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但世间又为何这么复杂多事,说到底,是人的事,是人与人相处搞出来的。人的事,从根本上来说,又是认知与心性的事。所以,要想简单,就要先解决认知的问题。
丁元英又是一句“这是干什么?”是不是有点熟悉?
詹妮为他开了一瓶4万多元的路易十三白兰地酒的时候也说过同样的话。
从他现身后,每句话都很精炼,直指问题的根本。
我们习惯的说话方式是对事物喜欢作过多的描述,但这里有个问题,每个人的认知层面是不一样的。
你说的别人听得懂吗?为人处事是不是精炼一些更好呢?
我常会遇一些交流的朋友,谈了十分钟还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的是说话逻辑的问题,只能一次次的把他拉回主题;有的人是因为初识不熟,不敢直入主题,先铺垫一大圈,想增加感情分,就这么温水煮青蛙,消耗双方的时间。有的是关系很好的,可能是考虑到面子问题,也喜欢磨啊磨。这个问题我也曾挣扎过,现在摆正心态了,有事先说事,说完再海阔天空凭鱼跃,你要煮茶论春秋,咱就说古道今;你要共剪西窗烛,我就陪你共话巴山夜语时。
其实,肖亚文第一次去柏林请芮小丹帮忙在古城租房时,她刻意的飞一趟柏林,刻意的铺垫,其实给芮小丹是有很大压力的。连芮小丹给她的拥抱都显得不够真诚了。 芮小丹直接给她一句:你疯啦?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非得这么折腾?
所以,咱中式所用的大多是曲线思维,喜欢迂回战术者多,直捣黄龙者少。丁元英可以算一个直线思维的人。
丁秋红要走的原因很简单:家里忙,花钱多,说话累。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说话累。
说明她与丁元英在以前的生活中交集时,因为思维与认知的问题经历过很多次的碰撞,交流起来感觉很吃力。不同频确实很累,放眼到我们的生活中,同频者确实也很难碰到,高度同频者则更难遇到,一遇即极大可能就能成为知己。如一曲《高山流水》令俞伯牙与钟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流传了千年。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茫茫人海,万丈红尘,你找到同高度同频的人了吗?
天道群里的千人是因一个频率而来的,但这个同频的程度却又是不一样的,能深度交流者又是少众。找不到同频的人,也是很多人烦恼生起的一个原因。
花别人的钱心疼还是花自己的心疼?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问题。
丁秋红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谁出的钱都是钱哪。
对秋红而言,花谁的钱她都心疼。这是自我认知与对他人的认知,善于换位思考的。
她还对丁元英说了一句:再说了,跟你说话你累我们也累。
这个是要有多么深的领悟啊。只是她还不知道自己与哥哥的认知差了多少个位次。她的话让丁元英无言以对,一时语塞,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也不少见。争吧?不屑于,说理吧?有理不可说,此时,跟自己的妹妹又怎么说理呢?丁秋红从根本上对丁元英还是尊重和很喜欢的,她一见到丁元英就亲切的、高兴的叫了一声“哥”,从此处可以看出,只是她不知如何更好的与他相处吧。
不过,丁秋红说的是实话,但她后面的一句话解释的话就更有深意了。
秋红说:“哥,我可没有别的意思,我这都是实话。”
没有别的意思?说明意识中已经有了别的意思了。而且还强调“都是实话”。意思是跟自己的哥哥是无法沟通的,丁元英的位次高,可能心过无痕。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如果我的朋友和家人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是不是也能如如不动呢?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首境界很高的诗叫《和子由渑池怀旧》,其中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名句。我想,在目前的层面,我估计会“雪泥鸿爪”吧。
在我们的待人接物过程中,是不是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说话的逻辑与方式是这样的。
我这个人很直,说句你不爱听的话,我觉得你这件衣服真的不好看,颜色灰不拉机的……说句不怕得罪你的话,你应该……
这是真的直性子吗?深入一些想,这不是直性子,是“执”性子,属于持执我见太重的人。
自己都知道说的话别人不爱听,不怕得罪别人,你当着面这样说,你把人家放到哪里去了?是情商太高还是太会说话?是不是值得反思呢?
人缘如果不好了,请人家帮忙时,人家为什么不愿意欣然的答应帮你了?有好机会的时候人家为什么想不到你了?一桩桩一件件的事,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
事上炼: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有大学问的,即使是与自己最亲的人相处,也须得法。
让你的每句话说出时都要有一定的价值,而不是在别人的心中当成了废话。久而久之,你就“值钱”了。反之,你在别人的心目中就成了一个“废人”,同样,也就会失去了价值。届时,你最大的价值就是衬托出他的价值。
修与悟:陌生人可以不相处,熟人可处可不相处,好朋友偶尔要相处,但有一种人,你必须要相处,而且这一生你是脱离不了这个“关系”的,这就是家人。
记得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细思起来,确实很有道理。适宜的包容、迁就、引领、付出、感恩,这十个字或许是与家人的相处之道吧。
分享《天道》中经典的一句话:要想做点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天道思维:当你学习研究的越深入,你越发现看世事的眼光与格局都会不一样。这时你的思维就像开了“天眼”,具有了透过现象直达本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