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
虽然电影内容有一点伤感,但是看完以后,会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叫《世上最美的离别》,豆瓣评分8.3。
故事主角金仁姬是一个家庭主妇,丈夫是一位医生,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仁姬除了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照顾患上老年痴呆的婆婆。
婆婆头脑不清楚,像个小孩,总是给仁姬找很多麻烦。
丈夫郑哲虽然是一名医生,但是因为事业不顺,整天愁眉苦脸,对家人情感也比较冷漠。
仁姬告诉他,自己身体不舒服,想去医院检查。
丈夫对她说,吃点药就好了,不用去医院。
儿子女儿都不省心。
儿子女友怀孕了,女儿和一个已婚男搞婚外情。
仁姬还有一个弟弟,成天赌博,嫖妓,回家还打老婆。
仁姬要不断接济弟弟弟媳一家人。
仁姬还是去了医院找丈夫同事检查,检查以后,医生发现了一些异常。
同事打电话告诉仁姬丈夫,仁姬长了恶性肿瘤。
仁姬的丈夫开始后悔不已,仁姬告诉他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作为医生老公的他,竟然只是让她买点药来吃。
仁姬的主治医生不赞成给仁姬做手术,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淋巴了。
但她丈夫还抱有侥幸心理,坚持给仁姬做手术。
丈夫没有告诉仁姬她得了什么病,仁姬以为自己只是子宫癌,切除掉子宫就没事了。
仁姬此时还不忘安慰丈夫,自己没感到疼,应该只是初期。
丈夫和主治医生一起给仁姬手术,看到肿瘤以后,丈夫绝望地流下眼泪——肿瘤太大,根本无法做手术了。
因为仁姬的问题,丈夫工作早退,被早对他看不顺眼的院长开除了。
仁姬术后还在医院住院,弟弟又跑来要钱,
仁姬气得把自己的医疗费扔给了弟弟。
仁姬出院回到家里,发现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四肢会有淤青。
丈夫虽然知道仁姬命不久矣,却不敢告诉她实情。
某晚仁姬疼得睡不着,爬到马桶边呕吐,却吐出来一堆鲜血。
她此时才明白,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仁姬开始准备生后事,然而有几件事情,她还心愿未了。
她知道女儿有个男朋友,她想和他谈谈。
当她找到男人想和他打招呼的时候,发现男人不仅结婚,还有女儿。
她又去拜托弟媳,不要离开弟弟,还给了弟媳一份保险,她死后弟弟可以领到一笔钱。
一天晚上,仁姬担心自己死后婆婆没人照顾,决定闷死婆婆,让她死在自己前面。
还好女儿半夜醒来,发现了奶奶房间异常,及时阻止了仁姬。
而此时儿子才知道母亲重病,将要死去。
仁姬即将离世的消息,给了家人心灵重击。
女儿决定和已婚男分手,堂堂正正谈一场恋爱。
儿子也决定好好上大学,和女友好好谈恋爱,过好自己的人生。
那个又赌又嫖的弟弟,知道姐姐在临死前还偷偷瞒着家人买了保险,将他作为受益人,内心也开始忏悔。
在仁姬去世前,她和家人一起住进了自家新建的楼房。
丈夫在她身边终日照顾,久违的幸福终于到来。
可惜幸福来的晚了一点,在春天来临之前,仁姬还是永远离开了家人……
值得欣慰的是,仁姬离开后,一家人开始珍惜彼此。
有时,人们活着活着就会陷入了自己眼前的痛苦,而忘了看到身边的人。
丈夫只看到事业的辛苦,女儿只看到恋爱的辛苦,儿子只看到承担责任的辛苦,弟弟只看到老老实实赚钱的辛苦……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顾影自怜,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而忘记了联系彼此,支撑彼此。
仁姬似乎是这个家里,唯一的中枢。
她艰辛地、默默无闻地支撑起每一个人的生活。
她那么重要,却又微不足道。
仁姬在维系、支撑着家里所有人的时候,单单忽略了自己。
电影中主治医生对仁姬丈夫说了一句话,他说:
癌细胞已经蔓延到淋巴,仁姬肯定疼,只是忍者疼痛罢了。
也许她早一点抱怨不舒服,家人会更重视一点。
癌症可能真的只是子宫癌,切掉就能痊愈。
很多人都被仁姬的付出和牺牲感动,但我却觉得那是仁姬此生最大的失误——
她接过了每一个家人该承担的责任,也就阻碍了他们相互付出。
没有付出,家人也就失去了连接的机会。
她成了慈母,丈夫和女儿、儿子越离越远;
她是个孝顺媳妇,丈夫就不用承担做儿子的责任;
她是个宽容的姐姐,弟弟就永远不愿承担责任,反正没钱了还有姐姐……
这可能也是很多伟大女人的共同悲哀吧。
接过了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却忽略了家人需要彼此照顾,人人都该为家庭付出,为每一个家人付出。
她们累垮了自己,也剥夺了其他家人为家庭奉献自己的机会。
但这种“奉献”是无意识的,很多女人只是想做好每一个赋予自己的角色,唯独不去做“我自己”。
比如仁姬,她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她没有学过怎么被人爱,只知道掏空自己,去奉献别人。
仁姬这个贤淑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孝顺的儿媳,仁爱的姐姐,在她每一次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她在用自己的生命滋养着家人的生命,却忘了找家人要一点养分,最终一点点枯萎掉。
其实在仁姬家人心里,他们并非不爱彼此。
如果不爱,也就不会因为知道仁姬要去世的时候,内心都受到那么大的冲击。
可遗憾的是,很多人对生命最大的错觉,就是总觉得“还有时间”。
女儿儿子觉得还有时间孝顺父母,丈夫觉得还有时间爱妻子,妻子觉得还有时间爱自己……
可是生命太无常,没人知道自己能够活到多少岁,死神要带走一个人的时候,绝对不会和任何人商量。
我们是一个很少愿意主动谈论死亡的民族,在我们的教育中,死亡和性都是需要回避的话题。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死亡并不是一个绝对消极的事情,相反,正是因为死亡,生命才有意义。
一个人若不理解生命的意义,或者理解太肤浅,对爱的理解就会片面。
一个人不正视自己的死亡,就不会爱自己;
希望趁着这个清明节,一年中我们唯一直面死亡的日子,好好的谈谈“死亡”这个话题,和家人真诚的回顾一个过世的亲人。
如果有机会,也和孩子谈谈死亡。
生、死、爱、性,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中不该回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