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县城附近的老君山景区,近年来风头无两,海拔2217米的高山之上,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被网友誉为"中原腹地的布达拉宫",爬山的过程是受罪,登顶之后却足够陶冶情操…… 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些山巅的建筑,最初竟然是由一群农民香客,用褡裢装砖头,人工托运的方式修建的。近日,我们找到了往老君山运送砖头30年的98岁老奶奶,才得知美景的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今年98岁的郭桂珍奶奶是一名资深香客。4岁的时候,因为被土匪追赶,一家人躲进靠墙的玉米杆垛,才逃得一命,奶奶的母亲许下心愿,将来要给老天爷修座庙。老人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离世,郭奶奶秉承母亲的遗愿,四处捐庙进香,仅为老君山金顶就捐资数万余元。 问起来老人的收入来源,郭奶奶带作者看她种的鸡头黄精,告诉作者现在每斤7元左右,自己年纪大了,每年只能卖几百块钱,一少部分留着自己用,大多数的都拿来做善事。 见到郭奶奶的时候,老人刚从地里回来,正在院子里捡坏玉米喂鸡。根据老人儿媳的说法,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已经是98岁的高龄,还自己种了一亩多地,中间的好地种的是玉米,四周荒坡种的黄精、血参等药材。 郭奶奶是村里较早种植药材的人,因耕地有限,种的不多,再加上年纪大了,孩子们不想她过于劳累,仅剩下门口附近一块山坳地给她打理。1980年,郭奶奶听说老君山顶准备修建道观,一下子拿出了1000块钱,都是自己种药材攒下来的钱。30年前呀,1000块钱,可以在农村盖一座土木结构的三间瓦房了。 "孩子们也不花我钱,我也不花他们钱。我是老社会受过大症的人,老汉儿早就走了,剩我一个人,心里得有点念想,活着才有意思,要不光活这么大年纪,啥也不干,那有啥意思呢?" 对于郭奶奶来说,有意思的事就是种药材,修庙,祈祷天下太平。郭奶奶年轻时曾经参加过八路军在豫西地区的区大队,亲身体验过"跑老日""躲刀客"的混乱年代,老人很感激现在的生活,对于她来说,一个身在大山里的农妇,能做的,就是不断祈祷国泰民安。 在奶奶的一间屋子里,摆放着很多药材,左边筐子里是已经晒干的黄精,地上是刚挖出来的血参,后墙的筐子里是野生的猕猴桃,身后的簸箩里面晾晒的是桔梗…… "我老婆儿家不会挣钱了,身体还行,还能拚的动地,种点药材了,想去哪儿了,手里有俩钱,不用跟孩子们要。我没有闺女,俺那儿媳妇对我挺好的,人家心细,知道我想去哪儿了,提前就给我准备盘缠。娃子们不中,忘性老是大,看我都准备走了,才想起来给我掏钱……"郭奶奶有3个儿子,平时跟着老二家吃饭,说起来儿媳妇就是一顿夸,夸得儿媳妇都有些不好意思。 郭奶奶告诉作者,从老君山山顶开始建庙到现在,连续30年,基本就没间断过上去。从山下到老君山顶,步行大约是20公里,郭奶奶和同伴们用编织袋做成褡裢,年轻人装4块砖,郭奶奶每次只能拿2块砖。在山下吃完早饭开始上山,通常是走7个小时,登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近些年,老君山开通了缆车,景区工作人员也邀请郭奶奶坐缆车上去,奶奶拒绝了,她说:"坐缆车得好些钱呢,我没有钱,我就慢慢走着上去。他们挣住钱了,给山上好好建建比啥都强。" 郭奶奶也知道老君山景区近两年人很多,她对作者说:"这就是新社会的好处呀,不像旧社会,没一点好处,没啥吃没钱花,好好一个人,咋死都不知道……" 郭奶奶每天早上雷打不动两个鸡蛋一包奶粉,吃完就到山坳里自己的药材地干活,由于山路不好机械不能到地里,一亩多地,老人需要拚上半个月,还不让儿子给他帮忙。卖了钱之后,自己存起来,到处行善。老人说:"新社会好,国家给我们没用的人都还发着钱,我也不花啥钱,我也不会说,反正大家都好了才是真好……" 郭奶奶关联阅读:98岁奶奶第一次对外暴露身份,半生经历堪称传奇,亲儿子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