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 转山 转水转佛塔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这是仓央嘉措的诗,03年我去西藏的时候,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首这样的诗篇,当我知道后,就再也忘不掉诗中情愫了。生活也许就是这样,未知也许可以意味纯洁,但我们生来就不会放弃对已知的探索,当走过,见过,邂逅过,经历过,所有的情愫都沉淀到了内心,也许会成一个结,也许只留下了一个印,也许将会是一道痕。所以,仓央嘉措又说"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谁曾料到,好奇居然也是一道风景,一旦闯进眼帘,却再难挥之而去了。 告别左贡,我们急切地走向拉萨,一如此刻的我。放下了沿途所有的风景,只想玩味仓央嘉措的诗作。300多年的时光,丝毫没有掩去诗人如炬的目光,他那洞穿人性的彻悟,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据说仓央嘉措只活了20多年,够了。能有如此参悟,活太多实在有些受累。能谱写出如此诗篇,他就一直活着了,永远不会死。我们一路期盼,一路寻觅,一路遐想,走在他曾经走过的路上,想象着他活着的模样。 作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是藏传佛教的精神领袖。据说没有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政教一统,没有他,就没有巍峨的布达拉宫。但是,人们传诵更多的是他的诗,更多的人活在了他的诗篇中。他其实并没有死去,玩味着他的诗情,你分明感觉到他仍然鲜活着,就在你的心里,就在你的眼前,犹如此刻,他真切地注视着我,抚慰着我内心的一角,让它不会成为荒漠。 相传仓央嘉措肩负着寻访救渎女神的使命,他微服出访到了八廓街,在一个黄房子酒店,命运让他邂逅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女子。那之前,他不知相思是苦,也没有体味过追思之累;那以后,他日夜寻觅,无缘重逢。传说很多地方都有仓央嘉措寻访的足迹,他把自己的思念写进了诗歌,他将那心仪的女子称做"玛吉阿米",他的玛吉阿米因此家喻户晓被广为传唱。在藏语中,"玛吉"代表着纯真和无瑕,"阿米"则是女性的代词。搜索发现,"玛吉"还包含着"未启"之意。我猜测在仓央嘉措眼里,那飘然而去的女子,定是没经过一丝尘埃的触碰。冥冥中只给了诗人一个回眸,但那惊鸿只需一瞥,那目光只需一接,断已刻骨铭心了。一个美丽的邂逅,演绎出了一个激荡人心的遗梦,经久不息地传唱着。 很多奔往西藏的人,都是寻着这个梦去的。有梦真好,虽然空幻,但她扎着希望的翅膀。"玛吉阿米"就坐落在八廓街一侧,遗憾它没了梦想中的宁静。绕过一层的门店,拾级而上就是那个遐迩闻名的去处了。300多年前,"玛吉阿米"是一位传说中的女神,300年以后,当我们到来时,"玛吉阿米"成了一间咖啡屋。昏暗中摸索上去,浓郁的藏族色彩和气息扑面而来,悦耳的《天路》在四处荡漾着。 庸懒地把自己放进条椅,掩饰不住心头的失望,一个美丽传说的前世和今生,竟然会既不伦也不类。就象千辛万苦采来的仙桃果,吃出的却只是土豆味道。还是仓央的诗说得好,"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玛吉阿米,仓央追寻了300多年的女神,我一直期盼着见到你,。世俗将您抽象成了一个代号,商贾将您涂抹成了一个标志,终于见到了你,心却真有些不敢面对。 品咂着略带咸味的酥油茶,斜阳的余辉勾绘出许多曼妙,六弦琴浅唱低吟地回响,好象在描述传说,也象在倾述寂寞。五湖四海的宾客,都沐浴在同一个夕阳里,不知道来自那里,也不问将去何方。但是,在那一刻,在同一个落日下,我们都在"玛吉阿米"的怀抱里。美丽的传说,精致的藏餐,吸引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访客,"玛吉阿米"的留言簿,童话般演绎着新的传说。有人为了追梦,有人为了邂逅,有人为了结缘,有人为了还愿。真应了曹翁那句问:看世间芸芸者,怎一个情字了得。 情的找寻,穿越时空的隧道,分明还在延续着。传唱了300年的那个美丽的邂逅,若真能得以相见,不敢设想,留下的不知会是仓央嘉措的佳话,还是玛吉阿米的艾怨。沿着阶梯拾级而下,恍惚走进了仓央的目光。我们穿越千山万水而来,原谅我们带来了俗世的尘埃;我们终要回到出发的地方,原谅我们带走了您执着的爱。 只要您在这里,我们也许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