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翁,昆阳以前的世家出身。他刚死的时候还没收殓时,两眼眶里泪流如汁。 增翁有六个儿子,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二儿子曾悌,字友于,县里的名士,觉得这是不详之兆,就告诫其他兄弟各自警惕,不要让去世的父亲心痛。他的兄弟大半都笑他迂腐。 之前,曾翁嫡妻生了长子曾成,七八岁的时候母子俩都被强盗抓走了。后来曾翁娶了继室,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孝、忠、信。他的小妾也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悌、仁、义。曾孝因为悌仁义等三个出身低贱,不屑跟他们论兄弟,因此和忠、信为一伙。有时和客人在堂上喝酒,如果悌等人路过,也很高傲从不行礼。 曾仁和曾义都很生气,和曾友于(悌)商量,想要报复。 曾孝有个女儿,嫁给了周氏,生病去世。他喊上曾悌等人前去女儿婆家打算把女儿婆婆打一顿,曾悌不肯去。曾孝非常生气,就让曾忠、曾信叫上族里的无赖,去捉了周夫人,痛打一顿,而且还把人家给砸了。 周家告官,县官怒,抓了曾孝等人,打算申报上去革了他们的功名。曾友于害怕了,去县令那自首。曾友于的品行,县令一直都很看中,看在他的面子上县令没有给他的兄弟用刑。而曾友于自己去了周家负荆请罪,周家也很器重曾友于,就撤了官司。 曾孝回家后,并不感激曾友于。没多久,曾友于的生母张夫人去世,曾孝等人也不愿意守孝,喝酒请客如昔。曾仁曾义越发生气,曾友于说:"这是他们无礼,对我们没有什么损失。" 等到下葬的时候,曾孝又守着父亲的墓门不让张夫人和曾翁合葬。曾友于于是就把生母埋在过道里。没多久,曾孝的妻子去世,曾友于叫上曾仁、曾义奔丧。 那两人说:"我们母亲他长辈的葬礼他都不管,这小辈的葬礼有什么好说的!"曾友于再劝他们,他们就走了。 曾友于于是自己去了,悼丧时哭得很悲痛。隔墙听到曾仁曾义敲锣打鼓的,曾孝愤怒地喊上其他弟弟去打他们。曾友于操起一根棍子走在前面。 进了他们家,曾仁发觉先逃走了,曾义正要翻墙,被曾友于从后面一棍子打下来。曾孝等人一通拳脚棍棒相加,打个不停。曾友于拦在弟弟面前。曾孝怒,责骂曾友于,曾友于说:"我打他,是因为他无礼在前,然而罪不至死。我不偏袒弟弟犯的错,然而也不助长兄长的暴行。如果还生气,那就打我。" 曾孝于是就打曾友于,曾忠、曾信也帮着自己哥哥,混乱声惊动了邻里,大家都过来劝解,这才散去。 曾友于拄着拐杖去曾孝家请罪,曾孝把他赶走,不让他居丧。而曾义被打得很厉害,无法吃喝。曾仁以曾友于的名义写了状子告到官府,告曾孝等人不为庶母服丧。县令抓了曾孝、曾忠、曾信,令曾友于陈词。 曾友于因为脸上有伤,不能去县衙,但是写了陈词禀白,要求平息事件,县令就撤了案子。曾义不久之后也好了。从此两方的仇怨越来越深。曾仁曾义年纪小,经常被欺辱,埋怨曾友于说:"人人都有兄弟,就我们没有!" 曾友于说:"我可以说这话,你们有什么好说的!"他苦劝两个弟弟,他们最终还是不听他的话。曾友于于是关门闭户,带妻子借住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地方,不再管事。 曾友于在家的时候虽然没有帮过弟弟,但是曾孝等人还有点顾忌,等他走后,他们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跑去曾仁曾义门口叫骂,还侮辱他们去世的母亲。曾仁曾义想着自己反抗不过,只能关上门找机会杀了他们,每次出门都带着刀。 一天,被强盗抓走的兄长曾成,忽然带着妻子逃回来了。曾孝等人因为分家很久了,就聚在一起商量了三天,竟然没地方可以安置曾成。曾仁曾义暗地高兴,把曾成叫去自己家养着,又告诉了曾友于。曾友于很高兴,回家和弟弟一起出地出房子安置曾成。 曾孝等人很生气,觉得这是在收买曾成,登门辱骂。曾成在强盗窝里生活,养成了勇猛的性子,大怒道:"我回来,你们没有一人肯出一间房子。幸好三个弟弟顾念手足之情,你们还责骂他们,是想要赶我走吗!"说着就用石头把曾孝给打倒在地。曾仁曾义趁机各自拿了棍子,捉了曾忠曾信痛打一顿。 曾成还去官府告状,县令又让人去找曾友于询问。曾友于去见县令,低头不语,只是默默流泪。县令问他,他说:"只求公断。" 县令就判曾孝等人各自拿出田产分给曾成,将曾翁的遗产均分七份。从此,曾仁曾义和曾成之间更加互相尊敬爱护,曾仁曾义谈到生母下葬的事情时,三人都一起落泪。曾成怒道:"如此不仁,真是禽兽啊!"于是就想开坟让庶母和父亲合葬。 曾仁跑去告诉曾友于,曾友于急忙回去劝阻。曾成不听,算好日子开坟。到了那天,他在墓前摆上祭品,又用刀砍了棵树,对几个弟弟说:"谁不披麻戴孝的,就像这棵树一样!"弟弟们都乖乖听从。一家人哭着为张夫人重新下葬,礼节全尽。从此,兄弟们相安无事。 曾成性格刚烈,动不动就打弟弟们,尤其是曾孝。只是对曾友于很看重,哪怕是盛怒之时,只要曾友于来,一句话就能开解。曾孝行事,曾成常看不顺眼,因此曾孝没有一天不去曾友于家,偷偷对曾友于诅咒曾成。曾友于劝解他,他始终不听。曾友于不堪其扰,又搬去了三泊,离家越来越远,慢慢的很少往来。 过了两年,弟弟们都害怕曾成,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曾孝四十六岁,有五个儿子,长子继业和三子继德都是嫡出,次子继功和四子继绩都是庶出,还有一个婢女生的儿子继祖,都已成年。他们像他们父亲一样,各自结成团伙。唯有继祖,因为没有同母兄弟,年纪又最小,其他兄弟都常常欺负他。 继祖岳家靠近三泊,一次正好去拜访岳家,就绕道去拜访叔叔。进门,只见叔叔家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读书奏乐,其乐融融。继祖很喜欢,住了很久也不说要走。叔叔催促他,他哀求让自己寄宿。叔叔说:"主要是你父母都不知道这件事,难道我还舍不得一点点饭菜吗!" 继祖这才回家。过了几个月,夫妻俩一起去给岳母贺寿,对父亲说:"我这次去了就不回来了。"父亲问他原因,他稍微流露出要借宿叔叔家的意思。父亲担心和叔叔有旧怨,他恐怕住不久。继祖说:"父亲过虑了。二叔,是个圣贤的人啊。"于是继祖就这样带着妻子住在三泊,曾友于给他们收拾了间房子,把他当儿子看待,让他跟自己长子继善读书。 继祖非常聪明,在三泊读书三年多,就进了云南县学,和继善闭门苦读,而且非常勤奋。曾友于对他更加疼爱了。 自从继祖搬去了三泊,家里的兄弟越发不能安宁。一天,稍微起了点口角,继业辱骂庶母,继功愤怒之下就刺杀了继业。官府抓了继功,上重刑,几天后死在狱里。继业的妻子冯氏,还每天以骂代哭。继功的妻子刘氏听了,怒道:"你家男子死,谁家的又是活着的!"拿着刀闯进去,杀了冯氏后自己投井自尽了。 冯氏的父亲冯大立,悲痛于女儿的惨死,带着家里子弟,衣服下藏着凶器,去捉了曾孝的妾,扒了她衣服当街棍打以此羞辱她。 曾成怒道:"我家死人如麻,冯家凭什么这样!"叫喊着跑出去,姓曾的都跟着,冯家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曾成抓了冯大立,割了他两只耳朵。他儿子来救,被曾继曾绩用铁棍横敲断两条腿。冯家人都被打伤,哄然而散。只有冯家儿子还躺在路边,曾成用胳膊夹着他拖到冯村后回去,然后喊继绩去自首,而冯家的状子也到了。于是曾家子弟都被抓了,只有曾忠逃走了,到了三泊,徘徊曾友于家门外。 当时正好曾友于带着一子一侄乡试回来,见到曾忠,惊道:"弟弟你来干嘛?" 曾忠还没说话就先流泪,长跪在路边。曾友于把他拉进屋,问明白事情经过,大惊道:"这有什么办法!一家人都乖戾暴力,我就知道离祸不远了,要不然,我怎么会搬到这里来。只是我离家太久,和县令没有事先通过气,如今就算去求情,也是徒取其辱罢了。只希望冯家父子伤重不死,我们三人里有一个考上的,这祸事或许就有办法。" 曾忠于是留下来和曾友于家人一起同吃同睡。曾忠很是感慨愧疚,住了十几天,只见他们叔侄兄友弟恭好像一母同胞一样,不由潸然泪下道:"我这才知道我以前真不是人啊!" 曾友于很高兴他能悔悟,两人相对心酸。没多久,放榜传来曾友于父子同榜中举,继祖也考中了副榜,不由大喜。他们也不去参加‘鹿鸣宴’,先回去扫墓。明末时科甲非常重大,冯家人听说消息后都收敛了很多。曾友于就托亲友送给冯家很多财物粮食,给他们付医药费,官司才平息了。 曾家全家都很感激曾友于,求他搬回来。曾友于和和兄弟们焚香立誓,力求让他们改过自新,这才搬了回来。 继祖跟着叔叔不愿意回自己家,曾孝就对曾友于说:"我不德,不应该有光宗耀祖的儿子。弟弟你会教人,就让他先做你儿子,有点长进后,再赐还我。" 曾友于答应了。过了三年,曾祖果然中了举人。曾友于让他们回家,夫妻俩痛哭着离开。没几天,曾继祖的儿子才三岁,就逃到曾友于家,藏在伯伯继善的房里不肯回去。捉回去又来。曾孝就让曾继祖搬出去,搬到曾友于边上。曾继祖开了扇通往叔叔家的门,早晚跟往常一样去问安。从此家庭和睦,兄弟孝悌。 异史氏说:"天下只有禽兽才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奈何诗书之家,往往跟着禽兽学!而家人之间的行为,会影响到子孙,这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古云:其父盗,子必行劫,这就是流弊的影响啊。曾孝虽然不仁,他的报应也很惨了,而最终能够知道自己无德,把儿子托付给弟弟,那么他也应当能有操心避祸的儿子。如果要硬说是因果报应,还是太迂了。" 《聊斋志异·曾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