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刘新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以山海长城驰名中外,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保存着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八国联军军营旧址。 在老龙头北面不远的小湾子村,一片带有浓郁异国情调的老房子,被圈围在密闭的围墙之内,这就是其中的法国营盘。 这是一片非常奇特的老旧建筑,与青砖飞檐、雕梁画栋的古城风格迥然不同,突兀得就像穿越了一般。 这组老建筑就像是一个载体,不仅丰富着古城的内涵与特色,更承载着一段曾经沉重无比,如今却渐行渐远的历史风烟。 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北方一片混乱,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镇压,很快就占领了北京及周边地区。 同年秋天,联军从老龙头强行登陆,驻防清军未做抵抗,不战而退。从此,战略要地山海关尽落列强之手。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自1902年始,列强在山海关南部沿海地区相继建立起各自的驻军营盘,山海关的海防权全部由列强把持。 营盘多位于老龙头附近,分别由占领山海关八国联军中的英、法、德、日、意、俄六国所建,所以当地人称为"六国营盘"。 俄军最早撤离,"一战"时德军撤离,"二战"期间英、法、意军撤离,而日军一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后才撤离。 经百年风雨涤荡,六国营盘多半湮灭,成规模的仅剩英法两处,英国营盘已被翻新开发,原汁原味的唯有法国营盘一处了。 法国营盘当年常驻官兵约500人,现存遗址在六国营盘中面积第二大,仅次于英国营盘,但房屋遗存最多,计18幢。 旧址位于现在老龙头隧道北,建筑面积3964平方米,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当年侵略者栽种的梧桐树依然枝繁叶茂。 据说这里原是清军兵营,总兵叶志超还曾在此办过一所随军讲武堂,许多民国名人如王士珍、田中玉等,都出自这所学堂。 法军进驻稍晚了一步,海边已被其他列强圈地占领,便鸠占鹊巢,进驻清军兵营,不过现在清军兵营的踪迹已无从寻找了。 庆幸的是,历经百年风雨的法国营盘,房屋外部从未进行过重建和重大修缮,很多原有的建筑构架得以保留下来。 营盘里现存的老建筑都呈欧式风格,单层、坡顶、灰砖墙、绿铁顶、红砖装饰、绿色百叶窗,大部分门前还有长长的廊檐。 初看,与北戴河老别墅很相似,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精致与优雅;细察,又很不同,更多呈现的是军营风格的简洁与朴素。 所有建筑外立面都是灰砖清水墙,但门窗拱券、墙角壁柱、椽头檐口都砌有红砖装饰,灰红搭配,颜色协调。 独具匠心的设计,别具一格的造型,精致细腻的图案,无不体现着典雅细致与严谨实用的风格。 这些老砖墙不仅表面看起来优雅大方,更有着扎实坚固的躯体。百年过去,依旧不歪不斜,只是添了几分沧桑而已。 据说,遗存的建筑中,有军官房、士兵房、家属房、面包房、军械库、禁闭室等,这有着两根大烟囱的应该是面包房。 这幢独立的小屋,门窗皆高高在上,有人说可能是禁闭室,有人说可能是弹药库,我倒觉得还是油料库靠点谱。 士兵俱乐部为单层,砖木结构,四坡铁皮顶,南侧为通廊,拱券门窗,红砖砌成的角饰典雅端庄。 前出廊地面一般高于地面半米以上,条石柱础,方木立柱,木框或扁铁做成优美的弧拱连接立柱和廊檐,轻巧而又精致。 西南角另有一座军官家属楼豪华大气,凸出的门廊砖柱支撑,宽敞厚重,门窗拱券装饰还镶嵌着白色的大理石。 门廊之上漂亮的欧式门头上,标注着落成年份"1904"。回首这逾百年的老建筑,褪去繁华后依然如此美。 专家认为,"六国营盘"是中国境内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完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遗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但一部标志百年国耻的活生生史料,由于始终未得到妥善的保护,年久失修以及人为破坏,正在令人痛心地渐渐倾颓消弥。 早在2006年,"六国营盘"就已经被列为省保单位了,但却始终没能享受到相应的"文物待遇",原因竟是产权纷争。 新旧政权交替之际,这些充满异国风情的小洋房正是山海关最优质的建筑,军队、政府、铁路等机关纷纷"拎包入住"。 后来,各种大机关纷纷搬入更现代化的办公楼,这里就成了贩夫走卒租住的"大杂院",营房变仓库,别墅改厕所。 再后来,杂居的人倒是被清退了,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又变成了封禁状态,被严严实实地围在墙里,与世隔绝。 几栋老屋孤独伫立,所有门窗都被粗暴地用砖头封死,被孤零零地被圈禁在荒地里,任其杂草丛生,自生自灭。 山海关的八国联军营盘旧址,承载着近代中国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一旦损毁,其附着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 本文的目的,不只是为欣赏兵营建筑之美,而是试图将这渐行渐远的模糊记忆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无论这营盘是怎样的规划严谨,设施完善,建筑优雅,都不要忘记,这座兵营是建在哪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要忘记,这些漂亮的建筑,是屈辱的清政府被迫出卖主权的物证,是令国人至今不能忘却的民族耻辱! 爱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真心希望这些营盘旧址,能成为长鸣的警钟,能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一幢幢异域风情的老房子,无言地展示着岁月斑驳的痕迹。如血残阳照在荒芜的营盘,一时光影交织,仿佛时光流逝。 那些叱咤一时,搅弄风云的人物都已随风消逝,只有这些饱经风雨的旧址遗迹依然伫立,默默诉说着百年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