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归腾冲 铁血传奇12】 腾冲,作为二战东方战场风起云涌的战争舞台,留下了太多厚重的历史记忆。而当年的"飞虎队"不经意间竟在这座"驼峰航线"上的城市留下了那么多的传奇故事…… (一) 从"驼峰航线"降落在驼峰机场 腾冲是中国县级市中少有的拥有机场的城市,而且机场的名称也是那么响亮而熟悉:驼峰机场。 在中国,几乎所有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驼峰航线"。这条航线被称为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为艰险的一条运输线,没有之一。在这条航线上担任护航任务的是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担任运输任务的机队则由中美空军组成。 驼峰航线要经过数十座城市,而只有腾冲市获得了以"驼峰"命名机场的殊荣,因为在当年,腾冲是驼峰航线上最为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是"飞虎队"打击日军的重要战场。 降落在腾冲驼峰机场的客机 乘飞机从昆明到腾冲,走的就是当年的"驼峰航线"。在昆明值机时,我特地选择了靠窗的座位,想透过舷窗感受一下"驼峰航线"的艰险与特别。但飞机很快就飞在了云层之上,穿行在神话般的云海之中。我打开了置于"飞行状态"下的手机,调出了驼峰航线的资料: 飞机从昆明起飞,沿当年的驼峰航线,正在飞越高黎贡山,然后到达 腾冲的驼峰机场 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及滇西后,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援华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彻底切断,大量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而自己拥有战略的物资只能够维持几个月。于是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这条国际运输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全长约800公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由于当时飞机的性能不高,飞行条件差,飞机只能够紧贴空气密度较大些的山脉飞行。但因为山脉经常会有些起伏,所以飞机的高度也就会忽高忽低,很像驼峰,所以就取名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图 我们现在飞行的从昆明到腾冲这一段是"驼峰航线"中最好走的一段,如果再往前飞,很快将进入到喜马拉雅山脉。原本这条空中运输线是选择沿喜马拉雅山南麓飞行的,并不需要翻越喜马拉雅山,但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阻拦,只能选择将航线开在喜马拉雅山脉上,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越驼峰航线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 即使航程充满极大风险,但几乎每天都有近百架飞机在驼峰航线上飞行,24小时换人不换机,疲惫不堪的飞行员们往往一天要往返3次,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在驼峰航线最繁忙的时候,每75秒就有一架飞机从印度或中国某一机场起飞。 当年驼峰航线上的盟军运输机 在驼峰航线存在三年的时间中,共有1500架飞机坠毁,3000多名飞行员牺牲,但却完成了总记飞行时间约150万小时、共运送战略物资85万吨、战斗人员33477人的伟大壮举。因此被称为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悲壮空运。 从昆明到腾冲,飞机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45分钟。出了驼峰机场在往市区去的路上,见到了飞虎公园。 公园呈三角形,中央有一组很有气势的雕塑:一架腾空而起的战机和机翼下8名并肩昂首的中美两国军人和百姓,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及他的民众与飞虎队之间在血与火中建立起来的情谊。 从腾冲驼峰机场去市区的路上,要经过这座飞虎公园 (二) 采访曾与"飞虎队"并肩战斗的百岁老兵许本祯 到腾冲的第二天,我们就在当地志愿者王瑷蕊的带领下,去腾越镇西岗峨村看望曾经与"飞虎队"员们并肩战斗过的抗战老兵许本祯。小王就告诉我们:许本祯老爷爷今年100岁了,本来志愿者们相约要给老人庆祝一下百岁大寿,但由于疫情没有办成。 左为许本祯老人,右为志愿者王瑷蕊 小王还告诉我们:许本祯老人是黄埔生,毕业于大理干训团,他是弃商从军。当年他在保山做洋货生意做得很好。日本飞机1942年5月4日轰炸保山,炸死上万人,他逃难回到老家腾冲;但日本人又紧跟着占领了腾冲,老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瞒着家人在腾冲抗日根据地界头乡投考干训团,参军抗日。 我们没有想到,老人会在村口等我们。我们与老人一起,走进了在滇西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农家院子。面对院子右边的厢房应该是专门接待客人的,墙上挂满了老人与家人们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老人与美国驻华使馆国防武官、空军准将史达伟和美国空军上校陶仁慨的合影。那是2012年,他们到滇西来寻找当年与"飞虎队"并肩战斗过的老兵时,特地看望许本祯老人留下的照片,并送给老人一支钢笔以作纪念。老人由于耳聋,与我们交流时都是通过把字写在纸上的方式进行,他在写字时用的就是这支钢笔。我们没有想到:百岁老人的字迹竟是那样的工整和遒劲,真不愧是黄埔生。 许三祯老人家中墙上的照片 老人看着墙上的照片告诉我们:毕业以后,本以为自己可以扛枪上战场打日本鬼子,没想到,被分配到大理的云南驿机场,保护飞虎队的飞机。机场有战斗机二三十架,轰炸机七、八架,为了防止日军轰炸,他们给每架飞机都建起了马蹄形的"机窝",这样可以保护飞机不容易被日本鬼子发现;就算有架飞机烧着了,也不会火烧连营,把其他飞机引燃。 中国士兵为飞虎队飞机站站岗 老人还告诉我们,当年他们与机场的美军官兵们都相处得很好。在机场开地勤保障车的,大都是黑人士兵,他们称这些士兵为"黑美",开飞机的都是白人士兵,他们称之为"白美","白美"的飞行服背上都缝着"血幅",上面用中文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血幅" 我问老人:见过陈纳德没有?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喃喃说到:"陈纳德是飞虎队的头头,帮助中国人打日本人,飞虎队的人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 临走时向平叔向许本祯老人行军礼,没想到100岁老人的还礼比平叔标准多了。让平叔感到十分惭愧 谢韬摄影 陈纳德的名字这几年是听得相当熟悉了,但如果不来腾冲,我绝对不会了解到这位美国"空中牛仔"的传奇人生。 实际上,陈纳德轰轰烈烈的人生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才开始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马布里,在美国NBA并不得志,而是到了中国才实现了自己的篮球梦想。 飞虎队总指挥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不仅飞行技术精湛,而且对空战理论颇有研究。1935年,他出版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一书,其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引起军界上层的注意。1937年4月,已经46岁了还是上尉的陈纳德退役,眼看一生的英雄梦想将就此打住。郁闷中的陈纳德接到好友霍勃鲁克从中国的来信,邀请他到中国考察,他答应了。 1937年5月29日,陈纳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他护照上职业一栏中填写的是"农民",官方身份是"中国中央银顾问"。6月3日,蒋介石、宋美龄接见了他。陈纳德抓住机会,取得了当时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的宋美龄的信任。宋邀请他担任她的专业顾问,但只给他签了三个月的合同。 陈纳德(中)陪同宋美龄视察 正在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了。陈纳德马上给蒋介石去电,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蒋回电接受了陈纳德志愿服务的请求。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又招募了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了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并把他的空战理论运用于对日作战之中,在淞沪会战中以少胜多,率领机队取得了胜利。 背着伞包奔向飞机、升空迎战日机的飞虎队队员 很快,三个月合同期满了。也许是看这名老上尉还不算太老,蒋介石、宋美龄邀请他留在中国参加抗战,他留下了。他们也没谈延长合同的事,只是每月发给他一定的薪金。当时,美国政府对日本的侵华战争持"中立"的态度,日本人曾要求美国下令让所有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美国国务院将此情况转告陈纳德时,陈斩钉截铁地回答: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陈纳德女儿辛西娅·陈纳德曾说:"在中国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短短几个月,他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对他们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深表敬佩。"也许真是这样的。但对于一名军人来讲,战争无疑才是他们实现光荣与梦想最好的舞台。 战争才是牛仔陈纳德最好的舞台 随着1940年后苏联空军志愿援华人员陆续撤走,中国空军处于绝对劣势,日本完全掌握了中国的制空权。蒋介石召见陈纳德,要他去美国设法搞到尽可能多的作战物资。其实,当时蒋介石对这名退役空军上尉回到保持中立的美国能搞到多少作战物资,心里并不抱多大希望,只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谁知这位"空中牛仔"返美后,充满激情地四处宣扬中国人民的抗战,打动了不少美国人,也打动了罗斯福总统的两名助手,他们在罗斯福面前赞成支持陈纳德。 在得到罗斯福的支持后,陈纳德几经周折,最终得到100架P-40型战斗机,并招募到了一批与他同样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退役老兵们到中国的天空中与日本人"玩玩命"。当然,中国政府给的报酬也不低,打下一架敌机的奖金另算。1941年7月,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带回了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蒋介石大喜过望,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并授予美军退役上尉陈纳德上校军衔,指挥志愿大队。 "飞虎队"装备的美式P40B战术机 陈纳德将美国志愿大队编为3个中队。第1队为"亚当与夏娃队",该队飞机均有亚当围着苹果树追夏娃的图案。第2队为"熊猫队",该队飞机未画熊猫而画有飞行员的漫画像。第3队为"地狱天使队",该队飞机均画有姿态各异的裸体天使图案。还有许多飞机画上了大鲨鱼的图案。单就看飞机上画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图案,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正规军的样子。 飞虎队的牛仔们,的确没有正规军的样子 但正是这群"乌合之众"在陈纳德的率领下,于1941年12月20日在昆明首战告捷,日军入侵飞机10架,被击落6架,击伤3架,志愿队无1架飞机损失。初战胜利,给饱经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所有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当时志愿队队员在机身上绘制的鲨鱼开口的图案,被中国的老百姓误认为"飞老虎","飞虎队"的名字自此诞生,成为志愿队的代称。在随后与日军的作战中,陈纳德带领的这帮"空中老兵油子"屡战屡胜,打破了日军在中国领空的绝对制空权,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 从1941年7月至1942年3月,陈纳德组建飞虎队仅8个月时间,由于战绩突出,便从退役上尉晋升为现役准将。算算看,半年多的时间里陈纳德升了多少级? 1942年5月,日军进占缅甸,继而进犯云南。为阻止日军跨越怒江,陈纳德指挥飞虎队连续出击。袭击保山、腾冲、龙陵一带的日军运输队,企图强渡怒江的一队日军在志愿队的轰炸下几乎全军覆没。飞虎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7个多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取得击落约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 飞虎队战斗机群 1942年7月3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航空志愿队,一部分志愿者回国,而以留下的队员为主,另组建了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后来又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为少将司令。 陈纳德上任后,强烈要求罗斯福总统加强驻华空军力量,夺回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支持。而此时,陈纳德手下已经拥有了将近1000架作战飞机,完全拥有了中印缅战区的制空权。 而在中国老百姓眼中,只要是陈纳德指挥的飞机,都是"飞虎队"。自从拥有制空权后,中国军民再没有了像许本祯老人所经历的被日本飞机炸死上万人的"保山惨案",再也听不到城市上空响起的令人战栗的空袭警报了。飞虎队把这种死神降临般的黑色恐惧覆盖到了日本人头上。 许本祯老人给我们讲起了当年飞虎队轰炸腾冲城墙的情景:当时腾冲厚厚的火山石城墙久攻不破,正是从云南驿调来的重型轰炸机,机翅上挂着重型炸弹,炸弹上绑着钢钎,由6架战机保护去作战,炸弹投下后直直地插入城墙,才将城墙炸出缺口,迎得了9月14日家乡的光复。 陈纳德胸前的胸章是一只带着翅膀的猛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舞台上,"空中牛仔"陈纳德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打败了曾在中国天空肆意妄为的日本空军,而被写进这段给人类留下深刻记忆的风云历史。 但是陈纳德没有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陈纳德在抗战胜利前夕被迫辞职回国。回国几天后,日本投降了。他对自己不能最后参与受降仪式十分难受。他说:"8年来我唯一的雄心就是打败日本,我很希望亲眼看着日本人正式宣称他们的失败。" 回到美国后的陈纳德与妻子陈香梅。陈纳德比陈香梅的父亲大三岁 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将军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7岁。 (三) 寻找 "飞虎队"在腾冲留下的难忘记忆 腾冲失地收复之战,是在我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下进行的。这在中国抗战史上亦属首次。而掌握制空权的就是陈纳德指挥的美军第14航空队,也就是民众眼中的"飞虎队"。 到腾冲后,谢韬女士带领着我们寻找当年飞虎队在腾冲留下的痕迹。在腾冲城的来凤山头,我们找到一个又一个当年飞虎队重型炸弹留下的弹坑。 来凤山上飞虎队飞机留下的大型炸弹坑 据当年的战地记者彭河清报道:"(1944年)7月11日,苍碧空中白云朵朵,在雨季里难得的大好晴天。盟机大编队风驰电掣而降,在来凤山及城厢敌阵更番轰炸八次,真痛快!七年来敌机肆虐的血债,也有报复的今天。" 我们驱车沿219国道来到了腾北界头的马鹿坡,这里是当年腾北到达腾冲县城的要道口,日军在这里经营了两年之久,建立起了坚固的阵地。1943年飞虎队发现了这个阵地,对它实施了猛烈的轰炸。我们在当年日军主阵地的遗址上,找到了当年飞虎队轰炸时留下的巨大弹坑。如今的马鹿坡硝烟早已散尽,地处三岔河口风景区附近,景色非常优美。 马鹿坡飞虎队留下的大弹坑 谢韬女士告诉我们,当年在腾冲,盟军还修建了好几个临时机场。有一个就在和顺古镇附近。我们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年位于和顺附近的绮罗机场。 当年抢修绮罗机场的腾冲民夫 绮罗机场修建成于1940年底。随着驼峰航线的开通,成为一个重要基地,盟军的飞机曾在这里日夜起落。1944年远征军大反攻时,绮罗机场开始派上了用场。那时,每天有数十架飞机起降,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通信机。云南解放前夕,云南省主席卢汉派飞机1架从昆明运送物资给腾冲保安团,返回时接走了民国元老李根源等人。此后飞机场再也没有使用过 ,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年绮罗机场上停放的美军P-38战机及机组人员 当我们驱车到达这里时,当年的绮罗机场早已开辟为农田,已经找不到当年留下的半点痕迹。但我们找到了一块"飞虎队腾冲临时机场示意图"的石碑,上面标明,当年飞虎队在腾冲一共有8个临时机场,它们分别是:回街机场、曲石机场、海坝机场、卧龙机场、茶花塘机场、良盈机场、三营机场和绮罗机场。 绮罗机场旧址矗立的飞虎队腾冲临时机场示意图 这让我们非常震惊:完全没有想到,在小小的腾冲地域上,竟然有8座飞虎队的临时机场。由此可见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的腾越坝子,对于驼峰航线和飞虎队的重要性! 腾冲宝峰山后是一片天然草地。是当时的卧龙临时机场。 据滇缅抗战研究学者余戈统计,从远征军过怒江开始,到收复腾冲为止的4个月时间内,盟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共出动36批次,对日军地面部队和工事进行攻击,特别是对腾冲城实施"地毯式轰炸",大量减少了远征军的牺牲,加快了胜利进程;盟军运输机出动41批次,空投粮弹给养和武器装备达上千吨,有效保证了远征军持续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