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1年中国戏剧,惊喜不断,走出艺术与商业的二元对立
2021年的中国戏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围绕题材、类型、空间逐渐形成了多元探索的格局。一方面,题材类型与舞台形式不断展现新的活力,同时也进一步呈现出跨媒介融合、多类型复合等新特征。高清影像、线上戏剧依然成为中外戏剧交流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以观众体验为核心,在观演空间、交互美学上展现出多重变奏。随着沉浸式文旅演艺的发展被政策性强调,戏剧表演艺术与旅游景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深度融合,催生着新型演艺业态不断生成。
《狂人日记》剧照原创戏剧回应传统、现实与当下
中国本土戏剧创作,在原创和改编上都有惊喜制作。曾经在各类大学生戏剧节、青年戏剧节平台上展露风采的编导,如今已纷纷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本土戏剧发展的中坚力量。2021年,黄盈推出《福寿全》《开饭!》,赵淼推出《人生座右》,李建军创立的"新青年剧团"在十周年之际奉献《变形记》《世界旦夕之间》两部好评之作,"话剧九人"剧团也企划了"十周年戏剧月",并创排新作《双枰记》,丁一滕有《新西厢》《我是月亮》……中国戏剧创作者,尤其是青年剧团、编导者,以新作对传统、现实或当下做出艺术的回应,在观念和技法上带给观众惊喜。
几部原创剧值得关注。张慧编导的《杂拌、折罗或沙拉》以三个独特空间的选取,表达对疫情之下生活的思考。陈思安编导的《凡人之梦》,以大量采访作为素材,讲述普通人的"白日梦",同时以敏感的情绪捕捉和抽象化的时空处理,让观众对"白日梦"的来源更易形成情绪共鸣,同时获得艺术美感。一弛编导的《二把刀》,在剧作层面试图以减法为观众留出更多想象的空间,虽然在观演效果上不算成功,却在小剧场叙事中做出了难得的探索。张杭编剧的《国王的朋友》着眼于《赵氏孤儿》中"孤儿"复仇动机的留白,溯源至《左传》的史实,辅以艺术虚构,与观众讨论赵氏孤儿的成长,及其留给当下的思考。田晓威编导的《威廉与我》则以三个半小时的时长,聚焦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以伊丽莎白时代的演剧风格,让观众重拾了传统跨越时空的力量。"话剧九人"的《双枰记》,延续了该剧团对民国知识分子题材的关注,在台词及其舞台呈现的多时空并置等设计上越发成熟。新作以1933年狱中三位文人故友的对话展开,以棋局引出往事,以对弈比喻人物关系的拉扯变换,辅以大鼓艺人与街头观棋的百姓视角,虽台词上有门槛,却是难得的小剧场佳作。艺术家陈佩斯推出戏台三部曲之《惊梦》,以喜剧之悲悯,汲取昆曲传统,获得观众好评。
2021年是建党百年,田沁鑫导演的《直播开国大典》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在完成"直播开国大典"任务中的故事,融入谍战元素,同时在纵深空间对观演体验的积极影响上,展现出探索精神。北京人艺创排《香山之夜》(李宝群编剧,任鸣导演)以毛泽东、蒋介石二人的"超时空对话"回顾中国共产党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舞台以演员与角色、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的多重交织为主要特点,并在香山双清别墅首次探索实景演出形式。
2021年剧场创作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在于随着剧本杀、密室、悬疑题材文娱的推动,不少剧场作品也开启了"悬疑"类型。《心迷宫》(陈璐、马天编剧,何念导演)、《冬日之光》(高星编剧,陈新、刘赫男导演)、《核桃没有仁》(董云飞编剧,何兴婧、董云飞导演)等作品,往往围绕一个案件,发挥剧场相对密闭空间的优势,展开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的交叉叙事。今天的剧场观众,越发不满足于只是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而悬疑类型的出现,实现了观众的情感和智力在镜框式观演关系中的积极参与。
《世界旦夕之间》剧照 塔苏 摄改编与经典找到"剧场性"是关键
在2021年的中国文学改编中,《尘埃落定》(阿来原著,曹路生编剧,胡宗琪导演)以"傻子"作为全剧叙述人,为观众提供阅读、串接故事的视角。《活动变人形》(王蒙原著,温方伊编剧,李伯男导演)以舞台中心的转台实现原作中多个时空的转换,以舞台前侧倪藻的叙述为观众提供双重视角,同时辅以"活动变人形"玩具书式具有拆解、组合特征的舞美设计,试图强化原作小说中对知识分子的反思色彩。高志森编导的《两京十五日》(马伯庸原著)则更多借助电影拍摄思维,辅以大屏幕,将原作中角色长途跋涉、浴火溺水的场面,进行视觉转换。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的《狂人日记》作为中外合作戏剧美学成果的延续,将鲁迅笔下狂人的内心,铺排成独特的时空节奏与呈现。
文学(尤其是拥有相当数量读者的经典文学)改编的戏剧,会更容易与观众达成感情共识。与此同时,编导改编的手法和着眼点,也更容易被识别。如何不依赖文字,找到基于台词、表演、声音、舞台设计之间或叠加、或组合、或矛盾关系的多元的剧场呈现方式,依然是中国戏剧创作急需探究的议题。
外国文学、电影、戏剧改编方面,孟京辉的《红与黑》对司汤达原作进行了美学拆解与重组。鼓楼西剧场依然延续对国外经典文学、剧作的本土呈现,推出了《探长来访》《降E大调三重奏》《人鼠之间》等作品。李建军导演的《变形记》将卡夫卡笔下的旅行推销员置换成了编号A659的快递员,通过演员的肢体、影像、音效等元素,对现场观众情绪、身份、态度的转化进行了调动设计,促使观众在体验卡夫卡原作荒诞感的同时,也对当下个体生活的处境形成无法置身事外的思考。
在戏剧经典方面,北京人艺对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进行新排,《雷雨》的删减、《原野》对巨型偶的应用,是探寻曹禺剧作如何走进今天观众内心的手段。人艺小剧场新排《我可怜的马拉特》,以横行演出空间演绎经典,演员在表演细节上的诸多设计,推动了国外经典本土演出的思考。
2021年在改编方面,出现了包括《红楼梦》《赵氏孤儿》等在内的,围绕同一对象的多种体裁改编现象,这其中,舞剧尤其是民族舞剧的发展值得关注。2019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醒·狮》口碑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舞剧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现象级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纷纷超过300场,《醒·狮》也在澳门驻演。这两年的民族舞剧对当下观众体验的重视与探索,尤其是舞者在发挥自己肢体叙事能力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对角色进行生活化的阐释和表演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充分调用帷帐、幕布等,对舞台时空进行纵向划分、横向切割,以演员肢体的表现、节奏,呈现出一个个情感主题明确的场景。无论是开场贾宝玉从深处走来,或是"幻境"中营造宝玉"入梦",或以灯光和音效模拟烟花,都为观众营造出了感知丰富的时空体验。
中国音乐剧作为一股相对新生并快速成长的类型,2021年在IP和"汉化"两条发展道路上,都积累了一些成果。《赵氏孤儿》《忘川引》聚焦传统叙事原型或元素,中文版《摇滚浮士德》《拉赫玛尼诺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引发热议。
科艺融合线上戏剧与影像在场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国戏剧,延续了线上、线下同步探索的状态。在戏剧节庆方面,阿那亚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老舍戏剧节、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中国戏剧节、杭州国际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都同步开启了线上戏剧单元,并有不少依托线上的实验新作。
王翀在香港艺术节期间上演的《鼠疫》继续聚焦分屏叙事,借助经典表达对疫情下生活的思考。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期间的《想象场》,以"你卧室里的声音剧场"作为宣传语,选择B站线上演出,全程始终黑屏,演员通过耳机对屏幕前的观众进行声音描述与指令,以求最大程度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戏剧在线"部分,《时差》(比利时肢体剧)、《你见过萤火虫没有》(导演李雅婷)、聚焦青少年成长的《第二种游戏》(肖竞导演)、《荒原狗》(编导陈老巨)以及关注养老社区的《老有所依》(黄冰导演)进行了B站直播。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启线上展映单元。第八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节在疫情影响下,将展演迅速切换至线上。
歌德学院(中国)举办的柏林戏剧节线下放映,集中展示了德语区的线上戏剧实验成果,拓展了2021年中外戏剧交流的时空。同时与柏林戏剧节合作的"剧本市场计划",将德国剧本《鸡笼》《动物之名》《午夜电影》通过中国青年导演的二度呈现,与中国观众见面交流。此外,还有各类依托戏剧节的影像展览,展映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驯悍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2021年"新现场"携手松竹株式会社,推出了日本歌舞伎《京鹿子娘二人道成寺》《连狮子》等作品的高清放映,启发我们思考亚洲传统戏剧的共通之处。
近年来,摄影机、屏幕影像在剧场演出中的在场,成为科艺融合、拓展戏剧边界的代表性现象。对面向现场观众的戏剧表演来说,屏幕的在场和技术的使用,总是会被追问:影像技术的挪用,除了可以拓展剧场时空转换的自由度、呈现一些单纯靠肢体和台词难以呈现的场景,摄影机的在场,到底还能为剧场带来什么?《深渊》(何念导演)通过摄影机的在场与跟拍,强化了作品的悬疑色彩与观众的窥视,实现了一种对现场表演、影像表达的整合美学。今年有两部新作,也对此做出了自己的个性解答:一是黄盈导演的《福寿全》,二是李建军导演的《世界旦夕之间》。
《福寿全》以张长福、李延寿一对相声演员成长、从艺直至生命最后的经历为叙事核心。在导演逻辑上,有着对曲艺叙事和表演的丰富借鉴,其对即时摄影的调用也有难得突破。一方面,通过顶部拍摄,让观众获得了更加自由的观看视角;另一方面,摄像机的使用强化了演出的即时与当下。
李建军导演的《世界旦夕之间》,作为中间剧场第四届科技艺术节的展演作品,在借由技术强化戏剧本体的意义上,有可圈可点的表现。作品重构和阐释了法斯宾德1973年的同名电影,以电影绿幕拍摄现场为舞台主体,顶部银幕用以呈现合成影像。作品通过充分展示绿幕的使用过程,强化剧场演出的"假定性"——无论是演员肢体的设计,服装、面具的使用,或是现场的旁白、刻意暴露的工作台,以及瞬时切换的灯光,都强化了这种"假"。演员在面具摘与戴之间的切换,叙述在旁白、影像之间的转换,都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场有关讨论真实与虚拟关系的表演。
上述剧场中科技的融合,能够跳脱出单纯的技术挪用或形式共存,指向剧场舞台与现场观众所构成的观演关系。如何以数码媒介更好地传递剧场艺术的本质,是所有跨媒介戏剧探索的根基所在。
《惊梦》剧照
《杂拌、折罗或沙拉》剧照观演关系"体验经济"与"沉浸式"演艺
舞台与屏幕的跨媒介互动,可以从2021年初的综艺《戏剧新生活》说起。这档综艺集中展现了年轻戏剧创作者在不同戏剧形态上的活力,同时,它以影视化方法拍摄和剪辑舞台演出,借助真人秀的大众传媒特点普及了戏剧,拓展了线下的戏剧观众群。
随着"十四五"文旅规划的发布,小型演艺作品受到扶持,"沉浸式"文旅演艺成为当下及未来几年的重要趋势,这也为小剧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2016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进《不眠之夜》,标志着"浸没式戏剧"在中国本土植根,开始自己的驻场浸没式演艺形态的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不眠之夜》驻场5年,演出超过1300场。上海《玩味探险家》和北京《No.5:魅影侦探》也开启新的中外合作模式。同时,开心麻花在探索本土戏剧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上,围绕观众体验展开了多元尝试,包括美食为主题的《偷心晚宴》,酒吧式体验主题的《芳心之醉》,尝试惊悚与喜剧结合的《开心聊斋·三生》,以及强调悬疑色彩的《疯狂理发馆》《里弄1992》等。
同时,北京《簋唐楼》《青麓幽鸣》和天津《北洋歇洛克》等,借鉴《不眠之夜》的演出模式,形成自己的本土特色,培养了一批"复刷"的观众群体。上海的亚洲大厦持续入驻音乐剧和话剧,以及在观演距离和形态上各具探索的小型演艺项目,成为戏剧类地标建筑。北京的繁星戏剧村2021年开演的《画皮2677》虽然被冠以"后浸没式戏剧",但这部作品的真正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嵌入魔术手法,近距离唤醒观演的积极互动,对于制造幻觉时刻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在这些作品中,观众不仅仅是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而是更接近一场游戏的玩家。不难预见,多线索、多空间的室内演艺综合体,将成为未来中国戏剧产业发展中吸引观众的重要演艺形态。
对主要依托于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商业中心的小型演艺项目来说,伸出式舞台、观众三面围绕而坐,也将成为未来带给观众复合型娱乐体验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上述这些空间探索的成功与否,越发取决于对观众感知体验的多元调动与情绪供给,同时,也让人联想起中外传统的观演形式。从2018年首演的苏州园林戏曲《浮生六记》,到近年来北京园博园举办的"中国戏曲文化周"的系列园林、沉浸式剧目,包括2019年北京市曲剧团的沉浸式曲剧《茶馆》、2020年中国评剧院的沉浸式剧目《花为媒》,到2021年园林版、融入评书元素的《沙家浜》等,这些夜游和沉浸式戏曲带给我们的思考在于:中国戏剧的观演空间其实具有悠久而丰富的沉浸式文化传统,从起源时代的"划地为场",到成熟于"勾栏瓦舍"的市井空间,再到各类茶馆戏园,都为构建中国本土沉浸式剧目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土壤。
中国剧场的观演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戏剧观念解放的实验,到90年代市场经济转型中拓展消费与市场的新内涵,再到当下在体验经济观念下戏剧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生,经历了丰富多元的变化。今天的观众更加渴望脱离日常生活,获得身心愉悦的时空体验。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将我们从艺术与商业二元对立的辩争中,引向更复杂同时也更具生命力的讨论。
2021年的中国戏剧,在稳步发展中显现出新的活力,同时在创作边界和技术融合中不断拓展新的可能。观演关系新变的背后,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对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整体发展趋势的推动。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剧将迎来40年纪念,回顾过往,展望将来,中国戏剧在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思路的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美学探索的新机。
赖荼,剧评人,大学教师,现居北京。
(原标题:中国戏剧:走出艺术与商业的二元对立)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赖荼
流程编辑:TF06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为什么新建的古镇越来越多?新建的云台古镇云台古镇随着社会发展,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旅游景点也越来越多,有的人喜欢户外旅游,有的人喜欢去热门的城市旅游,也有不少人喜欢到古镇旅游,旅游消费逐年攀升。
200元玩到不想走,去了老挝才会懂人民币多好用!网友真心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人民币在一些国家极其地值钱。例如在泰国当地,一元人民币就可以兑换5泰铢,这也着实让我国游客们感到人民币的好用啊!由于老挝距我国较近,并且到当地
国庆假期将至,不如看看旅行车?最便宜的5万多就能买每逢到了春节国庆这种长假期,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自然就是回不回家去哪里玩之类,甚至有不少朋友已经提前将国庆7天的出行安排填得满满当当。除了去哪里这个问题外,怎么去也很关键,相比起坐高
陶辛观晚荷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才知道陶辛十里莲花香,才知道小乔归隐胭脂渡,才知道圩横水纵近千载,才知道晚荷盛开惊煞人!从江南水乡陶辛镇归来,已近中秋,我在返京高铁上写下这几句,连同随手拍
自拍不上镜?你可以试试这些拍照姿势国庆快要来了,出门旅游的话,还是拍出美美的照片最重要。花样百姓这次就给大家提供了自拍的多种姿势,时尚达人们都这么拍哦爱拍照的一定知道,规规矩矩站着拍照容易变成小短腿或者大头娃娃。想
昂昂溪区一日游去昂昂溪区乘车大约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先为各位介绍一下昂昂溪区概况。昂昂溪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南23公里,总面积753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区内分布大小火车站8个。昂昂
阳江市阳西县十大景点有哪些?自驾游玩怎么安排行程路线?阳江市阳西县隶属广东省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东临江城区北接阳春市西连电白区南濒南海。全县总面积145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26。6千米。阳西县是中国小刀中心中国塑料吹膜级色母
云南人的秋天,3果1菌别错过,是出了省很难再吃到的特色美食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导读很多人喜欢冬天到云南来,因为这个时候,天气比较暖和,在这里完
打卡光谷这片花海,一秒闯进田园油画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8日讯9月28日,位于九峰一路光谷政务服务中心正对面的14万平方米硫华菊花海盛开。小黄花密密地开在起伏的山坡上,车行或步行经过,就像一秒闯进了田园油画里,
从麻扎塔格徒步到了达里雅布依,尝到于田的库麦琪,足矣清晨,一缕阳光轻柔地贴附在和田河岸边上的麻扎塔格山上,红色砂岩山体好似熊熊燃烧着的火焰。驼工们在金黄色胡杨林里忙碌着,将所有野外装备和水绑到骆驼身上,技术活,但费时费力。今天我们要
西安斥资80亿打造影视城,媲美横店,预计年旅客量将达300万人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影视作品大大丰富了大众的闲暇生活,而古装武侠剧中侠骨柔情,风花雪月的造型与桥段,深受许多观众的喜爱,一定程度满足了其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为了满足各类
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婺源的这三个景点一定要去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建议您最先去看葟岭,那里的晒秋景色实在是太美了。除此之外,有1000多年的老屋,有充满寓意的木雕门窗悬屋和怪屋。葟岭的游览时间有三小时足够了这几个字您认识吗这四
国内利用率最高的高铁线,建成后两地航班减少,年输送1720万游客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闲钱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一到节假日就想到旅游这一休闲娱乐方式。而且说旅游这几年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确实很不错,国内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旅
适合小住几日的7个国内小镇,每一个都如世外桃源旅行就是跳出熟悉的圈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再来反观生活。独自旅行,什么都需要靠自己,你身边没有熟悉的人,从一种陌生的新的视角,去远方寻找一直在你身边的财宝,不仅有悠闲的生活节奏,更
十一去环球影城凑热闹,不如去这三个最有京味儿的地方遛一遛十一前全国各地交警联合发布了2021国庆假期出行预测报告,报告中显示,新开园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将位居全国自驾热门游乐场榜首。除了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来北京的朋友们还可以去哪里逛一逛呢
今日起,南川金佛山景区北坡索道暂停运行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10月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南川区文旅委获悉,为进一步保障游客的安全,金佛山景区北门索道将于年10月4日起开展安全检修,因此,北门索道暂停运行,具体运行时间另行通
山寨威震天频出,营销还得有新意文严奇北京环球影城的威震天走红后,国庆假期,河南山东等多个地区的部分景区和商场出现了山寨版威震天的身影,被部分网友戏称为威震天河南分天河北分天。多家景区商场被问及是否获得威震天版权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景点临时调整公告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4日讯4日,记者从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获悉,近期由于黄河流量不断增大,为确保黄河行洪安全和游客人身安全,景区将于2021年10月4日(周一)对湿地公园景点
走进塞罕坝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猛然间,你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绿色世界。你悠闲地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头顶上常常会有一群又一群喜鹊,在墨绿的树梢间嬉戏鸣叫在小道旁的翠绿草丛中,一只又一只色彩斑斓的
泰山景区多措并举营造舒适安心旅游环境原标题泰山景区多措并举营造舒适安心旅游环境新华社客户端济南10月4日电(记者孙晓辉)国庆假期,为给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祥和有序的旅游环境,泰山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总要求和常态化
中国最忙高铁站,日客流量超10万,平均每84秒就有一趟高铁如今,我国铁路网发展迅速,遍布小城市甚至乡镇。正因为如此,人们出行最多选择高铁或火车。有一个词叫春节旅游高峰,说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会出现火车站密集,赶回家过年。而且我国有这样一个高
千年上海新场古镇新场古镇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新场大街附近交通地铁16号线停车场新场古镇停车场开放时间00002400门票价格免费古镇历史新场古镇,地处上海浦东。古时浦东,海中渐成陆,水咸地碱,物产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