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出品的《2017互联网科技创新白皮书》将移动互联网之后定义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我们开门见山,从上到下,一起梳理下,自10年起,在人工智能这一局,腾讯到底打了张什么牌?是否还能像移动互联网那一局里的“微信”牌那么性感?
第一部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国内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队,有科大讯飞这样从0到1耕耘、含着AI基因出生的公司,也有以百度、 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巨头。
也许和创始人特质有关,BAT三家布局AI的方向略有不同。
对于人工智能,马云认为数据重要,是原料;李彦宏则强调数据虽重要,但算法更重要。而在2017年的数博会上,针对李马二人的言论,马化腾说:
未来互联网发展,更重要的要素是场景,或者我们称之为战场,再通俗一点就是市场,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有了应用场景,有了市场,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
由此,我们简单描述下BAT三家布局AI的战略方向:
百度:先技术后场景
在世界范围内,百度都是最早涉足人工智能的那批公司,比谷歌、Facebook们的“All In AI”还要早,且百度有着BAT三家之中最强烈的工程师文化,在陆奇执掌之前,李彦宏的思路是,先攻技术,后安场景。
这样做的好处是底层技术扎实,一旦押中宝,护城河更牢靠,就像百度的搜索业务,有着高技术壁垒的,即使出尽负面新闻,依然屹立十几年不倒。而坏处也显而易见,投入成本高,产出不明显,时间战线拉的长,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启动AI最早,却迟迟不见水声,国内市场上关于AI,依旧是几个巨头平分秋色,百度的先发优势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而陆奇执掌百度之后,便着手为AI找场景,除了将AI输血给自家的信息流业务以及产品以外,也迅速推动百度AI开放平台的落地,这个时候,百度在前期积攒的势能开始释放:
2017年百度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AI成为百度业务增长和利润率提升的核心驱动。
阿里:赋能商业生态
阿里和腾讯的思路相似:应用是第一要义,AI只是工具。
由于核心业务场景不同,阿里在零售、金融、物流、企业服务端有先天优势,自然围绕以上业务进行布局,在“双十一”期间,在商品推荐、客服、海报等方面,我们都能看到AI的身影,AI对阿里本来就自成体系的商业生态进行了赋能,技术和使用场景之间转换自然。
腾讯:场景是驱动力
相较阿里和百度,腾讯在AI上的起步较晚,但有了前边的人排雷,思路反而更清晰。行动的性价比也更高。
得益于一直以来的产品基因,腾讯在人工智能上提出了:“Make AI Everywhere”(让 AI 无处不在),这句话的潜台词显而易见,以使用场景为中心,让人工智能赋能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部分:腾讯打了哪三张牌?
腾讯认为人工智能与水、电、互联网一样,是生活中的基础设施。所以围绕技术、场景和平台,腾讯以自家核心业务为驱动力,一点一点来建造人工智能这项基础设施。
1、“技术”牌
自2012年起,腾讯开始注重人工智能在核心人才方面的布局,着手组建了三个人工智能实验室,专注于基础研究。
优图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遵循“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理念,坚信“研究成果落地才能产生价值”的原则,专注于图像技术的深入研究,在人脸识别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次在 MegaFace、LFW等国际人工智能的权威比赛中刷新世界纪录。
腾讯AI Lab:成立于2016年,聚焦于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的结合,是企业级的 AI 实验室,专注于四大基础研究和四大应用探索的结合,分别是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每个领域代表一个基础研究方向,在研究的同时,又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拓展。
微信AI团队:由微信团队内部孵化,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与应用的研究团队。致力于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进步。
2、“场景”牌
2017,人工智能再次被反复提及,来到大众视野,这是因为AI开始从技术走向产品,而基于场景下的产品打磨,向来是腾讯的强项,腾讯也正将人工智能挨个输血给自家的核心业务:游戏、内容以及社交,同时积极尝试如何将人工智能赋能于公共事业。
(1)游戏
在游戏中,人工智能从用户的行为特征切入,识别、学习、训练、优化、……最后通过三个维度来反哺游戏体验:
玩法规则:通过不同玩家的行为偏好:玩游戏的时间长短、人物选择倾向、捡兵器的频率、行动区域范围等等,拟合出一套更有吸引力、可持续的游戏玩法,找到最舒服的游戏模式。
智能陪练:“绝艺”(Fine Art)是由腾讯 AI Lab 研发的一款围棋 AI 程序,在今年3月份的第10届UEC杯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上,以 11 战全胜的成绩夺冠。所以,对于普通玩家,更人性化的陪练队友必不可少,对于职业玩家,更有挑战性的陪练对手是刚需!
防作弊:在游戏安全方面,能够利用 AI 筛选数据,提取玩家的作弊特征、识别外挂、维护游戏公平的竞争环境。
(2)内容
内容产业往往是新技术的第一块试验田。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内容生产、分发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无限的信息和有限的用户注意力之间的矛盾
a.内容生产
2015 年 7 月,腾讯宣布推出一款名为Dream writer的智能写作平台,基于机器学习,结合大数据资源和交叉算法技术,用算法生成稿件。目前已打通在体育、财经、证券、科技等多领域的批量报道及规模应用,累积发文接近千万字。Dream writer在自动化写作的尝试中实现了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能够在一分钟将重要资讯送达给用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报道的即时性问题,极大地释放了人力和运营成本。
2017,腾讯又推出一款名为新闻超秘的交互式新闻产品,基于机器学习,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语音资讯服务。新闻超秘以 AI 智能算法为引擎,在海量资讯中沙里淘金,快速捕捉优质头条新闻,萃取事件精华摘要,过滤标题党、广告。仅需三五分钟,用户即可知晓当下要闻大事,以化繁为简的方式解决“杀时间”这一痛点。与此同时,为推动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体验,新闻超秘推出了简报定制功能,用户可以从兴趣出发,依据个人喜好和口味,一键定制私人专属实时简报。
当然,我们非常明白,算法根本无法代替编辑,它没有人的情感,无法对一个事件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及完整的价值观输出,但内容生产环节需要的也许是基于人机协作的 IGC(Intelligence-generated Content 智能化内容生产)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归为两种方式:
一是机器代替人类部分工作:将重复性、规范性写作和客观数据聚合类劳动,用机器进行替代,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减少重复劳动,节省更多精力去撰写更加优质的深度内容。
二是机器服务人类生产内容: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语料、素材与数据的搜集处理与高效率加工等完成内容生成工作,内容生产者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类的演绎、推理和联想能力,从而完成更深层次的内容处理工作。
b.内容分发
机器推荐能够基于用户行为习惯、特征和诉求,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拣、然后传递给用户,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过载、内容爆炸、用户注意力不够这一痛点。
主打权威资讯的腾讯新闻与主打兴趣阅读的天天快报,在AI的大潮下,都被安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基于用户、内容、场景三个层次,综合内容分类、内容质量、点击率、读完率、账号定位、发文频率等多个维度,决定把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推送给什么用户,进而提升优质垂直内容的分发效率,满足用户差异化、长尾的阅读需求,全方位收揽移动资讯流量。
(3)社交
众所周知,社交是腾讯的核心业务,微信和QQ两座金矿,蕴含了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数据量,而这些数据驱动算法跑起来之后,人工智能释放出来的势能,便开始反哺微信和QQ的用户体验。
目前微信AI 输出的算法成果,包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已经逐步应用于微信的语音输入、语音转文字、声纹锁、对话机器人、摇一摇歌曲 / 电视、扫一扫封面、扫一扫翻译和微信广告等功能。
3、“生态”牌
应用型公司值十亿量级,平台型公司值百亿量级,生态型公司值千亿量级—— James F. Moore《竞争的衰亡》
a | 生态的重要性
一个公司有再庞大的产品矩阵,也覆盖不了所有人的需求,就像再大的饭店,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口味。当核心产品聚拢了大批流量,如何继续钱生钱,量增量?每个细分领域的产品挨个开发一遍?这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搭好戏台、盖好铺子、拉好水、电、网线,开放怀抱等你,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举措,也就是独角兽公司爱称的“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为各个团队搭好基础设施,于互联网,也就是各种API接口、服务器支持、用户流量导入、用户行为数据共享等等。
当各个团队通过自己的创意、产品、项目在开放平台上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便是三赢的状态。
于用户来说,长尾需求被满足,产品用的很爽;于平台来说,自己不动手,搭一套基础设施,一劳永逸,流量还是自己的,用户吃喝拉撒还得在我平台,且能拿到些许分成;于各个团队而言,省掉了大量前期成本,无需自己搭服务器和开发底层架构,而是借平台的助燃剂让自己飞。这便是《竞争的衰亡》这本书中提到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b | 人工智能的生态
说回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无疑是下一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像水、电、网,哪个巨头不都想做下一个时代的中国电网、移动联通?所以,有关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被腾讯列为重点发展对象。腾讯四处开花,相继推出了四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
腾讯云(AI 即服务):“AI 即服务”是腾讯云为满足市场各个团队对 AI 的需求,在软件、算法框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方便提供的服务层。其中包括针对单个AI服务需求的“智能云”、针对硬件智能交互的“小微”以及针对算法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提供模型训练、评估及预测的DI-X 平台。
腾讯优图开放平台:腾讯优图以低门槛的方式为广大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接入平台,创业者通过接入优图,便可以享受到人脸识别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优图人脸核身服务已在微众银行、联通、滴滴多个产品中落地。同时人脸识别技术,QQ 全城也上线了“人脸寻亲”功能,通过和民政局的合作,上传被拐照片即可进行比对,即时呈现结果,帮助他们找到亲人。
微信 AI 对外开放“超能力”: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等智能接口,近水楼台先得月,QQ 音乐、腾讯地图。滴滴打车已经接入微信的“超能力,通过语音智能接口快速识别用户需求。
腾讯 Code 平台:开源代码是人工智能快速普及的助燃剂。以连接开源生态,孵化优秀项目为出发点,今年,Code 平台率先开源了两个自家的AI项目,分别是腾讯大数据的高性能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 Angel,和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手机端极致优化的高性能神经网络前向计算框架。
结尾
虽然人工智能存在非常多稚嫩的地方,例如嘈杂环境下语音的识别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理解、文本到物理世界的一一对应,以及只有在高质量数据和具体的应用场景下,才能做出决策的智能系统,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软肋。
但毫无疑问,在未来,人工智能一定是社会的标配,像水、像电、像网。
通过观察腾讯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管中窥豹,我们能对未来几年的变迁做出一点预测,看出一点端倪,找到一些位置,明晰自己的价值。
最后引用《2017互联网科技创新白皮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我们在享受 AI 所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将准备好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挑战。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伟大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