生,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却迫使沙皇政府让步,不得不走上改革的道路。
  案例四 在讲授"克里米亚战争"一目时,学生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讲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目的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亚历山大进行的1861年改革是由于19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危机对其统治产生了威胁而进行的,所以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四、问题解答
  【探究的主要问题】
  1.农奴制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什么?
  解题关键: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路引领: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农民的骚动影响了俄国政局的稳定。
  答案提示: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有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成为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
  思路引领: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政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答案提示: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学思之窗】
  1.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一度居世界首位。想一想,为何到19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解题关键:要能认识到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才导致了差距的存在。
  思路引领: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落后。经济上封建农奴制经济的落后。
  答案提示:彼得一世时的改革,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利用农奴劳动,发展了近代工业,不过这种工业只是建立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19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工业革命以后的工业发展是建立在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基础上,俄国的农奴制不仅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由劳动力,还造成了国内市场的萎缩,这就使得俄国的经济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俄国日益落后。
  2.十九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解题关键:为什么这样评论方面:已认识到了农奴制的腐朽性。看法方面:农奴制必须废除。
  思路引领: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农民处境恶劣、生产效率低下;工业发展缓慢;生活贫困、体质很差;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影响社会安定和政局的稳定。
  答案提示:(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3.尼古拉斯•皮洛哥夫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在赶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救治伤员的途中有这样的记述:"整条道路 忙着伤员、枪支、牛马饲料的运输。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病号,其中有些还是截过肢的,三三两两躺在马车里,冻得打颤,不住的呻吟。在齐膝的泥浆中,人和牲口寸步难行;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死去的牲口; 同时听得到伤员的呼号、乌鸦成群地飞向猎物的号叫、备受折磨的马夫的咆哮、以及远远来自塞瓦斯托波尔加农炮的吼叫。"请你联系课文有关内容,分析战争的惨烈景象,告诉我们俄国军事上有哪些不利的信息?
  解题关键:战争的失败实质上是政治体制的失败、经济体制的失败。
  思路引领:武器的落后、运输工具的落后、军需品的不足等。
  答案提示: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除此之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什么是最主要的问题?
  解题关键:农奴制的危机、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新思潮的涌动、战争的失败。
  思路引领: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四个方面考虑。
  答案提示: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二)学习延伸
  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给以肯定,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
  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内容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丰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草,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状况即改革的原因作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难点】
  1.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
  3.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预习提示
  1、阅读专题导语,归纳导语的主要内容。
  2、总体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有哪些?
  3、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
  4、思考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的原因?
  5、面对种种危机,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的?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6、思考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
  讲授新课
  专题导语分析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经济
  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回答这组图片反映了俄国什么制度,该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简单介绍农奴制概念及特点
  概念: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末的俄国。 
  特点:
  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提问:到十九世纪初,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提问: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内部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通过观察一组图片及19世纪中期的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表,总结俄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
  俄国7129(1860年)1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
  英国32322514603君主立宪制
  法国1509160
  德国17540.2(1850年)
  主要原因:
  总结过渡: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俄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这种阻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大家阅读分析材料,然后归纳农奴制对俄国经济阻碍的表现。
  材料: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随时打骂、虐待他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可以相互转让。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们每星期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份地,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由于这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资金根本无法解决,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参考答案:
  总结:19世纪上半叶,农奴制自身了出现危机,同时农奴制又造成了俄国的落后,改革势在必然。
  完成随堂练习题
  1.农奴制在俄国正式确立的时间是 ( )
  a.15世纪初 b.15世纪末16世纪初
  c.17世纪中期 d.18世纪
  2.17世纪时,俄国手工工场里的劳动力主要是 ( )
  a.奴隶 b.农奴 c.农民 d.技工
  3.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 因是 ( )
  a.贵族争权夺利 b.政治动乱频繁
  c.农奴制的阻碍 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4.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 ( )
  a.贵族地主不愿投资近代工业
  b.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
  c.自由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狭小
  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政治
  完成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材料二:
  年 代农民起义
  18xx年 18xx年83次
  18xx年 1820年124次
  1821年 1830年156次
  1831年 1840年143次
  1841年 1850年351次
  1850年 1861年591次
  材料三: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
  请分析材料后结合农奴制特点谈一谈迫使俄国农奴揭竿而起反对农奴制的原因。并联系课本回答这种反抗还波及到了哪些阶层?
  参考答案:
  过渡:俄国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有哪些矛盾请参见《学案与测评》p79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思想
  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产生、传播及影响
  产生条件
  主张
  实践
  代表
  影响
  完成随堂练习题
  5.俄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些矛盾斗争包括 ( )
  ①农奴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斗争 ②工人反对剥削和压榨的运动
  ③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④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革命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批受到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 b.主张建立共和国
  c.发动了起义但是被镇压 d.失败后,转化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7.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身份是 ( )
  a.贵族阶级改革家 b.贵族阶级守旧派c.资产阶级革命家 d.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至1856年 )——军事
  (1)原因
  a、
  b、
  (2)经过及结果
  经过: vs
  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
  思考: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性质:
  阅读一段材料,总结克里米亚战争的实质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实质: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为什么说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了?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把农民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畜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农民骚动、起义不断发展。
  ——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五、沙皇的抉择
  探究题: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的?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练习
  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9、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尖锐化——直接原因
  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俄国的建立
  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中心:莫斯科公国
  二、背景
  1、俄国的农奴制
  (1)确立
  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时间:17世纪中期
  (2)强化:彼得一世改革
  (3)后果: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频繁,农奴制陷入危机。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原因:受欧美国家的影响,俄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表现: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原因:农奴制的阻碍(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表现:[1]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2]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与西欧国家(英法)
  3、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
  原因:一些年轻军官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目的: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
  结果:被镇压
  影响: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知识分子对俄国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
  原因:[1]农奴制陷入危机
  [2]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响
  派别与主张:
  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与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改革派:主张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俄国——英法土)
  原因:[1]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根本原因];转移国内
  矛盾;(俄)
  [2]奥斯曼帝国战略地位重要,国力衰弱。
  重要战役: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结果及原因:俄国战败 [根本原因:农奴制的腐朽]
  性质:对俄、英法来说是侵略战争;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自卫战争;
  [俄与英法之间战争的实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影响:[1]使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丧失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
  [2]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
  [3]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归纳
  1、农奴制的确立和强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农奴制陷入危机;
  2、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了农奴制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3、新思潮的影响;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直接原因]
  三、改革的酝酿
  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酝酿:1、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2、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成立各级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四、"二一九"法令(1861年)
  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具体措施: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经济上:[1]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
  [2]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
  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五、评价
  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1、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彻底]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掠夺性]
  3、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
  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欺骗性]
  存在的问题:[1]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六、其他方面的改革
  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只在卫生、教育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行政官僚手中]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按等级进行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局限: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3]军事方面: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3、评价
  积极性:[1]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2]使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3]推动了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4]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局限性: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七、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主要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主要社会矛盾:[1]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又被迫依附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3]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881年在圣彼得堡被民粹派暗杀。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改革的酝酿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结合背景
  探究改革的必然性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一九法令"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下令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归纳特点
  分析内容
  应用插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进步与局限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xx年"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养育改革延缓了革命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
  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其影响。
  本课引言是由文字概述、要言引用、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四部分组成。突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新课导入建议:
  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同时设问: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为什么俄国最终出现了由掌握国家政权的地主阶级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一目"改革的酝酿"
  1.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2.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组织"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主要由一些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这些官吏和地主贵族的代表分成好几个派别,有的反对分地给农民,有的主张只允许农民赎一小部分土地。农民不仅要求从农奴身份下解放出来,而且也要求把地主土地无代价地进行分配,并不断斗争。面对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最后政府否决了解放农奴而不给土地的草案。
  教学建议:以设问 小组讨论 释疑方式,理清各种改革方案的脉络与实质,重点分析、强调改革机构和负责代表的阶级性质,为理解改革内容的具体表现奠定基础。
  采取"角色扮演"分别代表沙皇政府、农民、封建地主等不同派别。根据各自阶级、阶层利益之本提出辩论的各种方案。
  第二目"二一九法令"
  标志: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
  特点:包含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长时期、分阶段实施,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 40%。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 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 的形式偿还。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教学建议:结合教材中两幅插图《"二一九法令"的原文》《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看图说文:依据画面,结合背景,思考、回答问题:
  什么是"二一九法令"?该法令颁布前农奴和地主贵族的关系如何?你的依据何在?推测一下,解放农奴的有关法令的重点内容会是什么?实施它的本质是什么?你有怎样的结论?
  第三目"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分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工厂和铁路工人增加一倍多;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列宁曾指出: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为什么说"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一方面,专制统治下,任何胆敢对沙皇权利出言不逊者,都将遭到逮捕,随后将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监禁,民众生活依旧困苦;另一方面,各地地主都竭力要在改革方案中只反映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方案众多争论得不可开交。结果,农民革命斗争越来越高涨,用革命方式摧毁农奴制的威胁越来越大,形势逼迫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加速拟定一个能较全面代表统治者根本利益的方案。他惶恐不安的说:"今后任何拖延都会有害于国家。"
  (2)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3)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教学建议:理解上述分析,结合教材插图《残败的俄国农村》和【资料回放】"看图说文",并讨论解决【学思之窗】 的问题。同时,可以指导、设计一场主题辩论会: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哪一个更大?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改革的酝酿"一目的教学。
  (1)可从介绍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以及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引入本课课题;再结合引言要言、亚历山大二世的戎装照图解,突出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革命风云 ,探究改革的必然性;也说明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变革社会方式的选择,最终由国情决定。
  (2)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组织学校小组,分别代表政府、农民、封建地主等不同派别。根据各自阶级、阶层利益之本提出辩论的各种方案。加深对法令出台背景的理解。
  关于"二一九法令"一目的教学。
  (1)可以通过特点归纳、内容分析、插图应用、列表比较等途径和手法,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法令内容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个具体方面。
  (2)运用阶级分析法,认识改革的本质内容。
  什么是"二一九法令"?该法令颁布前农奴和地主贵族的关系如何?你的依据何在?推测一下,解放农奴的有关法令的重点内容会是什么?实施它的本质是什么? 结合教材两幅插图画面,结合背景,看图说文。重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重点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试着体会一下你有怎样的结论?
  关于"进步与局限"一目的教学。
  (1)应用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加深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理解与评价,认识改革延缓了革命到来,但没有消除革命。大量农奴制残余的保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因此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xx年"。
  (2)寻访老师或专家或上网搜索,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关的政治、文学、美术作者或作品有哪些?选择其中较经典的作品或革命导师格言,仔细体味,写份读后感,与同学相互交流、欣赏。
  (3)为了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各种才能、提高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历史学习小组或班级之间可以联合举办一场"历史主题辩论会",讨论: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哪一个更大?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改革的酝酿"一目时,可用实物投影、幻灯或计算机介绍几组图片或材料
  (1)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见前文"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
  (2)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案例二 在介绍"二一九法令"一目时,可用实物投影、幻灯或计算机介绍几组图片或材料
  (1)教材插图《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2)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设问: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
  (参考答案: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就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作到了。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加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案例三 在介绍"进步与局限"一目时,可用实物投影、幻灯或计算机介绍几组图片或材料。
  (1)教材插图《残败的俄国农村》。
  (2)寻访老师或专家或上网搜索,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关的政治、文学、美术作者或作品有哪些?选择其中较经典的作品或革命导师格言,参与课堂交流,准备 "历史主题辩论会"资料(略)。
  四、问题解答
  【探究的主要问题】
  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农民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获得一份份地。
  思路引领:亚历山大二世是沙皇政府的代表,改革是被形势所迫。
  答案提示:亚历山大二世借助舆论和各个改革组织,积极推行变法。他于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法令规定: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a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b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时限安排上:规定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内容充分体现了农奴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进步性表现在:性质上为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地位上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作用上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
  局限性表现在: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体现改革的不彻底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呈现出掠夺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有很大的欺骗性。
  【学思之窗】
  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解题关键: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份地。
  思路引领:改革是人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答案提示:从背景上看:改革是人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份地。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又称"解放法令"。
  解题关键: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份地,大小由地主决定,要出赎金。
  思路引领:改革方式是农奴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
  答案提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几大块。它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规定大大加强了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答案提示:一方面,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不久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使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继续推动俄国历史向前。
  (二)学习延伸
  材料见教材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一九法令"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答案提示: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肯定。
  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一、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政治的缓慢变革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认识政治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建议在上课时用多媒体设备放映林肯、亚历山大二世的图像,提出问题:你能认出这两位在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重要历史痕迹的人物吗?请简要评述这两位人物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学生回答:美国总统林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林肯在1861 1865年的美国内战中领导北方取得了胜利,为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老师指出,既然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农奴的"解放者",那他为什么会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再由此引起学生对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有些什么影响"的兴趣。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俄国废除农奴制以后俄国社会的变化及向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上的缓慢变革;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政治基础。
  本课引言部分由文字概述、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三项组成。文字概述采取了倒叙的方法,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引入疑难问题:既然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那他为什么会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再由此引入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有些什么影响?
  第一目"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列宁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时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教材阐释了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基础的近代化进程,介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问题。教材首先简略指出了1861年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然后重点叙述了改革后俄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原因和情况。最后指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化。
  教学建议,本目教学教师可先请学生回答1861年改革在哪些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教师进行归纳概括后,介绍改革后俄...

关于语文园地八精品教案教学要求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培养学习兴趣。重点难点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能在具体语学会尊重优秀教案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2。能力目标培养尊重他人的品德,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活动重点学会尊重他人。活动难点养成尊重他景阳冈优秀教案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托班寂寞小鸭子找朋友活动的教案设计活动目标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初步知道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活动准备小鸭找朋友VCD一盘电视机DVD机。活动指导一谈话1画面(一)有一群小鸭优质课火烧云的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小学语文课文荷花教案设计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小学语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怪汽车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设计活动目标说说做做玩玩,体验开怪汽车的乐趣。喜欢听故事,养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活动准备萝卜南瓜西瓜车的图片(可活动,掀开一片里面分别是三个小动物),狐狸警察的图片。幼儿游戏用的大箱子中班语言小猪变形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中小猪通过模仿改变自己,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地想象和表述。3初步认识到做自己是最幸福的道理。活动准备绘本课件动物图片字卡散步小劳动最光荣活动教案人类起源于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世界。从远古的钻木取火狩猎农耕到今天的核能发电信息网络以及载人飞船,人类因为劳动从原始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以下是劳动最光荣活动教充气雨衣课程教案授课时间2004年3月17日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重点难点
看菊花的教学反思范文这是一节公开课,是我从教以来的第一次,我很紧张。在上这课之前有很多的小插曲,我就连睡觉都在上课,公开课的前两天晚上我就感觉在梦里也能上课太神奇了!还是因为自己紧张,害怕上不好!但是三月份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月份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月份教学反思范语文园地五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继续。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已经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准备向大家展示。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收获之前,教师要人教版三年级上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反思前段时间,看了吴正宪老师教学视频两步应用题的教学,我发现吴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与信息的空间,是一个心灵交汇,情感碰撞的磁场。吴老师的课堂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网页中图片对象的编辑与操作参考书目中文frontpagexx实用教程sect第4章导入及处理图片教学设计内容一教材分析及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网页中文字对象的编语言快乐野餐教学反思引导语有关语言语言快乐野餐教案开展完之一,要怎样写一份活动反思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教学反思1。教师关注了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经验,活动中让幼儿真正让文字图片动起来教学反思简述这一内容是五年级信息课堂电子演示文稿软件中最精彩的一个教学内容,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制作的幻灯片都是静态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让幻灯片中文字图片动起来了,这不幼儿园小班好饿的小蛇教案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感受幽默有趣的情节。乐意和老师一起分享故事。准备绘本书好饿的小蛇课件其他食物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反思篇一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上完二年级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部分后,对我的触动非同一般。口语交际一部分,让学生明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到哪儿秋游,学生在组织语言时说的很完整,很通顺。我建议大建构全息开放的新课堂涉及不可显示内容,请单击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学的统计图表知识,又能熟练运用word中图表的插入编辑和网页浏览bbs中发言的技能的基础上来进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