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是位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国家。不丹的国土面积约为3.8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2月不丹人口约为74.9万。尽管不丹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可实际上不丹的内政外交在相当程度上是受印度控制的。不丹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丹独特的历史,而不丹的历史又塑造了不丹如今的现实状态。不丹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我国西藏地区兴起的吐蕃王朝统治之下。 自从公元7世纪吐蕃王**干布在如今不丹境内建起最早的两座寺庙以后藏传佛教就逐渐传入了这里。吐蕃王朝分崩离析之后不丹当地开始出现独立的政权,但仍始终深受藏族文化的广泛影响。公元1616年西藏竹巴噶举派热龙寺僧人阿旺南杰在西藏各教派的斗争中遭遇失败而出走不丹。跟随阿旺南杰出走不丹的西藏逃亡者与不丹当地人联合建立了现代不丹国家的雏形。 从1772年以后英国势力开始逐渐渗透侵略不丹。1910年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的《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关系上受英国"指导"。不丹在英国的庇护下维持着名义上的独立,可实际上内政外交都已受到英国的高度控制。1949年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不久的印度就通过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得以继承英国对不丹所享有的特权。从此以后印度就开始名正言顺干预不丹的内政外交。 如今印度对不丹的干预权早已高度制度化。长期以来印度作为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援助国和债权国始终与不丹保持着一种极为特殊的关系:一方面印度长期向不丹提供大量发展援助。这对推动不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让利性和互利性,但另一方面印度对不丹的发展援助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为本国特殊的地缘战略利益服务的——印度的援助实际上是控制不丹内政外交的政策工具之一。 早在1954年印度就向遭受洪灾的不丹提供了5万卢比的人道主义援助,但印度真正有计划地大规模援助不丹始于1959年。这一年印度决定启动对尼泊尔和不丹的援助支持程序,从那以后印度就对不丹展开了持续援助。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曾和不丹领导人共同为装机容量600兆瓦的库朗河水电站工程奠基,宣布将对"尼赫鲁—旺楚克奖学金项目"的投入翻番至每年2000万卢比。 印度对不丹的援助自然不可能是不计回报的,事实上这种援助是为印度控制不丹的内政外交服务的。如今不丹在国防、外交等至关重要的领域都受到印度不同程度的控制:不丹连要进口武器加强国防安全建设都需要事先经过印度批准。迄今为止不丹只与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而全球近两百个国家中在不丹设有大使馆的只有印度、孟加拉国、科威特这三个国家。 不丹为避免得罪印度索性不与美、中、俄、英、法这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任何一个建交。不丹国家领导人每次出国访问也总是把印度作为第一站。印度对不丹如此高度控制的客观现实甚至让一些人认为不丹随时可能成为继锡金之后又一个被印度吞并的国家。不丹在国家层面上受到邻国印度如此高度的控制,那么不丹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又如何呢? 至今仍接受印度大量援助的不丹就经济状况而言是真不发达:不丹的经济总量约为25.46亿美元(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54位),不丹的人均GDP在3432美元左右(位居全球第126位)。作为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电视与网络的国家。不丹其实是一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的国家。 众所周知印度在经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本就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而还需要印度提供援助的不丹就可想而知只会更落后。1960年不丹在印度的支援下才终于建成了本国历史上第一条公路。在这条长度仅180公里的公路建成以前不丹境内的交通出行还真就是只能靠走。如今六十多年过去后不丹境内依然找不到一处红绿灯。不丹境内只有第二大城市帕罗拥有全国唯一的机场。 全球范围内只有8名飞行员被认可在不丹帕罗机场降落。不丹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对航空运输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不丹的帕罗机场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下了机场后映入眼帘的除了山还是山,一眼望去都看不见其他的任何景物。虽说帕罗是不丹的第二大城市,可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来到了深山老林一样。1999年抓住旧世纪尾巴的不丹才终于出现了电视和互联网,而手机网络则在此之后四年才姗姗来迟。 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使用GDP作为衡量经济民生指标所不同的是:不丹采用的是GNH(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标准。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主要考察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以及政府的有效管理这四个方面。作为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不丹却曾一度拥有相对较高的国民幸福指数:在2006年发布的"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中不丹名列全球第八位、亚洲第一位。 2008年著名影星梁朝伟与刘嘉玲在不丹举办的婚礼使这个南亚小国吸引了国人的关注目光。从那时起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对不丹所谓的幸福生活不吝溢美之词。不丹是否真像传说中那么"幸福"呢?人之所以会感到不幸福主要是因为人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所造成的。很显然作为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不丹无法在现实物质层面满足人民过高的欲望。 然而不丹独特的人文环境却使其国民的欲望相对偏低,因此不丹国民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感觉难以接受。不丹几乎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家:75%左右的人口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派,剩下25%左右的人口则信奉印度教。不丹人的宗教信仰并非只停留在礼拜仪式层面。可以说信仰就是不丹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仰已融入到不丹人的血液之中。虔诚的不丹人已养成了一种顺应天命的理念。 尽管不丹人的生活在外界很多人眼中是比较原始的,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觉得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当然如果仅仅只是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感觉幸福快乐,那么不丹政府显然是在推行一种自欺欺人的愚民政策,而且这种营造出来的虚假快乐终究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然而不丹政府并不是这样做的:不丹政府面对薄弱的经济基础非常务实地制定了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 从1961年起不丹开始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并从印度、瑞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家和国际组织获得经济援助。每个五年计划都会确定需要实现的目标:20世纪50年代不丹通过土改使98%以上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住房,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在2008年至2013年的十五计划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11.4%,从而使贫困率由23.3%降至15%。 不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强调GDP因素,而是更多强调可持续发展:不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环保意识。这其实同样和不丹全民信教的氛围有关——在不丹的宗教体系中山水树木都是有神性有灵性的。不丹政府规定:每人每年最少要种植10棵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如今不丹的原始森林覆盖率在亚洲排名第一。同时不丹也极为强调民生——不丹作为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仍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对不丹所谓的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也不宜过分吹嘘。要知道印度可也是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国家,可为什么没人会觉得印度人生活得很幸福呢?不丹的全民免费医疗在本质上和印度一样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尽管不丹名义上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可实际上在不丹有限的医疗水平下很多病根本就治不了。不丹所谓的全民免费教育也大体如此。 事实上不丹有60%左右的人口都是文盲。直到2008年不丹小学的入学率仍只有60%多一点,而且很多学生每天都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不丹的住房和医疗、教育一样说起来也是免费的,可实际上不丹人的居住环境嘛你懂的。不过在不丹全民信教的氛围中人们总是特别容易满足。不丹人总是习惯于满足自己相比昨天所取得的成就,而不在乎这成就在外人眼中是多么微不足道。 不丹每隔两年都会对国民幸福评价机制进行改善。不丹的评价机制要求对国民每天工作多少时间、陪伴家人有多少时间、自己独处郁闷有多少时间等资讯了解透彻。这些精准计算使不丹政府得以时刻了解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政策。尽管不丹政府一直着力强调环保、民生,试图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说到底不丹国民的幸福指数终究是在全民信教的氛围下形成的。 由于不丹长期以来迟迟没开放电视和网络,所以不丹人也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与外界进行对比,因此他们极其容易满足于自己相比昨天取得的进步。与其说不丹人生活得很幸福,倒不如说不丹人其实很容易知足。不丹人自己也许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难以接受,可我们很多人对不丹所谓幸福生活的溢美却是一叶障目。可能在有些人看来不丹这个国家的确穷困,但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慢节奏生活也很惬意幸福。 这种判断实际上是掉入了一种思维陷阱:一个收入勉强说得过去的中国人千里迢迢跑到不丹去旅行。这时他在不放弃自己的"收入"和"物质条件"的前提之下想要"节奏缓慢"和"生活慵懒"。这也就是说这个所判断的幸福其实并非不丹人的幸福,而是将自己和不丹人二者叠加之后的幸福——即丰富的"物质条件"再加上"节奏缓慢"。要理解这种心态不妨看看国内那些奋斗在北上广深的异乡人。 大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涌入北上广深。当然大城市机会更多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压力更大。这时奋斗在北上广深的异乡人又会怀念起老家那种慵懒闲适的生活。可你能说这些人真觉得老家的生活很幸福吗?如果老家的生活真有那么幸福,可为什么还要离开老家去异乡奋斗打拼呢?说白了那些奋斗在北上广深的异乡人真正渴望的是一线城市的高收入与老家慵懒闲适生活的结合。 中国人看不丹人的生活之所以会觉得幸福主要就是羡慕他们慵懒闲适的生活。如果你仅仅只是在不丹旅游感受这种慵懒闲适的生活自然会感觉不丹人很幸福,可如果让你在不丹那种原始穷苦的生活状态中长期定居愿意吗?不丹所谓的幸福指数高这种现象其实在本质上是建立在他们的生活缺乏与外部世界的对比这一基本前提下。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不丹人对外国生活模式的了解已使不丹国民的幸福感出现明显的下降迹象。 过去的不丹是一个与外部世界没多少联系的国家。那时不丹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秉承不争不抢的原则。尽管不丹的内政外交受到印度的控制,但不丹在国际上本就就没什么雄心壮志。像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那种大国梦想从来不曾存在于不丹政府的意识中。与此同时不丹的普通民众也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尽管不丹人的生活长期保持着一种相对原始的状态,但他们自己却并不觉得这样的原始生活是难以接受的。 不丹正是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实现了"小国寡民"的幸福感。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来使不丹人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了。不丹在物质生活上一直都是相当贫穷的国家:不丹的人均收入长期与非洲那些贫穷战乱的国家并列,只不过由于不丹人易于满足的性格特征使贫穷的不丹没出现尖锐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不丹的贫穷是一种全国普遍性的现象。 不丹的穷正如我们在几十年前一样是大家都穷,然而在其他国家可能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由于不丹没出现太大的贫富差距现象,所以不丹人也不存在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心态。可随着近些年来不丹人通过外国游客和互联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后他们的心态正在逐渐变化。在2006年不丹的幸福指数还排名全球第八位、亚洲第一位。 可到了2018年不丹已有约2万人患上抑郁症。2015年不丹地震发生后民众对政府救灾工作的拖沓低效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而在此之前不丹人面对这种天灾人祸从来都是抱着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态度。很显然不丹人和我们一样对物质生活中的声色犬马是有追求的,只不过以前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欲望在现实环境中受到了抑制,可一旦当他们接触到外部世界后以前的幸福神话就瓦解了。 一个国家的精神生活是否幸福这种上层建筑毕竟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在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前提下要想精神生活幸福就只能通过克制欲望的方式来实现,然而人的欲望恰恰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被抑制的东西。一个住茅草屋的人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么难以忍受,可如果有人在他的茅草屋旁边建起一栋别墅就会在瞬间让这个住茅草屋的人感觉到不舒服。 不丹现在的处境就是如此:当不丹人见识到外国人的生活模式后会很自然将其与自己那种原始的生活模式进行对比,另一方面随着不丹国内的经济生活开始与世界市场接轨也逐渐拉大了不丹国内的贫富差距。不丹人在有了对比参照物以后再也不能满足于自己以前的生活了。不丹政府并非没意识到这点,也并非没尝试改变这个国家。事实上不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是取得了一些发展成就的。 要知道几十年前的不丹可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不丹才逐渐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以前的不丹没有公路、没有机场、没有网络,如今的不丹好歹已能通过网络了解到外部世界了。不丹所谓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在我们看来是很落后的,可作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能实现全民免费的医疗、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无可否认不丹在过去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 可不丹这样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内陆山地弹丸小国能在几十年间取得这样的成就本身就反映了不丹社会的进步发展。不丹的发展变化并非只反映在经济生活中,事实上不丹的政治体制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历史上不丹长期实行一种名为"沙布隆"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最高领导人沙布隆一脉传承。每位沙布隆都是由上一代沙布隆圆寂后投胎转世而确立。 熟悉西藏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这其实就是我国西藏地区活佛转世制度的翻版。在历史上与我国西藏地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不丹实行的是与西藏类似的政教合一制度。政教合一的沙布隆体制在不丹一直存续了将近300年的时间。1903年最后一任沙布隆坐化圆寂后一直无法找到他的转世投胎者继位, 于是不丹的高级僧侣和世家贵族们在1907年召开了协商大会。 最终各方达成共识:宣布结束沙布隆制度,建立世袭的君主专制体制。从此不丹进入了旺楚克王朝时代。英国殖民时期对不丹实行的是间接统治的保护国模式,因此并没干涉不丹的世袭君主制。再后来印度尽管控制不丹的内政外交,但也从未试图颠覆不丹王室的世袭权力。2001年9月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在没任何征兆的状态下突然宣布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绝对的世袭君主制正日渐被淘汰,然而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不丹由于与世隔绝的地缘环境仍得以长期保持这种政体。可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认为不丹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抛弃这种陈腐的体制。事实上不丹的政治改革早有踪迹可寻:1998年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就已将政府管理权移交给大臣委员会,仅仅3年后又开始启动了宪法的制定程序。 2005年3月吉格梅国王建议在不丹建立两党制度:由在大选中得票最多的政党组阁,另外一个政党则成为反对党。2007年4月吉格梅国王将王位正式让给27岁的儿子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王储。2008年3月24日不丹迎来其历史上的首次民主选举,直接选举国民议会议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首个民选政府。同年7月不丹历史上首部宪法正式颁布,至此不丹完成了向君主立宪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