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死后究竟会经历什么?让虫子来告诉你。 2001年1月12日,一具无名尸体在江西省的某处野外被发现。 当法医赶到现场时,他们发现这个现场有些不同寻常。 尸体的躯干被巴茅草遮盖着,但颈部以上的位置却空无一物——凶手砍断了死者的头颅,只留下一个整齐的断面。死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被害的?这一切谜团,都需要通过这具残缺的尸体和它周围的环境来解开。 法医首先对尸体颈部断面的组织进行了观察,那里已经布满了大量的蛆虫,长度大约是1-1.2cm,颈部下方的土壤中也聚集着大量的蛆虫,但尚未发现蛹和蛹壳。 这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小动物,真的能对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吗? 看完今天的更新,你就明白了。 (友情提示:今日更新中有大量虫类图片,有密集恐惧症的童鞋慎入!) 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活着的时候,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当生命逝去,这副皮囊也终归要回归大自然。 当死亡发生时,只要尸体继续接触外界环境,各式各样的微生物以及各类昆虫都会出现在尸体上,它们不仅帮助尸体加速回归大自然,还能在破案过程中起到协助推断死亡时间的作用。 熟知小站和老秦的朋友们都知道,法医通常可以通过尸斑、尸僵、尸温等尸表情况来判断死亡时间。但这些方法只在尸表尚未出现严重腐败时适用。 而当死者死亡时间过长,体表腐败无法辅助判别时,法医对死亡时间的确认难度会大大增加,这时候昆虫们就派上用场了。 为了准确推断死亡时间,法医昆虫学家们不仅需要准确辨别各种昆虫,还需要熟悉它们的习性、生长发育规律,例如它们会在什么时候抵达尸体,什么时候离开。这也就是要求法医们对尸体上昆虫区系的演替规律了如指掌。 而这并非易事,因为尸体上昆虫出现的种类、数量、停留时间等,还与尸体所处的环境、气候、物种种群,甚至死者死亡原因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尽管尸体上的昆虫区系演替会因各种因素的干扰差异巨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旧遵循着某种规律,这也正是法医们孜孜不倦研究"法医昆虫学"的动力。 那么,法医昆虫学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下面,我们将带你进入一个虚拟的抛尸现场,看看当一具尸体被抛弃在气候炎热的野外草地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上会先后迎来哪些大自然的"来客"呢? 好的,抛尸的野外草地已经选好。 图1 图源:电影《小森林》截图 大自然也已经暗中酝酿完毕,当生气从这具人类躯体上彻底消失后,躯体即将进入的是下面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鲜期 ·尸体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新鲜期,就是肉体死亡,到尸体出现轻度腐败、散发出些许腐败气味,但尸体还没开始肿胀的这段时期。 这段时间内,尸斑、尸僵会在1-3小时内开始出现。尸体开始僵硬,而后器官的自溶开始发生。同时,消化系统内的细菌开始繁殖,并按一定顺序侵蚀各个器官,最先出现腐败征象的是在人体右下腹的回盲部,那里将出现肉眼可见的尸绿。 ·到访的昆虫都在忙什么? 这段时间内,最先抵达尸体的是我们熟知的苍蝇,最晚数小时内即可抵达。 (注:我们熟知的苍蝇,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其中又细分为好多个科,例如丽蝇科、麻蝇科、果蝇科、蝇科、酪蝇科等等。) 图2示丝光绿蝇及其蝇卵,是不是很常见? 图源:参考资料2 而在理想的条件下(尸体附近有充足的蝇群分布),双翅目丽蝇科绿蝇属的丝光绿蝇甚至会在几分钟之内便抵达尸体(也就是差不多在死者刚停止呼吸时),并开始在尸体上产卵(由于其抵达迅速,所以根据这类蝇的发育情况倒推死亡时间对法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的几小时内丽蝇科的其他蝇类也开始陆续出现并产卵。 稍晚于丽蝇科,麻蝇科也很快抵达了(神奇的是,麻蝇科多数种类是卵胎生的)。 图3示麻蝇 图源:参考资料6 当然出现在尸体上的蝇类不止这两个科,但是丽蝇科与麻蝇科在尸体上最常见,对于推断死亡时间意义重大。当然,这一时期出现的还有其他昆虫,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Tips:可以通过成虫两只复眼之间的间距来判断昆虫性别,很多种类都是雌蝇的额宽大于雄蝇。如图4所示: 图4 厚环齿股蝇,左为雌性,右为雄性 图源:参考资料6 第二阶段 · 肿胀期 ·尸体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这一时期内,尸体继续腐败,腐败气体大量增加,整具尸体开始肿胀,腐败静脉网也逐渐明显,腐败气味较浓。大家熟知的"巨人观"即出现在此时期。 ·到访的昆虫都在忙什么? 蝇类(双翅目昆虫)种属繁荣昌盛,同时大量甲虫携带螨虫出现。 这个时期内,蛆虫(蝇类幼虫)继续发育,数量达到高峰,蝇类成虫的数量也达到高峰,所以会看到无数苍蝇乱舞的壮观景象。 图5示不同虫龄的蛆 图源:参考资料1 与此同时,受腐败气味吸引,大量出现的还有鞘翅目的各种甲虫(其实在尸体的新鲜期,蝇类开始产卵时,以蛆和虫卵为食的甲虫成虫已经开始出现了),它们以蛆虫或腐肉为食,并在腐肉上产卵,甲虫幼虫也以蛆或腐肉为食(有的种类的甲虫只吃腐肉,有的只捕食蛆和蝇卵,有的两者兼有)。 例如阎甲。阎甲科的昆虫多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常躲在尸体下面,夜间出来活动,成虫和幼虫均取食蛆虫和蛹。 图6示几种阎甲(莫名觉得有点可爱是怎么回事……)图源:参考资料5 又如葬甲。葬甲这个名字来源于葬甲科的昆虫的一个特殊习性:它们喜欢挖掘小动物的尸体下方的土壤,从而将尸体埋进土中。它们将卵产于尸体上,部分种类的葬甲夫妻会共同保护并喂养后代,成虫取食腐肉、蝇卵和蛆,幼虫则以父母反刍出来的液体为食。 图7示几种葬甲(真真美艳不可方物) 图源:参考资料2及参考资料5 有趣的是,葬甲还会带来螨。螨没有翅膀,平时主要靠搭甲虫和蝇类的顺风车抵达尸体。螨捕食蝇卵,若葬甲带来足够多的螨,很多蝇卵就会无法孵化出来,葬甲因此就可以享用更多的腐肉,螨和葬甲的种群数量都会繁殖得更好,二者合作得很愉快。 图8示一只被几只螨搭顺风车的葬甲(在葬甲背上的那些小虫子就是螨) 图源:参考资料1 大量甲虫和螨对蝇卵的大量捕食会延迟蝇类(双翅目昆虫)的定殖时间,如果出勘此类现场的法医,仅将注意力放在依靠蝇类演替规律推测死亡时间上,是很容易出错的,一般还需要注意其他昆虫的种类、数量,才能最终得到相对准确的推断。 第三阶段·腐烂期 ·尸体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腐败气体继续产生,直至通过肛门及蛆虫噬咬出来的孔洞向外排泄,尸体不再肿胀,也彻底融为了环境的一部分,它的腐败进程开始加速,腐败气味浓烈。 ·到访的昆虫都在忙什么? 蝇类幼虫和甲虫幼虫将在此完成演替。其他非食腐类昆虫开始出现,天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腐烂早期,蝇类成虫陆陆续续都飞走了,占据尸体的是被养得白白胖胖的蛆虫,同时甲虫及其幼虫们的数量也达到高峰。 此时,蛆虫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蛆团,尸体上会出现"无数的蛆在翻滚"的壮观景象。而如果你拿温度计测量蛆团内部的中心温度,会发现里面比外面高好几度。 图11(翻滚吧!蛆蛆 图源:参考资料2) (据推测,"蛆团"的形成和中心高温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蛆虫的取食、不断运动及有氧代谢会持续产生热量,而聚集在一起的方式可保存更多的热量,这更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同时这也是一种协同合作,以便蛆虫们更高效地消灭腐肉,更快地发育。)Ps:过高的温度会造成损伤,抑制发育,甚至导致个体死亡,所以推测"蛆虫翻滚"现象的出现,是它们在通过不断进出聚集区来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此时鞘翅目的皮蠹(dù)也开始出现,主要取食尸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 图12示两种皮蠹 图源:参考资料5 到腐烂晚期,长得白白胖胖的三龄蛆虫们,开始收拾细软,浩浩荡荡地离开尸体,准备找个舒适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化蛹了。甲虫成虫也陆续离开,它们的幼虫也在化蛹了。 图13示等待蜕变的宝宝们 图源:参考资料1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在尸体上的昆虫不止食腐类昆虫,同时还有捕食它们的昆虫。例如上文所述的食腐类甲虫。另外蜘蛛、蝎子等捕食昆虫的节肢动物也可能出现。 又比如在肿胀期即到达尸体的隐翅甲科昆虫们,在尸体上一直以蛆虫或其他甲虫的幼虫为食,在它们离开尸体准备化蛹时,隐翅甲们甚至还会一路追踪过去,并继续捕食它们。 图14示几种隐翅甲 图源:参考资料5 图15示一只正在取食甲虫虫蛹的隐翅甲(果然有虫的地方就有江湖……)图源:参考资料4 第四阶段·干化期 ·尸体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尸体大部分组织已经被啃食干净,仅留毛发、骨骼,及少量干硬的软组织。 ·到访的昆虫都在忙什么? 大多数昆虫都离开了,剩下的甲虫主要是一些皮蠹,还有一些喜欢干燥环境的螨(这些种类的螨也常出现于久无人居的地方,例如储藏间、长期没人住的房屋等)、蚂蚁等。 第五阶段·残骸期 ·尸体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尸体进一步被啃食殆尽了,趋近于白骨化。 ·到访的昆虫都在忙什么? 基本没有昆虫在此停留,只有一些偶然栖落的种类。 至此,我们目睹了一场让人唏嘘万千的尸体变化过程,而大自然对尸体的降解已经进入尾声。到访的昆虫们,在生物的遗体上繁衍生息,完成了大自然的循环。 但这些昆虫区系的演替规律,对破案到底有什么帮助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电影《沉默的羔羊》里,警方从尸体的喉咙口提取到了一只虫蛹,经鉴定,这是鳞翅目天蛾科的鬼脸天蛾。而鬼脸天蛾只生活在亚洲,当地并没有这一物种。 这就意味着这个虫蛹是被人为塞进尸体的,而它一定有人饲养,罪犯也一定有渠道获得它。这一发现为后来案件的破获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图16 《沉默的羔羊》里从尸体上提取到的一只虫蛹 图源:电影《沉默的羔羊》截图 但让"法医昆虫学"大展身手的,更多的是判断死亡时间的领域。 死亡时间,也叫做死后间隔时间(英文缩写:PMI),在"法医昆虫学"领域,它其实是两个时间段的叠加:一是定殖时间(英文缩写:TOC),意思就是人死亡到成虫过来产卵的这段时间;二是昆虫发育历期(英文缩写:PIA),意思就是从虫卵产下的那一刻开始算,一直到昆虫发育到你进行采集的阶段所经历的时间。 法医昆虫学的基本公式就是PMI=TOC+PIA 即 死亡时间=定殖时间+昆虫发育历期 相信大家也看过很多悬疑类的影视剧,最常见的被用来推断死亡时间的昆虫,就是蝇类幼虫,也就是蛆。事实上,蛆能够成为法医们优先pick的对象,也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理由1:尸体上的蝇卵一经孵化,幼虫只以尸体为食,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为其发育所需的营养来源单一。假设它还捕食其他昆虫,那就多了一个不确定因素); 理由2:绝大部分蝇类并不会在活体上产卵(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对死亡时间的错误估计); 理由3: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与外界温度高度相关(在已知温度变化情况和幼虫发育阶段时,可倒推出它发育了多久); 理由4: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其种类及发育阶段。(蝇类有许多种,不同种类的发育规律不一样,如果种类确定错了,就会导致推测出现误差;发育阶段同理,阶段确认错误,同样会导致误差)。 基于以上理由,蛆在"法医昆虫学"领域是炙手可热的宠儿。不过由于其种类太多(例如仅丽蝇科已知就有5个亚科47属1300多种),即使专业的法医昆虫学家也不可能一一认全,对于普通的法医工作者,能识别到科这一级就很了不起了,想要更具体地确定其种类,只能依靠专业的昆虫学家了。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案子,无头尸体颈部断面的蛆虫,成为法医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线索,他们对现场的蛆虫进行了取样观察和检验,最终推算死者死亡时间为16天前。 这个线索,对嫌疑人的圈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凶手落网后,他交代的杀人时间,和此前推算的时间仅相差一天。 生命犹如亘古长夜中划过无边黑暗的一颗流星,它从无边的黑暗中来,又回归无边的黑暗。能从这冰冷的宇宙中诞生一个存在意识的个体已属幸事,在它即将重归这浩渺宇宙的最后时光,这皮囊竟也能滋养其他许多小生灵,并与它们进行一场奇妙的偶遇,其实也不失为一种缘分。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法医昆虫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法医具体是怎么进行死亡时间的推算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来挑战一个真实的案例: 6月15日,某地发现一具尸体。尸体上发育得最好的是新陆原伏蝇幼虫,法医在该尸体上提取到了该物种的三龄幼虫。现在从附近气象站测得最近几天当地每天的平均气温,通过校正,估测出最近几天现场每天的平均气温(现场气温并不等于气象站的温度数据,所以需要校正,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校正方法这里就不详述了)。如下表所示: 现在已知在类似温度下,该物种从蝇卵发育到此阶段所需有效积温K=65.2日度,而该幼虫的起始发育温度为12.5°C。 请问:死者是在哪一天死亡的? 是不是感觉术语一多,两眼一黑? 没关系,我们为具有强大推算能力和探索欲的读者特别准备了一篇进阶版的法医昆虫学实战指南,请点开今天更新的第二篇图文,看看自己是否有潜力成为法医昆虫学家吧!(题目中的术语在第二篇图文中都会有介绍哦) 那么,你还在电视剧或者小说里看到过什么关于昆虫破案的有趣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我们。 参考资料:[1]《Forensic Entomology:The Utility of Arthropods in Legal Investigations》,Jason H. Byrd & James L. Castner;ISBN:978-0-8493-9215-3;[2]《The Science of Forensic Entomology》,David B. Rivers,Gregory A. Dahlem; ISBN:978-1-119-94036-4;[3]胡萃.法医昆虫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4]《Biology of Rove Beetles》,Oliver Betz,Ulrich Irmler,Jan Klimaszewski;ISBN:978-3-319-70255-1;[5]《The Book Of Beetles》,Partice Bouchard; ISBN:978-1-78240-232-9;[6]陈禄仕.中国尸食性蝇类[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7]本期题图来源:《沉默的羔羊》剧照本期编辑团:主稿-牙尖尖;审稿-鲁鲁修/包包;质检-阿丁;顾问-我在你左右/老秦 本文系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