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思考两个问题:丁元英的原型是谁?对豆豆的创作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是谁?
表面资料来看是这样的,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丁元英出生于1959年1月25日, 1995年时丁元英是36岁,芮小丹是24岁,两人的年龄相差是12岁,芮小丹在1998年去世的时候是27岁。丁元英是39岁。
电视剧中显示的丁元英是1962年出生的,与芮小丹相识时是2002年,丁元英是40岁时与芮小丹相遇的。
为什么在电视剧改编时将丁元英的出生时间改为1962年呢?两人相遇时是2002年,芮小丹去世是2005年呢?跟原著对照起来都顺延了3年,这应该是为了更贴近时代的考虑吧。最主要的还有一个关键点是《遥远的救世主》出版的时间也正好是2005年,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呢?我认为是编剧故意为之,也可能是为了避开90年代末的某些因素吧。
我们继续看丁元英的资料,他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大团结西路凌云机电公司生活区,汉族人,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应该是他在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后迁过去的。在那个年代能考入清华的基本上都是顶尖的学子,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丁元英在当时是个学霸型的人。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丁元英留学六年获得了硕士学位。在那个年代可以出国的人是非常少的,1978年咱们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同年,留学人数开始逐渐增加,我查了下资料,发现在当时的上海出去的留学生也不过才8个人而已。
1979年8月,受国家政策的指示,以选派进修人员和研究生为主的学生进行留学。而且留学费用也比较高。通过书中我们知道,丁元英的家庭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应该很难负担得起他自费留学的费用,而且他是在清华大学上了一年之后就出国留学了。由此可看出他应该属于清华大学里特别优异的学生被公费派遣留学的。丁元英在当时属于牛叉级别的人了。当然,还有个比较牛的人是韩楚风,他是丁元英的大学同学,身居正天集团总裁一职。生活中的原型是不是她的老师韩主席不能确定,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写到他,这里暂略过。
作者豆豆出生于1970年,油田女作家,据她的老师中石化作协韩主席回忆,她的第一部小说《死比活着容易》是石油作协推荐的,这是豆豆步入文坛的第一个印记。豆豆写《背叛》的时候是25岁,与《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的年龄基本相当。1998年的时候是28岁。那么问题来了,丁元英在生活中的原型是谁?
丁元英的原型在很大程度有可能是作者的先生,她先生的资料显示是1959年出生的,而且数学、音乐、儒释道几乎无一不精,与缠师也交往很密。所以,丁元英的原型是先生与缠师两者的揉和,缠师姓李,豆豆也姓李,两者颇有渊源,此处暂不明言。无论是年龄还是这些属性与原著中的丁元英都比较符合,所以作者书中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取自于真实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的真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有根据的。
据资料显示,豆豆祖籍山东,出生于河南郑州,作者对面条特别偏爱,这就是为什么在豆豆的作品中为什么会经常出现面条的原因吧,书中写到了很多种面条。我们可以来细数几个方面。
《背叛》中初现面条的情节
1、夏英杰见状笑了,说:“我该做饭了,今天咱们吃捞面条儿。”西红柿汤面很快就做好了,夏英杰把饭端到客厅,看着宋一坤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心里暖暖的……
2、宋一坤照例去楼下的一家小饭馆里,他要了一碗四川风味的麻辣面条……
叶红军点点头,然后朝饭馆里喊道:“老板,下一碗面条,要大碗的。”
引用自《背叛》
《遥远的救世主》中更进一步的写了面条
1、芮小丹驱车载着丁元英到“古风工夫面”馆吃面条。进门迎面是一个金匾,上写:古城一绝。餐厅的正前方墙壁上挂着一个横幅,写着“色鲜、香真、味正、形美”八个大字。
所谓工夫面就是手擀面条的一种特别精致的吃法,每张桌子有一只专门煮面条的锅,锅里是清水,不加任何调味,但是浇卤和小菜却有几十种之多,每次下锅的面条只有一口,每口面条都是刚出锅最新鲜的口感,每口面条都因不同的浇卤和小菜有不同的口味,把一口面条的境界吃到了极致。
2、肖亚文为了帮格律诗找仓库,请韩楚风等人吃饭。韩楚风为舒缓大家的陌生感,找了个话题说:“这家的杂面条是个绝活儿,单锅炝锅,单锅下面,放上当年晒干的红薯叶,全北京就这儿一碗。”
引用自《遥远的救世主》
《天幕红尘》里慕容久开的“老九面王餐馆”,上升到一个哲理的层面。
老九用筷子挑了一下面条说:“你就拿这面条打比方吧,我说手揩面就是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
叶子农端起面条吃了几口,说:“我给你擀一个,你看好吃不好吃。”
叶子农说:“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
老九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说:“我好像有点明白这个见路不走了,就是你不能跟着经验、教条瞎跑,也不能跟着形式走,只看因果、本质,只按它的条件可能去说,至于跟别人一样不一样的不用去考虑,也许是一样的,也许是不一样的。
引用自《天幕红尘》
三部作品中都对面条有不同程度的描述,《背叛》是煮面吃面,《遥远的救世主》是品面以及道出面的独特性与稀缺性。
《天幕红尘》由面而及象、数、理的最高层面,亦如同三部书的不同层次。隐藏着的是作者对面条是多么的情有独钟啊,这可以说是将格物发挥到极致了吧。
面条只是作者个人的爱好,也可以对其身份作一些佐证。而且三部书的主人公无一类外的都喜欢吃面条,而且都是北京户口,甚至我猜测豆豆书中丁元英的原型也是北京人,也即是她先生和缠师也是北京人。
作者三部曲中的主要人物都有海外生活、工作的背景,在《背叛》中叶红军的原型就是李红英,她是作者在17岁时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位朋友,被作者称为李姐,后来定居欧洲,目前定居在非洲。也就是李红英为豆豆的思维开了一扇窗,让豆豆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创作出了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豆豆现象”。
高明的作者给人物起名字一般都有一定的意义所在,豆豆高明吗?非常高明!
所以豆豆书中人物的名字都是藏有玄机的,就看你能不能破解罢了。在上章节里我们分析了主要人物名字之间的关联,看豆豆的书我们不能分开来单独的看,一定要联系起来看,如同看金庸的小说,都是有关联的。金庸书中的程灵素、任盈盈、令狐冲、木宛清……都有特定的意义与出处,解读起来也颇有意境。
我一直认为作者豆豆是个喜欢打禅机的人,也特别喜欢跟读者玩捉迷藏的游戏,三部曲中隐藏了很多信息。
《背叛》里的叶红军,《遥远的救世主》里的叶晓明,《天幕红尘》里的叶子农,细想一下,为什么三部曲里的角色都有叶姓?名字之间有什么关联?
叶红军,叶晓明,叶子农,注意三个名字中间的字、末尾的字,联系起来看。
红~~晓(小)~~子;军~~明(民)~~农,发现了什么?
还有更深处的,林雪红、沈彪,此处不言明,看得懂的就懂了,看不懂的自己去查资料吧。
结合实际生活中,在90年代末,河南郑州有几家很有名的企业,河南某某大众量贩公司,李某某;郑州某某商场,叶某某。李家、叶家其中的关联,涉及到企业的兴衰史,细究之下,书里所展现出来的内容跟现实有很多想像的空间。此处不再深说,有兴趣的小伙伴们自己去了解一下,这样才能更深度的读懂三部曲,不能读懂的也欢迎私信我交流。
那芮小丹、叶晓明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又是如何缘起的呢?在后续的章节里我们再继续讨论。
分享《背叛》里的一句话给小伙伴们:这个人不一定能让你过的很好,但一定能让你过得不平凡。
参悟天道,运用天道思维,也一定能让你过得不平凡。
天道思维:当你学习研究的越深入,你越发现看世事的眼光与格局都会不一样。这时你的思维就像开了“天眼”,具有了透过现象直达本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