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好像生活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就好比水之于鱼,一旦没了手机,我们就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气一样难受。如此强烈的手机依赖症状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对于现代人,都说电量+Wi-Fi是高于马斯洛需求中的生理需求,还有更绝的是,手机的需求高于电量+Wi-Fi的需求。
01:
听到“砰!”的一声,往地上一看,手机掉地上了。
“别碎屏,别碎屏……”心里默念着,赶紧捡起来看,不堪入目,只想给个“微笑”表情。
如此,开始了我4个小时修手机的”旅程”,尴尬又不失微笑。
“手机碎屏”的外部事实,触发了我的内心后悔以及自我抱怨情绪,心里奔腾着那什么……
查理•芒格大人说:“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哪里死,我一定不会去那里”。
睿智的话,但真是一句有用又没用的话,我怎么知道今天的碎屏呀!我想到就是当时应该割肉买上两年的Apple Care。这两者同时向我涌来时,告知我要去解决这种不痛快。
看着蜘蛛网一样的手机屏幕,体验急剧下降,不爽的情绪再度上升,这时候,我开始行动了。
我下意识地打开浏览器,在网址上输入Apple.com/cn,在Apple官网输入了关键词“碎屏”,搜索到结果,阅读完成后,Apple提示我,是否预约,我立马点了确定。提示我登入Apple ID账户,以及输入地理位置,Apple给我推荐了附近的维修点,并且还有一个勾选按钮,是关于可以提供现场直接维修的。
出于对Apple维系服务的速度好感,我马上选择了现场维修,最后预约完成。(预约是不是很方便,速度是不是超快!)
(图 Apple预约)
我顺畅在Apple官网预约到了维修,整个过程就几分钟。我甚至没想到打电话咨询或者先百度搜索一下:如何修理iPhone手机碎屏问题。
在我预约完成后,我才到淘宝搜索了碎屏修理的价格。因为官网修理碎屏的价格,是1348元,真的很感人。
但我在与面对iPhone破碎体验糟糕做对比时,犹豫了下,有爽快地选择了预约。
我要马上让手机修复,回到原来的体验,这一动机让我快速行动。尽管碎屏了,但是触屏点击是正常的,打开Apple官网来预约修理手机的时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得不提,得再说一遍,iPhone的手机碎屏真贵!但是Apple全家桶真好用,又让我觉得值,我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些服务,那就行动预约吧。
02:
打开手机地图,地图APP很快告诉我很近,并且告知了我路线,我马上坐上地铁前往预约地点,也很快就到了现场。
当交给现场维修人员,告知不能现场维修时,我感觉受到了来自Apple的欺骗,明明提示可以,连检修都还没开始,就被告知做好15天后取手机的准备。
原本的期待感,一下子就没了,变化太快的事实,再次激发我了负面情绪。本着我还是个文明人的身份,我说了声谢谢,把钱交了,还附加了100元修理服务费。等手机和钱出去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着魔了?
此刻时间是17:00左右,我成了一个没有手机的人。
我走出维修大门,想着怎么解决备用手机问题?去小米之家。顺手抬起了左手,空空的,没有手机给我导航啊!在才意识到我记忆中还记得有一家小米之家顺路就能到,只需要待会提前一站出地铁站。
手机对我的影响,已经不自觉把我的思考代替了,习惯性打开赖以生存的手机。
地铁上的每一个人,都很专注,盯着手机。我干站在那儿,看着他们,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真不适应。
大约自我无聊了40分钟,出站后直奔小米之家,准备入手一个千元备用机。
问小哥:4+32GB有吗?小哥:没有,6+64GB有。
我:黑色有吗?小哥:还有粉红色和红色两款,你要吗?我:……
小米之家是延续了小米官网的饥饿营销?这都什么年代了!iPhone发布都没人排队,全力供货,小米还持续断货,只能说明供应链有问题。(扯得有点远了)
事实真多变啊,比打boss还难测,但是我一点也不上瘾,这不是在玩游戏啊。看了下小米8设计的,也真是……我最后决定不买了。
距离住的地方一站,不想走路,此时挤地铁人超多,骑个摩拜回家成为我的首选。
现实用事实告诉了我,这年头没有手机寸步难行,有手机真是无所不能。
吃饭的时间快到了吧,我肚子也饿了,这可是日常自动触发呀。那就要行动了,我要去吃饭了。这回我机智地掏出了钱包,付了款。之所以带钱包,是因为修手机需要带身份证,不然,这顿饭就要成“霸王餐”了。
03:
回到家,发现3小时过去了。我想登个微信呀,看看有没有消息。找出我的半残废的安卓手机(屏幕有一部分不能坏了),试图强行使用。
上手机卡的时候就卡住了,我没有更大的卡壳,怎么办?
那就先不管了,先网上下个单,买个手机。京东的送货速度最快,选京东买部手机,熬过今晚就有手机了。
网址输入jd.com,登入,提示要手机安全验证一下。我此刻只想问,能刷脸吗,能刷脸吗?怎么办?
想起隔壁还有住着一位小姐姐,说不定她有卡壳,甚至可能有备用手机呢?发挥我社交能力的时候到了。
“梆梆梆……”
“谁呀?”小姐姐问。
要是有手机,我直接微信一下小姐姐,也不用这么尴尬回答:“我,你隔壁的XXX……”(怎么感觉有一种隔壁老王的感觉,哭哭哭哭,我不姓王)
小姐姐热情打开了门,我说了大概原因,小姐姐很热心告诉我,她没有卡壳,备用手机在公司。
哭!我再次遭遇了现实的一记重拳。
准备拿出手机查附近的营业厅啊!怎么可能,现实用事实告诉我好几回了,我是一个没有手机的人。但是,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内心告诉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能上网,登录微信。最后会成为一件让我愉快的事情。
我想起了附近有一家联通营业厅,但是不知道晚上营不营业。我拿起了钥匙、手机,飞奔下楼,来到了营业厅,果真,继续让我失望,没灯都能看清楚大门挂着一把大锁。
紧急之下,冒出了“刚路过不是OPPO营业厅吗,说不定……”
这会我终于用上脑子开始想问题了,而不是用手机查看附近营业厅。
我终于体会到OPPO线下门店多的好处了。OPPO营业厅的小哥友好地给了我一个卡壳,助我解决了卡壳的问题。
时间到了晚上21:00,我成为了一个有手机的人。
登录微信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消息,简直像是官方版的公告:
历经4小时,我终于再次回到了网络世界。
04:
我回顾了下这苦逼的4小时的过程,跟上瘾(习惯养成)模型的莫名的相似。
难道日常生活解决问题就是一部现实版的上瘾模型?还真是。
触发:手机碎屏是外部触发条件,引发的不痛快是内部触发条件,在内外触发同时的挤压下,我习惯性采取了行动,解决这种不愉快。
行动:动机是想修好手机,更深层次是想重新找回愉悦的体验;能在Apple官网预约、有地铁去维修点现场,线上能够支付款,这些工具简单、快捷帮助我行动。
多变的酬赏:期待手机修好;解决一个个问题,自我获得了成就感(当然,这种体验,不会有人喜欢的,上瘾就更谈不上了,只能说是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
投入:碎屏的手机修一下还能用,里面还存在这么多数据等原因,迫使我急切地想要修好它。
众多产品想要的高留存的机制,没想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某一小问题上,就能一清二楚地体会到这种已经养成的习惯。当灵活用起来时,还能够帮助自己理解这些看似下意识的行为。
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这种逻辑,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教育小孩完成家庭作业。
上瘾模型是为了让用户养成习惯的产品逻辑。
在修复手机的过程中,我就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智能手机已经成功地使我上瘾,出门携带手机和时刻使用手机处理事情是我的一种习惯。
没有手机,就等于与世隔绝一般。中毒已深,无力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