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揭秘12当年怎样痛打阿三?复盘中印自卫反击战全过程
阅读提示
最近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发生的那场"拳脚"之斗中,印军伤亡惨重,我军大获全胜,引起国内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和兴奋。其实,与58年前那场边境战争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由于历史原因,那场战争的真实情况鲜有全面披露。平叔曾经服役的五十四集团军是那场战争的主力,曾参加过军史整理工作,所以对那场战争有所了解。其中让平叔记得最清楚、最提气的一条历史信息是:
在战争开始的第三天的1962年10月22日,我军大举进攻,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要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约束。
现在,让我们抹去历史的烟云,真实的复盘那场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和结尾。整个战争,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
01
第一阶段作战(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
印军军队集结
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其作战部署是:
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东段是中印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
西段:印军第114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
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
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1. 东段:克节朗--达旺地区反击作战。
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该地区印军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个步兵营,共6个多营6000余人,部署在克节朗、棒山口、达旺一线。
我西藏边防部队集结了10300余人的兵力,对印军第七旅实施反击。根据印军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布势特点,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3至4倍于敌的绝对优势的火力,采取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于20日拂晓开始反击。
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在枪等、卡龙之间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向入侵印军进行反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的激战。当天即清除了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
担任左翼助攻部队,向沙则、仲昆枪、克宁乃桥的印军实行反击。入侵沙则的印军在这里构筑了堑壕及百余个明暗地堡。攻占沙则可直接威胁克朗地区的印军指挥机关。
于是,助攻部队穿密林,攀悬崖,涉急流,迅速突入印军前沿,首先割断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指挥机关与沙则据点的联系。
在沙则战斗中,九连二班班长张映率领全班,连续攻克印军4个地堡,在攻击第5个地堡时,他身负重伤,向地堡投入最后1枚手榴弹,并用双腿堵住印军地堡射孔,壮烈牺牲,为后续部队歼灭印军创造了条件。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当天,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
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要受非法的"麦线"约束。
23日,我山南地区部队歼灭棒山口之敌一部,占领棒山口。接着我军兵分5路实施追击,直取达旺。印军仓惶向达旺河以南之西山口一线撤逃。
我边防部队又以一部渡过娘姆江曲,昼夜兼程,沿下地、龙拉、沙泽一线急进。清除棒山口入侵印军的另一支反击部队,于24日占领了东新桥等地。
25日,几支反击部队相继进占达旺。尔后,其中一部继续向南推进到达旺河北岸。克节朗——达旺之役遂告结束,首战告捷。全歼印军第七旅及其他一部,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共歼印军1900余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并在事实上否认了所谓麦克马洪线。
与此同时,东段的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分别向当面入侵印军实施反击,进占了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等地,逼近瓦弄,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2. 西段: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和班公湖地区反击作战
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也就是最近中印边境发生冲突的地方,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荒无人烟。
印军第114旅5个营约5600人,分散配置在这一地区600公里正面的77个据点内,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内。
我新疆边防部队针对入侵印军正面宽、据点分散、间隙大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采取迂回包围、近战夜战等,打了歼战的有效战法,决心首先粉碎入侵印军的进攻,然后采用拔点攻坚的战法,就地围歼,逐次清除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和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内的入侵印军。
为防止印军向我边防部队的薄弱地区进攻,又令空喀山口防区驻守分队在班公湖以南组织积极防御,牵制当面入侵印军。
红山头攻坚战斗及天文点防区作战。红山头是西段第一阶段反击战的主要方向。20日,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实施炮火急袭,尔后从印军侧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反击,攻击分队以爆破筒、炸药包、喷火器歼灭负隅顽抗之印军。
经1个多小时的战斗、驱除了入侵印军,夺回了红山头主峰。前来增援的印军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半途撤回。
红山头战斗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担任打援、守卡、警戒的分队相继拔除6个印军据点,全歼守军,收复失地。
至21日晚,天文点防区印军入侵据点全部被肃清。
加勒万河谷拔点及河尾滩防区作战。加勒万河谷地区,谷深沟窄,山高坡陡,悬崖绝壁,交通不便。印军以直升飞机空运补给。
20日,我边防部队向该处南、北两侧的入侵印军据点实施反击。经过40分钟激战,成功地拔掉了加勒万河谷地区入侵印军的据点。尔后,我军兵分两路,一路顺加勒万河谷南进;一路北上向西大沟发展,印军哨卡闻讯而逃。
至此,河尾滩防区之印军全部肃清。
班公湖岸四战四捷战斗。印军第114旅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入侵班公湖南北两岸建立了据点。班公湖北岸为空喀山口防区,南岸为阿里防区。
21日,担负空喀山口财区反击作战的边防部队,抓住战机,向位于班公湖北岸中国一侧的西里扎普、安拉沟等地的印军进行反击;
22日,班公湖南岸新疆守卡分队一部,清除了占据南岸及其以西另一据点的入侵印军。
在班公湖西岸的西里扎普、4400高地、绝拉沟、野营地拔点攻坚战斗中,我军四战四捷,战至24日,全部拔除了班公湖南北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入侵印军据点。
我军炮兵阵地
尔后,我西线新疆边防部队又奉命挥戈南下阿里,歼灭巴里加斯地区入侵印军。至此,新疆边防部队在环境、气候异常恶劣的情况下,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
02
第二阶段作战(1962年11月16日至21日)
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提议双方从战前边境线各自后撤20公里。
印度表示无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并在东线的藏南及达旺地区大力增援士兵。
面对印军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央军委即令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继续分别在东段、西段反击入侵印军。
东段西藏军区前指指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加强东段东部地区作战的指挥,决定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即丁指),由五十四军军长丁盛指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西藏山南、林芝分区部队,在东段中部地区反击,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战。
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指挥1个团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区反击。
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战。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
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参战各部于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企图。
印军坦克被击中
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
18日晨,我军发起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一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灭印军一部,一部溃逃。
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
至此,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逃难的印度民众
瓦弄地区反击战。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
入侵印军第11旅4个营2000余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向我军出击。
中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西北之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
11月16日晨,我军发起反击。我军一部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乱了印军部署。印军11旅旅长等人见势不妙,惧我全歼,即下令全线撤退,旅长本人随四军军长考尔乘飞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
在反击战中,战士陈代富奉命执行摧毁地堡任务,当他将爆破筒塞入地堡时,被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破筒从顶盖圆木间隙插入,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间,他迅速滚出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被称赞为黄继光式的英雄。战后,国防部授予陈代富"战斗英雄"称号。
16日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弄,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击。到21日,我军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
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里米金、梅楚卡、都登地区反击战。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边防部队的约1个营的兵力,于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击;林芝边防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于1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击。
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班公洛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地区,西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嵴梁上,威胁阿里纵深之安全。
印军阵地
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新疆边防部队作出部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点,清除位于新藏公路线上的康西瓦烈士陵园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
我军一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山,按时进抵反击出发阵地。
18日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起冲击。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印军边部,摧毁了据点。
拔除了据点后,我军在转向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用身体向雷区滚进,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经两个多小时激战,班公洛地区作战胜利结束。西段入侵军据点全部清除。
03
战争尾声及战果(1962年11月22日至1963年3月21日)
1962年11月21日24时,中印边境中国边防部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
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印军俘虏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12月中旬,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全部交还给印度。
缴获的印军武器
1963年3月1日,中国军队全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