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背景:
  我多次设计并执教《11 20各数的认识》,似乎一次比一次"成功",可我越来越迷惑,学生需要"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吗?学生理解十进制的概念了吗?课堂上,学生围绕问题"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很快看出根数"时,摆小棒的方法较多,但把"10根扎成一捆"的同学极少。因此,学生通过比较没有达成共识,只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接受"了十进制。当然,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训练,学生也学会了解题答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训练"记住"了知识,"记住"了数的组成,但不理解位值制原理,也没有建立数的概念。2004年10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培养数感"为主题,我又一次重新设计并执教了《11 20各数的认识》的研讨课,感受颇深。
  案例描述:
  一、课前谈话
  促使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教师制订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如:表现好的奖红花,10朵红花换一个金苹果。我根据班级的实际,轻松地与学生聊了起来。
  "今天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希望老师奖什么?"
  "红花和金苹果,你更喜欢什么?为什么?"学生兴奋地说:"我喜欢金苹果,因为一个金苹果相当于10朵红花。"
  [从现实材料入手,几句谈话既组织了教学,又渗透了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为下面学习新知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教师边说边拿出一个放了许多铅笔的笔筒,"这里有几枝铅笔?""10枝"、"14枝"、"19枝"等,他们猜得兴趣盎然,神采飞扬。然后运用数数来验证,结果是12枝。再次猜另一个笔筒的铅笔枝数,又一次数铅笔枝数,结果是20枝。
  [从猜测到验证,让学生感到数数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样既了解学生的起点,初步感知数的相对大小,又体验到1枝1枝地数,数得速度慢、麻烦,引发学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自主探究
  1.摆小棒,感知"十"。
  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①1根1根地摆;②2根2根地摆;③5根5根地摆;④一边10根,另一边2根等8种摆法,但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的同学很少,个别学生操作时无从入手,他们不理解"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看出是12根。""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意见很不一致,根本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安排了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师生一起观看课件,第一幅画面,1根1根地摆,画面出现约2秒钟后马上消失,问:刚才画面上出现的是几根小棒?学生无奈地摇摇头。第二幅画面2根2根地摆,方法同上,学生又是无奈地摇摇头。第三幅画面把10根扎成一捆,当课件一出现时,学生非常兴奋,异口同声地叫起来:21根。其实三幅画面上出现的都是21根,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我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我也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学生的意见基本统一。
  [在比较中,学生领悟到10根扎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显得方便,并初步渗透十进制。]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重新摆12根小棒时,学生却遇到新问题:不会用橡皮圈扎小棒(每次执教前,学生会熟练地用橡皮圈扎小棒成为课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扎好小棒后,边看边说,一捆是(10)根,就是10个一,一捆有(1)个十,那10个一是这捆,1个十也是这捆,那么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直观演示操作,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理解10个一1个十。]
  2.摆小棒,说组成。
  师摆小棒,生说组成;生摆小棒,生说组成;学生看数,在头脑中摆小棒说组成等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从而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
  [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数概念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3.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借助直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数(顺数、倒数),更深入地认识11 20各数。"看到这把直尺,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开放地畅所欲言,如17比16大1,19的邻居是18和20等。可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学生通过读数,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20以内各数。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20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实践运用
  "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我用过这些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如:整体认读音节16个,日常行为规范20条,一盒水彩笔18色,今天是10月20日等。
  [搜索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充分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快乐。]
  你抓一把糖大约有( )颗,抓一把铅笔大约( )枝,你的红花本上大约有( )朵红花等问题的设计,在估测中,促使学生运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朵红花?"
  [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目的是运用1个金苹果换10朵红的事实,进一步深化十进制的概念,但每次的执教中时间总是显得仓促,效果不佳。]
  五、课堂总结
  11 20,这条波浪线什么意思。
  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颇受关注的问题。《11 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扎一扎、比一比、说一说,还利用对比材料,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 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教师选择金苹果和红花之间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面均以出现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21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 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 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音节,学号13号,12色水彩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笔筒里有几枝铅笔?"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抓一把糖约几颗,抓一把铅笔约几枝,红花本上大约有几朵红花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大班建构游戏街道活动总目的1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2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并能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建构。3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爱护建构材中班半日活动方案晨间接待热情接待班上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各种情况。晨间活动我和图书交朋友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乐滑滑梯目的培养幼儿在滑滑梯时注意谦让,学会自我保护。晨间谈话中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3则游戏一搬搬乐游戏准备篮球球筐游戏人员每轮5个家庭,每个家庭两大一小游戏方法爸妈两手交在一起,幼儿坐在上面,三人一起跑到终点球筐前,然后幼儿从框中取出一个篮球抱着,再返回终点。规定时中班六一活动方案第一部分园长致节日贺词为群星杯幼儿艺术节获奖幼儿颁奖(850915)全体幼儿在前院草坪集中进行具体安排早餐后,835带幼儿如厕,为幼儿整理好衣服,由班长带队一班老师走在中间二班老师主题活动我爱妈妈活动时间xx年3月7日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三八妇女节是女性的节日(妈妈奶奶外婆老师等),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妈妈奶奶等。2通过亲子活动,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活动准备拔萝卜反思附童话故事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便要去找太阳。它来到屋子里,指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呢!小兔子来课文老人与苹果树的教学教案设计理念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利用学生自制的苹果形生字词卡片,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积累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主动识字身为女孩阅读题答案身为女孩周慧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子是什么模样?女孩子慷慷弱弱平平淡淡安分守已文静温雅,与男孩子昌昌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对照。女孩有女孩的风格,做雨夹雪语文阅读和答案雨夹雪,半个月!爹放下收音机对我说你把砍刀给我寻出来,我明天上山打两担柴,天气预报说了,后天有雨夹雪。我们这地方气候很特别,一热热个死,一冷冷个死,好多年不下雪了,陡然来十天半个月关于秦观鹧鸪天阅读答案及赏析鹧鸪天秦观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1)这首词上片的构思扣紧了一个梦字,试对饯别王十一南游译文及阅读答案jinbiwngshynnyu饯别王十一南游lichngqng刘长卿wngjnynshuku,hushulizhnjn。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finiomihch,qngshnk
美术教学课程反思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各种绘画工具的提供不但没有让他们手足无措,反而使其如鱼得水,想出了各种点子来进行创作,有剪贴,有拓印,更多的是用彩笔直接画。最有趣的是学生们在图画旁都市精灵教学反思范文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本节课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关于鲁滨孙飘流记的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包括梗概和精彩片段部分。如何下手进行教学呢?我把教材内容看了许多遍,决定把这一课分成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梗概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梗概内容。白鹅课文教学反思范文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我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北京的夜景课文教学反思北京的夜景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北京美丽的夜景,反映了北京在公路和住宅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课文共4个自然段,23段小班数学分类活动苹果丰收了教学反思苹果丰收了这一活动属于数学中的分类活动,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出发,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不知鸟的天堂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小数除以整数优秀教学反思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冀教版英语五上TheU。S的教学反思今天和2班3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有关于美国国家概况,学到第四个国家了,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课后我反思了我上课的整个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二重了设计,也为下一次再讲这样的课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小数和单复名数的互化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有一定的困难。概念主要是名数单名数复名数三个,包括单名数改单名数单名数改复名数复名数改单名数这些共3类。学习这商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1故事引入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