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路飙到8.9,不是我吹,这片还真就只有咱中...

前几天刷视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留学生的课堂上,老师问起各国学生早餐都会吃什么。

那些外国学生,马上就给出了答案。

有吃面包喝咖啡的、有吃煎蛋和水果的、有吃麦片泡牛奶的、还有吃香肠、奶酪和培根的……

唯独到了中国学生这里,答不上来了。

或者说,有点蒙了。

看完故事,小探第一个反应是被逗笑了。

但笑完再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是啊,吃啥呢?

毕竟,可以选择的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多了!(不用怀疑,咱就是在拉仇恨

那到底都有些啥呢?

一起来看看——

早餐中国》第二季  

2019.10.21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探就推过一次它。

没想到仅仅时隔半年,第二季就来了。

片如其名,这是一档专门介绍中国早餐的纪录片。

不过,与其说它是纪录片,不如叫它短视频来得更准。

因为,作为纪录片来说,它的体量实在是太小了。

小到什么程度?

一集不过五六分钟,稍不小心溜个神儿,可能就错过了半集。

不过,这样的体量也有它的好处。

因为闲暇之余,随时随地你都能刷上几集,解闷儿又解压。

除了体量小,这片的其他配置其实也都不大。

拍摄对象,全是街边、巷尾、胡同儿里不起眼的小店。

店主,也都是社会中再寻常不过的父子、夫妻、兄弟、姐妹、朋友……

食客,有晨起的大爷大妈、早起的上班族、上学路过的学生、为了早餐特意过来的男男女女……

就连后期制作,也都是一色的接地气风。

它没有大牌的明星,没有煽情的旁白,没有刻意的渲染,更没有过硬的宣传。

乍一看这阵势,似乎有点苦兮兮的赶脚。

但咱可不要以貌取人。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小制作也依旧可以取得大成就。

这不,回归的第二季在豆瓣一路飙到了8.9。

虽然看的人比较少,但在流量盛行的今天,如此清心寡欲的它也颇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

所以,我探今天愿再当一次自来水,给大家好好安利一波。

说句实话,看它之前,一提起早餐,小探的字典里能够搜索到的大概就是:

包子馒头豆腐脑、清粥豆浆和油条。

所以看完它,我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这么多年的中国人算是白当了。

原来,仅仅一个早餐,真的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

新疆烤包子、重庆小面、内蒙古赤峰对夹、宁夏羊杂碎、北京豆汁、广西柳州螺狮粉……

只有你想不到的,绝对没有我们中华美食做不了的。

甚至,有些早餐,小探我连听都没听说过。

而且,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私人订制,每样早餐也都代表了一方风土人情。

所以,在看它的时候,你不仅能增长见识,同时也会感到异常亲切。

因为,无论你身在哪里,都能从中找到家的感觉。

那么话不多说,我们挑几个品品。

>>>新疆吐鲁番·烤包子

新疆,有名的盛产美食。

羊肉串、手抓饭、大盘鸡、炒米粉、馕、曲曲汤……

即便没吃过,你也肯定听过几样。

而来到吐鲁番,你怎么可以错过阔西马克拉家的烤包子。

这是一家坐落在吐鲁番街边的寻常小店,有着20多年的历史。

别看店面又小又普通,他们家的烤包子可是号称吐鲁番最有名的。

从店外排的长队来看,这话确实不假。

至于这烤包子有多好吃,小探不说。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节目组似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代替说,它选择用三个画面来诠释。

一个画面,是烤包子出炉前食客们在旁痴痴地等待,那种专注的表情是任何语言也形容不来的。

一个画面,是包子在火热的囊坑中慢慢升温,直到变熟的那一刻,嘭的一小下,汁水破皮而出。

隔着屏幕,小探都闻到了烤包子油滋滋的香味儿。

一个画面,是烤包子出炉后食客们迫不及待地开吃,一口下去,咔滋一声,光听声音就知道口感有多脆。

再撕开一看,里面鲜嫩多汁的馅料,引得人口水直流,也将其外酥里嫩的口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你馋不馋吧,反正我是哈喇子流一地。

<<<山东临沂·糁

这个糁,就是小探刚刚提到的,我听都没听说过的早餐

糁是个多音字,念shēn,也念sǎn。

不过放在山东临沂的早餐中,它却念sà。

至于为啥叫sà,卖了几十年糁的老板说,总之这是一个传说,他也是不明白。

那这糁到底是啥呢?

说通俗一点,其实有点像一碗浓稠的牛肉汤。

为了客人能早点吃到新鲜的糁,老板江涛和媳妇凌晨2点多就要开始准备食材。

煮牛肉、熬汤、切肉片、调料、勾兑汤汁……

一套流程下来,第一碗糁出锅,已经是3点多了。

此时,正逢上夜班的人下班,休息之前吃上一碗暖暖的糁,养胃又安神。

而且,吃糁的同时,还可以搭配多种主食。

油条、烧饼、千层饼、锅饼、榨菜……

不管你喜欢哪种搭配,总有一款适合你。

<<<北京·豆汁

老北京豆汁,大家应该都有耳闻,毕竟它的酸爽是出了名的。

能有多酸爽?

看看这两位小食客的表情就知道了。

豆汁,就像吃榴莲。

喜欢的人吃着贼香,不喜欢的人就像上面的两个小孩一样,满脸都写着拒绝。

对于大部分老北京人来说,它都是早餐必不可少的一项。

甚至像一位老奶奶说的:

就是不舒服了,都得爬起来,为的就是这一口豆汁

如果再配上烧饼和焦圈,那就更完美了。

简直堪称一绝!

所以,能吃到这口的食客们,脸上写着的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而这层幸福感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温馨的故事。

其实,卖了20多年豆汁的老板尹新安,也曾想过放弃这家早餐店。

但为了那些每天都来喝豆汁的食客们,为了不辜负他们的喜爱,也为了继续延续他们的这份念想,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么多人是奔着他来的,如果真的不干了,就算在家待着,心里也会不踏实的。

所以,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顿早餐,其实满满的都是爱啊。

而用爱做出来的早餐,你说能不香吗?

其实,纵观整个《早餐中国》,里面每一家早餐店之所以能远近闻名,都离不开这份浓浓的爱意。

他们中的大部分店家,几乎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准备,甚至有的更早。

为的就是让食客们能按时吃到最新鲜、最健康的早餐

虽然也是为了盈利,但也算得上是辛苦一家人,幸福千万家。

这样的早餐,不仅暖胃,更暖人心。

而暖人心,也正是《早餐中国》导演王圣志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当初决定拍这样一部有关早餐的题材,其实灵感来源于导演的真实感受。

如今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忙碌。

996的工作体制,将年轻一代都磨练成了可以不吃早餐的社畜。

试问在座的各位,有几个没经历过这种情况:

前一晚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拖到最后一秒起床,匆忙洗漱过后,飞速直奔公司,开启新一天的忙碌。

早餐

我觉都不够睡啊好不好!

久而久之,不吃早餐似乎就成了一种习惯,而生活的气息也在悄无声息间离我们渐行渐远。

据悉,该片的主创团队大多也都是90后,他们对早餐也都是十分敷衍,甚至不吃早餐

这让王圣志不禁疑惑:

难道这一代人都已经忘记早餐了吗。

于是,他亲自带队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寻找全国各地隐藏在社区内部的、当地老百姓的特色早餐

再后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早餐中国》。

同为90后的小探,其实特别理解导演王圣志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用意。

表面上看,它向我们传达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但往深了扒,它更多想表达的,其实是美食背后透露出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俗语有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菜市场里的欢声笑语,那是快乐的味道。

清晨街边,早餐铺里冒出来的阵阵热气,那是温暖的味道。

早餐铺上,食客们吃早餐发出的哼哼声,那是幸福的味道。

车站对面的大众食堂,既是离家的最后一餐,也是归家的第一餐。

充满笑与泪的它,是家的味道。

而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便是我们热腾腾的生活,那是爱的味道啊。

一口气看完两季《早餐中国》,小探着实收获满满。

尤其是回归的第二季,更令我感触颇深。

第二季中,导演明显加重了每个店铺老板身上的笔墨。

通过这一种种早餐,我们相识了一个个家庭。

就如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一样,每个家庭也都各有故事。

他们的生活也都充满了酸甜苦辣,有笑有泪,充满着各种羁绊。

不过,即使生活苦点累点,他们的脸上也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正在逐渐失去的。

以前我也不清楚自己的快乐为何越来越少了,反正就是笑不出来了。

但片中有位店铺老板的话却点醒了我:

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听到这句话,我恍然大悟。

是啊,人这一辈子活着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快乐的活着吗!

如果可以,我希望生活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

(腾讯视频 可看)

只需早起

你就能找到故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路  一路词条  只有  只有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8.9  8.9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