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韩剧《王国》也的的确确是真的好看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么好看的剧总得有讽刺意义或者有什么历史依据吧,要不看起来不厚重,比较的轻浮。这个王国这部剧还真的是这样的和明朝扯上了关系了,那么具体怎么说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最细思极恐的当然就是接下来“生死草”疫病的故事可能会和明朝扯上关系。
如果没记错的话,一年前女主就晒过一次剧本。估计那时谁都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居然还能撞车……
《王国2》结尾那个村长说的一番话很值得深思:
“生死草是他儿子跟湾商去中国做生意的时候,从鸭绿江那得到并带回朝鲜种植试图牟利的。”
所谓的湾商,其实也就是朝鲜义州的商人。义州旧称龙湾,故有此称。因为跟大明只隔了一条鸭绿江,所以该地一直是当时中朝贸易的窗口。
而这部美韩合作的《王国》之所以能吸引我,原因其实就在于,编剧设计的故事,总是有意无意的触碰到了真实的历史。
众所周知,明朝和朝鲜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并不支持民间对外国的商业往来,从前义州商贩和明朝人交通一旦被发现,往往要受到严惩。
可是,这一切因为“倭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由于日本的入侵,朝鲜八道一片凄凉,国内物资严重不足。早在壬辰倭乱爆发的隔年,公元 1593 年,朝鲜就向明朝发文请求,称国内“自经兵祸,农桑并废”,以至于“各处饥民赈救无策”,而明朝辽东“米豆甚贱”,希望天朝允许“于中江去处,姑开场务,通行买卖”。
这个“中江”,指的就是明朝与朝鲜交界处离义州只有 4 里远的鸭绿江江中小岛。
明朝的反应也非常快,仅 3 个月的时间就答允了朝鲜通商的要求。义州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靠中江贸易买入了大量粮食,既拯救了国内饥民,又赚取了暴利。
《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中称,一匹棉布在彼时战乱中的朝鲜,只能换不到 1 斗皮谷,却可以在粮食价格较低的明朝商人手中,买到 20 斗大米!
这样巨大的价格差异意味着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作为一个朝鲜商人,先拿一匹布去中江,从明朝那边买来 20 斗大米,一转手卖到朝鲜国内,就变成了 20 匹布。接着我再拿这 20 匹布去中江,就能买来 400 斗大米,再一转手到朝鲜,我的本金就从一匹棉布涨到了四百匹。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去两次中江,先下手为强的人身家就能翻上 400 倍。别说绞死了,就算凌迟恐怕在这欲望面前都没什么威慑力了。
“生死草”正是在“倭乱”带来的明朝与朝鲜的通商高潮中,被朝鲜放进了国门。
《王国 2》中最后一幕按照时间线推算,是 3+7,倭乱结束 10 年后,生死草已经从南到北蔓延到朝鲜的各个角落。
或许每个人开始都只是像村长的儿子一样,听说这种植物有起死回生的神效,想趁机捞上一笔。
但无数的欲望聚集之后,就是难以控制的泛滥。
左相以为在 7 年前已经结束的瘟疫,实则已经在朝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尚州扩散到了全国。
历史上的“中江贸易”也是一样,并没有随着倭乱的平息而被关停,明朝的官僚和朝鲜的商贩都在其中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于当时的辽东镇守太监,还寄希望于从中江互市中搜刮白银和人参,以进贡给敛财成癖的明朝万历皇帝邀宠。就因为这样的贪欲,抗倭战争结束后,中江互市还持续了整整 15 年。
道理都是相通的,只要从“生死草”中有利可图,就没有人能从朝鲜真正消灭它。因为你面对的,是所有能从中牟利的人。如同村长的儿子和赵大监,身份悬殊,却都是生死草的拥趸。敌人会从四面八方,任何一个你想不到的角落涌来。
《王国 2》里还留了一个悬念,最开始向朝鲜方面介绍生死草效用的人到底是谁?跟片尾的那个看起来颇像来自异邦的女人有没有关系呢?只能等第三季的解答了。
按照去年的惯例,一样在这里介绍一些剧中的小知识点。
第一集世子李苍带领敢死队前往闻庆鸟岭,打算对赵大监实施斩首行动前,曾经专门估算了赵家能从京城带来的兵力。
他们认为自从倭乱之后,京城汉阳附近的兵力不过 5000 人,赵大监再厉害,最多也只能调来一半。
《王国 2》中出现的“五千”这个数目,其实和《光海君日记》中,在 1609 年(倭乱结束 10 年后)给出的朝鲜京畿兵力统计的数字十分接近,编剧应该也是花了点功夫查资料的,如果光靠猜能猜的那么准,也实属厉害:
兵曹京外诸邑军士摠数,京中五百名、开城府四百名、京畿四千八百名、忠淸道一万名、江原道三千名、黄海道八千名、全罗道一万八千名、济州三邑一千七百名、庆尙道七千名、平安道一万六百名、咸镜道七千名, 合七万六千四百名。 天使接见时,如或有问,以此数对之。
历史上光海君在位时,许筠为了发动政变,甚至散播了琉球王国要出动大军来攻打朝鲜的谣言,一度搞得人心惶惶。这件事其实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日本入侵给朝鲜带来了多大的打击。
本片中,“训练大将”成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同样,它也是在韩国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官职。
《王国》这样一个以倭乱为背景的历史剧,出现“训练大将”倒是颇有趣味。因为真实的历史上,“训练都监”机构的创设,与壬辰倭乱可谓息息相关。
平壤大战之后,明朝士兵的战斗力让朝鲜兵曹判书李德馨敬佩,好奇之下,李德信探知明朝一直以戚继光编写的《纪效新书》作为培训士兵的金科玉律。
为了改变朝鲜军一触即溃的悲惨状况,朝鲜宣祖得知此事后专门下令购入《纪效新书》,设置训练都监,以戚继光的这本着作为教材重建军队,尤其着重于培养所谓的“射、炮、杀三手”。
剧中先是赵大监逼训练大将手下的铳手扫射安炫大监,后来训练大将向世子李苍投诚之后,又反而利用手中的大炮掩护世子派出的向尚州城中运粮的队伍,这一切都是和历史里训练都监手下士兵的形象相符。
从第一季的时候,熟悉东亚史的朋友应该就从剧中多次出现的“倭寇”、“两次战争”看出男主李苍的原型就是朝鲜王朝的着名废主光海君。
第二季中给出了更多与光海君相联系的暗示,比如赵大人怒斥假孕的女儿,说会杀死她抱来的野孩子,将她变成失去幼子悲痛欲绝的大妃,送到西宫去软禁着度过余生。
历史上的光海君的继母仁穆大妃,同样是儿子永昌大君被处死之后,遭到软禁并被贬称为西宫。
插一句题外话,《大长今》的女主李英爱曾经主演过一部叫做《西宫》的历史剧,剧中她的角色就是光海君的爱妾金尚宫,也是她导致了仁穆王后一系列的人生悲剧。而《王国》中的主要线索人物徐菲医女,我一直觉得她无论装扮还是性格设定上,都有李英爱的影子,可以说是个很有趣的巧合了。
如果是经常看韩国宫廷剧的朋友,应该对“中殿娘娘”和“嫔宫”这两个词不陌生。《王国》里的中殿王妃更是越过其父在最后成为了反派大 boss。
但为何朝鲜要将王妃称作”中殿”呢?不熟悉朝鲜史的观众也许都不明就里。实际上,称”殿”及称”宫”其实在朝鲜王室里可谓是等级之分的象征之一,甚至为此还闹出过惨案。
《朝鲜世宗实录》记载,1425 年(明仁宗洪熙元年)礼曹(相当于天朝礼部)就建议说,诸嫔和宫主并称为“殿”,实在乱了尊卑,自今以后通通改称为“宫”。
换言之称殿者的身份一般都相对尊崇,比如太上王,王大妃,国王(大殿)与王妃(中殿、坤殿)这些人。
规矩归规矩,真执行起来浮动的空间也很大,并不是一定这么严格。就好像现在很多人以为朝鲜君主的“国王”称号与“皇帝”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对当时人来说未必如此。
宣德九年(1434 年),明朝派去朝鲜的使者辽东百户王钦就在酒席上当众称朝鲜世宗为“皇帝”,倒是让朝鲜好一阵不安。这种称呼上“僭越”的事情看的就是谁认真了,懒得追究就啥事没有。
然而,推翻光海君的朝鲜仁祖(南汉山城里的那位仁兄)就是这样一个爱追究的人。被逼无奈投降清朝之后,仁祖的世子和世子嫔就到皇太极那当人质去了。这对夫妻在清期间,投资做起了生意,积累了不少财富。
仁祖担心儿子儿媳和清朝勾结,会把自己搞下台,所以和世子世子嫔的关系极度恶化。而仁祖后来处死世子嫔找的罪证之一,就是他们夫妻在清朝时“僭称内殿之号”,使用了“东殿”和“嫔殿”这样的称呼。
所以说啊,生在帝王家真的是随时随地都得注意谨言慎行,不然真是预测不到将来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