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有右相和左相两个人,右相林九郎,左相李适之,这两个人从他们各自的行动上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林九郎比李适之似乎权力更大,而且林九郎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打击太子和何执正的行动中来。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是右相的权力更大一些,还是左相的权力更大?右相和左相到底有什么区别?
左相和右相设立的历史很悠久,春秋末齐景公就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
秦统一后,仍以丞相为百官之长,有两人时,分为左右,以右为上。
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也有左右丞相。唐武周时期,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玄宗开元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但不理政事,并不是宰相。天宝时仍恢复仆射原名。而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后亦复旧。南宋、元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前,都有左右丞相,为执政的真宰相。
右丞相,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区别: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不过左相和右相哪个更有权?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秦时左相大,汉朝右相大,北宋左相大,南宋时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
隋朝左相权力更大,高颎就是左仆射,也就是左相就是当时的首相,唐朝初期左相更大,像房玄龄就是左仆射,首相,但是武则天开始中书令为右相,侍中为左相,右相更大,身为右相的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姚崇都是以中书令之尊控制朝政。
北宋时期,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明清都是左大,左都御史位列右都御史之上。但是汉朝,唐后、玄宗时期、南宋和元朝等肯定右相更大,秦朝不确定,主要是李斯和冯去疾谁大不好说,有人说冯去疾大,因为李斯更出名,所以觉得左相李斯更大,但也有人认为左相李斯大。
唐朝中央为"三省六部制",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实际三省为丞相,对皇帝负责,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但因李世民(即后来的秦王、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在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为皇帝后,部属无人敢担任尚书令,尚书令一职空缺。此后,尚书省由两位副长官尚书仆射领导。
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都是三品,这些宰相是"实质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尚书仆射不再被视为宰相,除非被授实质宰相衔。
宰相们定期在政事堂相聚,政事堂最初在门下省。永淳二年(683年)侍中裴炎改任中书令后,政事堂移到中书省。玄宗开元年间,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为双关语。又列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于中书门下后。唐肃宗年间,宰相们开始轮流休假,确保至少一个宰相总能当值;当表文被上奏给皇帝时,署所有宰相之名,无论是否当值。中书门下也被改回政事堂。
从政事堂从门下省转移到中书省可看出,这是权力的转移,权力的重心转移到中书省,中书令为右相。剧中的林九郎也就是李林甫正是任职中书令,兼尚书左仆射,李林甫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把持宰相之位十九年,大权独揽,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