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已经成为一线城市的新市民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在脱离了学生时代的家庭生活后,合租与独居在城市青年的人生过程中相互交错,引发了他们对居住空间、生活服务以及社交配套产生的独特需求,推动新的居住时代的到来。 在繁忙的都市中,公寓和社区虽然更多是作为一个场景而存在,但真正重要的是其本身所扮演的一切:家庭、爱、舒适的夜晚,以及关于归属感、关于安全感和对精神的庇护。 当新市民、新青年成为租房主力军,长租公寓应该如何运营?老旧农民房有哪些改造和增值空间?运营者该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坪效,让公寓吸引人,更能留住人? 本次我们邀请到拥有20多年酒店、公装、高端别墅设计及施工经验的高级室内建筑师、筑蜗国际青年社区创始人、珊瑚智库成员杨川。 ↓↓↓ 珊瑚数据 , 新居住时代:长租公寓如何留住挑剔的青年人?本期特邀嘉宾:筑窝国际青年社区创始人杨川总。关注@珊瑚数据 了解更多行业干货#租房#长租公寓 以下为访谈的详细文字记录: 杨总一直致力于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优质的居住生活体验,您在公寓运营方面有什么心得?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 杨川:关于公寓运营,个人体会主要有四点: 1) 我是学建筑和艺术出身的,一直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者。 2) 作为一个高二孩子的父亲,多年陪伴孩子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距离的陪伴才是对他成长的最好帮助,对租客也一样,外松内紧的安保制度就是人性化关爱。 3) 由于多年从事室内建筑设计工作,我对建筑标准、安全、消防、环保、艺术陈设、园林绿化、智能化等场景应用都有涉猎。我们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去实施改造,把这些因素实现到工程改造中。 4) 我们和基层的管理部门积极合作,比如对接公安的人脸识别系统、设置前台报警设施、社区的门禁系统等等。 基于以上,筑蜗从开业以来,一直是我们这个区域公寓改造和运营方面的标杆,经常有很多同行来参观考察,在疫情的时候,我们也能达到95%的出租率。对租客来说,我们的经营理念是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反馈到我们的经营成果上,就是流失率低、返租率高、老带新多,这说明租客对我们也是比较认可的。 以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公寓改造有哪些专业建议? 杨川:这个无非是从三个方面来讲: 1) 从基层政府的管理角度,首先要不违规,不影响建筑结构,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规范。尤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增加很多安防设施,还有消防分区、消防布局、消防喷淋、烟感报警,疏散通道等等。 2) 从租客体验感,从人员动线、设计风格、租客喜好、各种生活便利上加以考虑,比如疫情期间,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会专门设置人脸识别和自动门,让租客实现无接触进出。 3) 从经营者运营管理方面的角度,对维修、保洁、设备、储藏等空间使用方面布局,让整体规划更合适。综合这些因素,建筑外立面、共享空间、房间设置、安防、消防、智能化、绿化园林、陈设软装等各方面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公寓不仅是一个产品,还是自己的一个作品。举个例子,我们在刚拿到这栋房子时,还只是个普通的城中村里的农民房,所以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将它的外立面包装设计得更精致一些,更好的有别于周边的房子。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选用的材料、施工流程都严格控制着二次污染,装修结束后,我们也会找第三方环保公司做检测,结果也都是达标的,然后我们会把这个结果公示出来。 在公寓的公区改造中,我们把本身不美观还存有安全隐患的屋顶搭建拆除,并在满足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将屋顶花园分为晾晒区、工作区、休闲区和园林区。 拿休闲区来说,不仅我们运营方可以经常在这里搞活动,租客们也会自发在休闲区组织烧烤或者跳街舞之类的,这种充满年轻活力的生活氛围非常吸引租客前来入住,而且他们还会带来自己的朋友同事一起来,甚至有的还会租用我们的天台。 在改造和运营过程中,您是怎么平衡用户体验和坪效的问题? 杨川:这个问题本身来说就是比较矛盾的。比如说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安排,如果没有这个安排,它就无法创造用户体验,但是这又涉及到坪效的收入,会因为浪费了空间而摊薄。公区的运营和社群运营,实际上对经营者来说是伪命题,他没有这个运营能力和人才去折腾这个事。个人认为要实现平衡比较难。加上这个疫情和后疫情的长期影响,这个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处于无解的状态。 根据我多年的经营经验,我认为最好有一个第三方的平台来辅助运营,做一些社群活动,比如花艺、表演、培训、茶艺等等,它既能提高用户体验感和归属感,又能为公寓提升增值空间。 关于社区改造,您有哪些实现共赢的案例可以分享? 杨川:全国各地方因为其历史、背景不同,改造后的社区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北京和上海主要是针对旧建筑、厂房之类的改造比较多,广州和深圳还是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城中村居多,城市缺乏规划,显得较为杂乱,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社区化的效果。 国内之前有过万科的万村计划,属于整村改造,它是把整个村里面的各种道路、建筑、商业、配套等都做了集中的规划设计。虽然因为某些原因中止了,但它的理念是对的;另外上海的万有集市做得也挺好,它是把旧的菜市场加以改造,再结合了社区的一些职能,比如康复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食堂或者社康等。不过这类改造只是由公寓方来做是有困难的,所以还需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调,那么才能以这个点辐射至周围2公里范围内所有的社区,再去做社区运营。 pic. 上海-万有集市 国外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新加坡的邻里中心。这个社区就是由政府牵头,经营者和住户参与其中,最终实现三方共赢。邻里中心里面有菜市场、食堂、理发店、咖啡店、书店等等所以年轻人喜欢和常去的地方,它基本上把住户从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甚至还有米其林餐厅入驻社区,让年轻人住在里面不愁吃喝玩乐,同时还减少了城市的二次生活污染问题。 pic. 新加坡-邻里中心 让住户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关键因素有哪些? 杨川:首要因素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好,关怀到了这些新市民和青年人,各项密集的密集出台的政策都取得了稳定市场和稳定租金的作用。 当然,目前解决的还主要是"住下来"的问题,就是硬件问题,那么住下来之后,下一步应该是解决"住得好"的问题,那就需要从他们的一些实际痛点出发,跟他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换房、学历提升、技能提升、形象提升、社交需求、精神需求、餐饮需求等等。其次就是为政府各部门帮扶措施文件,有一个统一的传达路径。 对公寓经营者来说,提升他的空间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有增值效益。对长租公寓的坪效提升也很有帮助。同时真正做到了帮助新市民青年人这些精准人群,提供生活工作上的服务。 您对长租公寓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未来您准备在里面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杨川:我认为长租公寓运营是国家的一个基本民生服务,是服从于国家房租不炒,居者有其屋的国策。应该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各种资源的民生事业。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尊重历史,统一的管理规范。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餐饮环境,打造适合青年居住的新时代的社区。 我们目前也正在打造一款诚心为新市民青年人"住得好"的生活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上的服务。我们愿意做长租公寓事业的践行者和创新者角色,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