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结缘莲心堂",共赏中华文化。 春节将至,莲心自在祝朋友们新春快乐,阖家幸福,平安喜乐,虎年大吉!感谢您一年半来的关注和支持,我将尽力奉献更多精彩文章。今天拜谒三孔的最后一孔——孔林。 上期回顾(点击可浏览往期文章)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接上文…… 由于还要拜谒孔林,我们没有游览孔庙东西两路。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有坟冢10万余座,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现在的孔林所在地)。 孔林神道长1000米,两侧苍松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期所植。万古长春坊位于神道中段,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坊上雕有龙凤等图案,"万古长春"四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令人顿生肃穆。 神道两侧皆为生意门脸,经营纪念品和土特产,尽头是一座木质、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牌坊,上雕"至圣林"三字,这里是孔林的入口。牌坊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坊前有崇祯年间雕镌的石狮一对。 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 门前有石狮一对,门上方刻"至圣林"三字,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穿过观楼,一条东西横贯孔林的小河映入眼帘,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洙水河。洙水是周代为排洪护城而兴修的人工小河,因流经孔子墓前,被后世誉为圣水。 洙水桥是通往孔子墓必经之处,桥宽6.6米,长25.24米,桥面呈拱形,遮住了人们北望视线,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内。桥南建有石碑坊,上刻"洙水桥"三字据说乃严嵩所书。 洙水桥北有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档墓门",也叫"挡官门",皇帝祭孔的时候,百官都要在此等候,只有皇帝和祭祀官可以入内。入门有两个小院,"思堂"是皇帝沐浴更衣的地方,"神庖"是祭祀时宰杀牲畜的地方。 通往孔子墓的甬道上有四对巨型石雕,第一对石雕名"望柱",是进入天门的标志,它不同于华表,华表中间有云朵,而望柱没有。第二对石雕名"文豹",文豹是传说中的瑞兽,外形像豹子,腋下能喷火,性情温顺善良,传说孔子读书时,文豹在旁作陪、服侍。第三对石雕名"甪(lù)端",传说它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幽远之事,懂八方之言,孔子周游列国时,由它来拉车,充当孔子的谋士和翻译。第四对石雕是一对石人,名叫"翁仲",阮翁仲本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武将,身长一丈三尺,他出征匈奴,所向披靡,威震边塞。这一对翁仲一文一武,文者持笏(hù)板,武者佩剑。翁仲像后面的红色大殿是享殿,是祭祀时排摆香坛和祭祀礼器、宣读祭文的地方。 望柱 文豹 甪端 文武翁仲 "子贡手植楷"碑由康熙皇帝手书,其中"植"字少了一横。据说当年孔子去世时,子贡在南方贩牛,孔子临死前,一直叫着子贡的名字,少的这一横就是因为孔子临终时少了子贡来送终。后来子贡拄着一根哭丧棒前来吊丧,把哭丧棒插在地里,泪水和着雨水竟然把它浇活了。不幸这棵楷树在康熙年间被雷劈死,碑后亭中就是它的遗骸。石碑也叫"流泪石",每当阴天下雨时,碑上会渗出水珠,人们说那是子贡在哭他的老师。 石碑以北、孔子墓道东侧的高台上,南北整齐排列着三个古亭,这是三位帝王来孔林祭祀时临时停留的地方,称为"驻跸亭"。从南至北依次为乾隆、康熙、宋真宗驻跸亭。 孔子墓前是其孙孔伋(jí)墓,墓前石碑两通,前面大碑上书"沂国述圣公墓",后面小碑篆书"三世祖墓"。孔伋既是孔子的孙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述圣",孟子是其再传弟子。 孔子墓东是其子孔鲤墓,墓前石碑两通,前面大碑上书"泗水侯墓",后面小碑篆书"二世祖墓"。孔鲤是孔子唯一的儿子,因其诞生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孔鲤先孔子而亡,育有一子孔伋。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孔子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为明代书法家黄养正所书;后碑篆书"宣圣墓",为元代书法家高翿(dào)所书。 孔子墓稍西有房屋三间,屋前有"子贡庐墓处"石碑一通。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其守墓三年,唯独子贡守墓六年,来弥补老师临终时不在身边的愧疚和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 孔林里还有几处知名的墓葬。孔子76代孙孔令贻之墓位于孔林东北角,墓前石碑篆书"袭封衍圣公燕庭先生之墓"。碑文由民国总理孙宝琦题写,孙宝琦乃孔令贻夫人孙氏之弟。 沿环林路东行,在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此乃清初著名剧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之墓。 于氏坊墓前高大的木制牌坊上书"容音褒德"。乾隆曾认大学士于敏中的女儿为义女,于氏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孔子第72代嫡孙孔宪培为妻。 "三孔"之行,心中升起一丝感慨。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的传承不超过三百年,即便最坚挺的周朝也只是八百年江山。然而一个读书人的家族,却可以绵延两千五百多年从不断绝,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孔家总被奉为上宾,原因何在?我想,这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更是由于儒家思想的伟大和对后世的非凡影响。也许还有一个不被人重视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对家族和血脉的看重。 如今全世界孔子的后人已经繁衍了82代,人数达到300万,可谓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由于见识所限,我只列举我熟知的:第20代孙,"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第64代孙,戏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第73代孙,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第74代孙,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第75代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第75代孙女,当代著名围棋女棋手孔祥明;第76代孙,乒乓球男子单打"大满贯"得主孔令辉;第76代孙,三届围棋世界冠军得主孔(令)杰…… 一个民族的繁衍壮大,首先需要每个家族的传承。现代人越来越淡漠了家族的意义和血脉的延续。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族血脉难以持久,生活压力倍增导致不婚不育族出现(写这篇文章时,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比2020年减少156万。照此发展,今年人口就会出现负增长),只求一世所得、不问后代如何……所有这一切让我唏嘘困惑。诚然,我也只有一个儿子。当二孩、三孩政策放开时,对我来说有点晚了。但我会竭尽所能,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知书达理、感恩包容、阳光快乐、担当有为。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无论是对家族,还是对民族。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儿子小学得过一次演讲冠军,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族史》。我还记得,2018年冬,我带孩子寻根山西洪洞大槐树,爷俩焚香追思先辈的情景(详见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老吴家不是名门望族,到儿子这辈已是三代单传,往上溯源,我也只知道我高祖的姓名,仅此而已。但我始终以家族为荣,立志为家族增光。如果有能力,如果儿子愿意,我会鼓励他多生,然后把孙辈、重孙辈抚养好、教育好,我会毫无保留地付出一切。当然,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但我心依旧! 《水调歌头·家族》 先师去已远,感岁月沧桑。八十后辈绵延,叹地老天荒。棂星奎星高照,金声玉振传道,师表万代彰。儒道已大成,笑卧洙水旁。 家族事,血脉情,不敢忘。年已半百,双亲老迈两鬓苍。传承重任在肩,愿儿孙当自强,能富国安邦。求苍天眷顾,续后代荣光。 未完待续,下篇《齐鲁大地,孔孟之风(11)》将带您游览崂山,寻访神仙…… 本文节选自游记《齐鲁大地,孔孟之风——2018年夏山东自驾游》,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