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旅游线路已经不能满足旅游爱好者的需求,更多游客希望能有个性化差异。"冬季旅游"这个概念开始普及。地域性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差异性导致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差异,产生冬季旅游。冬季旅游暂时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说凡是在冬季进行的旅游活动即为"冬季旅游";而在冬季进行的旅游项目和当地特色产品都可以算做冬季旅游产品;冬季在东北滑雪也可在海南享受阳光沙滩,都是当地的冬季旅游产品。冬季旅游发展历程 起源:1787年,日内瓦人索绪尔成功地攀上了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开创了瑞士冰雪运动的先河。 成型:在人文主义和回归大自然的理念引领下,登山和滑雪成为时代标志,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冬季旅游渐渐成型。瑞士成为欧洲重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盛行:在近年来,在冬季旅游日益盛行的背景下,在全球范同内出现了很多的冬季旅游目的地。如:北美加拿大的惠斯勒,日本的北海道和世界最大的滑雪区——高雪维尔。 冬季旅游有多热? 行业数据 从各旅行网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冬季出游开始渐入佳境; 2012年,艺龙第四季度净营收(计入营业税和附加税)为人民币2.09亿元(折合0.3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8亿元(折合0.25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了32%。 从携程旅行网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报及全年财报,携程2012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1亿元人民币(约合1亿7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继续延续前三个季度15%-20%的同比增速。 自2003年11月底开始,在携程旅游网上进行冬季旅游产品预订的人数同比上年增长近85% 各地态势 新疆:冬季旅游"花样"越来越多,冬游新疆的游客也由几年前的不足百万人,增加到2012年冬季的近1700万人,年均增长52%;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冬季旅游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从2010年至今,该地已接待游客近上一个冬季的3倍多; 黑龙江:哈尔滨市冬季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连续几年超过海南三亚,已成为全国最热的冬季旅游城市; 山东:2012年春节期间,20家温泉景区共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增长28.7%, 10家滑雪景区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增长27.5%; 安徽:截至1月底,安徽省各市冬季旅游市场都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合肥、宣城、铜陵、六安、池州、毫州六市都实现了20%以上增长; 海南:来自辽宁、吉林、北京、内蒙古、上海等地的老年过冬游客人数较上一年增长20%以上。三亚机场、火车站的统计数据显示, 11月底,"候鸟老人"的客流量超过了上一年的最高峰; 四川:景区"冰雪+温泉"的旅游产品,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吸引游客。多角度推介攀西阳光的攀枝花市,正逐渐成为成都等地老年人过冬的选择; 西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冬游西藏"宣传推广活动,冬季旅游在全年旅游中所占的份额也呈递增趋势,CNN介绍西藏为"亚洲最佳冬季旅游目的地"。 冬季旅游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状 冬季是地域差异放大器,资源优势促成传统的"两极"格局 南北资源差异巨大:我国地域广大,但夏季各地的地域差异不是很大,而冬季的反差是最大的,海南和黑龙江分别占据了我国地理版图意义上的南、北两极,资源差异距大; 南北客源互流:以黑龙江为主的冰雪旅游,其客源主要来自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北方地区的游客在冬季主要流向气候温暖的南部地区进行避寒、度假旅游。 趋势 趋势原因 【市场意识催生冬季旅游"第三极"】 面对有着巨大潜力的冬季旅游市场,为谋求分流向"两极"流动的冬季旅游客源,冬季旅游在许多省区启动发展,进行积极的努力。 华南的竞争者: 面对避寒需求的旅游市场,同样拥有温暖气候的云南、广西和福建的一些地区,完全可以对海南、广东构成替代; 北方的竞争者: 我国的大部分北方地区,如新疆、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冰雪旅游资源以及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也都比较丰富,同时民俗文化等又独具特色,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东北的冰雪旅游构成替代性竞争。 其他区域的竞争者: 近年来全国各个省份依然在冬季旅游中投入相当大的努力。2005年10月,全国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冬游促销活动"2005魅力中华畅冬游"启动,四川、云南、新疆、青海、宁夏、贵州、广西、安徽等20多个省市旅游局与广东的主力旅行社联合在广州启动了历时三个月的冬游推介,推出150条丰富多彩的冬游线路。 2005年至2008年期间,相继掀起冬游高潮的神话。 发展冬季旅游产业的意义 冬季旅游火热原因 资源:冬季是地域的放大器,是体验地域差距最强烈的季节。 假期:冬季里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较平时多,人们有时间出游。 收入:冬季随着年终奖的发放,家庭收入增多,人们有资金出游。 反季节:冬季景区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能有效避开旅游旺季的拥挤、嘈杂。 媒体介绍:媒体介绍国外冬季休闲方式,旅游地推广活动等,提高冬季出游率。 习惯改变:冬季人们不再宅在家里,而是选择走出去,举家出游。 冬季旅游发展的意义 带动企业:解决部分旅游目的地客流分布季节性不均衡的问题,旅行社的业务量会随着客流分布季节性差异的缩小而趋于均衡; 解决失业:使得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在冬季的使用率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淡季失业问题会从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盘活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展(开发上游,推动下游) ,带动旅游、文化、体育、经贸、农产品、制造等多领域产业发展,做实旅游产业链; 调整结构:科技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季节与区域平衡、推动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发展经济:通过大型旅游项目,更新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景观,解决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冬季旅游如何再加热? 一、现有冬季旅游开发模式 1、东北和三亚冬季旅游市场成熟的区域,旅游产品形式多样,以观光旅游过渡到休闲旅游,东北以运动休闲为主,三亚以度假休闲为主。 2、其它地区现有的冬季旅游产品开发多为观光类产品,产品需要升级。 二、各地冬季旅游加热策略 传统冬季旅游地区 (哈尔滨、吉林、三亚) 特点: 1、资源占优,开发较早 2、冬季客源市场占有率很高 3、全国性品牌影响 现状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市场细分;复合型高端旅游产品缺乏深度认识 2、旺季旅游接待有力有限 发展措施: 1、进行科学的冬季旅游市场细分,升级冬季旅游产品; 2、面向细分市场推广专项品牌; 3、关注目的地服务系统提升 新兴冬季旅游地区 (阿勒泰、呼伦贝尔、拉萨、西安) 特点: 1、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但冬季开发不足 2、客源市场近期形成,市场占有率低 3、冬季旅游品牌在推广阶段 现状问题: 1、客源季节性变化明显 2、旺季旅游接待有力不足 3、冬季旅游产品缺乏 发展措施: 1、利用淡季价格优惠策略 2、深入挖掘当地的高等级旅游资源内涵,转化为旅游体验产品。 3、强化冬季旅游形象,引导市场对该区域冬季气候的认知 (黄山、南京、杭州、广州) 特点: 1、依托强大客源市场,冬季出游频率日趋频繁 2、冬季旅游产品以温泉和乡村旅游为主 3、品牌影响以区域为主 现状问题: 1、短途旅游市场份额占有量大。跨距离、长时间度假休闲游客量少。 2、冬季旅游产品品牌意识不强 发展措施 1、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品牌宣传 2、深入挖掘度假休闲市场,完善冬季旅游度假品。 3、强化冬季旅游形象。 冬季旅游待发展的地域 (兰州、银川) 特点: 1、旅游资源不占优势,远离主要客源地 2、整体旅游基础相对较弱 3、冬季旅游品牌未形成 现状问题: 1、观光型旅游产品占市场主体,但体验内容单调 2、当地旅游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3、专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发展措施: 1、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 2、加强联合促销,发挥区域合作优势 (大连、南宁、贵州) 特点: 1、气候资源类型可以替代南北两极, 2、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但冬季旅游发展缓慢 现状问题: 1、地旅游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2、地域优势没有分挥 3、旅游产品开发视野狭窄 发展措施: 1、发挥气候资源特色,补充南北两极冬季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乡土田园农业规划设计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18974896623 13467614200 免责提示: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乡土田园整理,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