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
1993 彩色片 125分钟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迈克尔·克里奇顿(根据其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大卫·克佩 摄影:狄恩·坎迪 主要演员:山姆·尼尔(饰艾伦·格兰) 罗拉·邓(饰曼丽·萨特) 杰夫·高登布姆(饰伊安·马尔科姆) 理查德·艾登布禄克(饰约翰·哈蒙特) 本片获199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在中美洲,距离哥斯达黎加200公里外有一座小岛伊斯拉奴布拉尔,有如世外桃源。然而,在月黑风高之夜,岛上却发生了一宗离奇事件。
在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监视下,一群工人正把一头头神秘的野兽从小笼子赶往大笼子。人们看不清楚笼中物是何方神圣,但从其挣扎吼叫之状,可感受出工人们的惊恐非比寻常。眼看笼中的庞然大物就要冲出来了,主管劳勃·马尔登只得下令开枪。一场可能发生的血腥暴力事件,至此归于沉寂。
在美国蒙大拿州的荒野,动物考古学家艾伦·格兰博士和古植物学家爱丽·萨特博士正在挖掘史前恐龙的化石。这时候,一架直升机降落挖掘现场。从机舱走下满头白发的绅士约翰·哈蒙特,他前来的目的是代表哈蒙特财团邀请格兰博士与萨特博士参加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当两人正犹豫时,哈蒙特即从口袋掏出一张巨额支票,声称是财团赠送给他俩作三年考古研究的经费。俩人非常高兴,他们终于可以完成恐龙化石的挖掘工作了。
格兰博士、萨特博士和另一位应邀的数学家伊恩·马尔科姆博士,跟哈蒙特和代表投资财团的律师唐纳德·真纳罗等一行五人,坐上专机径直飞往伊斯拉奴布拉尔岛上。
原来,这是哈蒙特处心积虑布置好的计谋。因不久前在岛上发生的血腥意外,身为“侏罗纪公园”负责人的哈蒙特为了让投资财团安心,乃亲自邀请三位专家到岛上视察,以便对公园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当一行人抵达目的地后,哈蒙特带领众人前往岛上的恐龙研究所,披露他建设 “侏罗纪公园” 的真意。原来,哈蒙特利用现代生物遗传工程技术(DNA),从一只含有吸过恐龙血的蚊子 (此蚊子包藏在琥珀内得以保存亿万年不变)身上抽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再培养出恐龙的胚胎来加以繁殖,使这种绝迹了的史前动物得以在现代再生。哈蒙特把这些恐龙豢养在此小岛上,并投入大量资金在岛上建起各种设施,造成一座轰动全球的观光公园——侏罗纪公园。哈蒙特深信此计划一定成功,但马尔科姆博士却提出了“混沌理论”警告哈蒙特,表示岛上的电脑控制器材未必可以防止祸乱发生。格兰博士和萨特博士也对这项计划有所怀疑,但代表投资者的律师真纳罗却坚决支持,令哈蒙特稍感安慰。
在前往控制中心的途中,格兰博士等人亲眼目睹一头庞大的腕龙正在嚼食数十尺高树上的绿叶,不禁感到既惊奇又兴奋。
到达控制中心后,一行人又在孵化室里目睹一只小恐龙从恐龙蛋中钻出来,令他们不得不佩服哈蒙特计划的神奇。
不久之后,他们分乘两辆电动车沿着高速导轨开始视察整个侏罗纪公园。哈蒙特的孙女儿蕾克丝和孙子蒂姆也加入了游园的行列。格兰博士不喜欢小孩子,把他们赶到第二车与萨特博士同坐。
沿途绿树成荫,长满奇花异草,大家兴致勃勃,甚至走出车门步行赏景。萨特博士发现了一头卧病倒地的三角龙。停下来研究它的病因。萨特嘱真纳罗照顾两个小孩,自己走回控制中心求救。
不久,天色骤暗,整个公园的控制系统突然发生异常故障。电话中断,电源断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电脑工程师丹尼斯·奈德利将公园中的警报系统暂时解除,趁机潜入孵化室窃取恐龙的胚胎,装在特制的小型冷冻库内,然后坐上吉普车,偷运至停舶在岛的东端的一艘小艇上。只要交易完成,他就可以赚到150万美元的酬金。
此时,风暴袭击了小岛。顿时天昏地暗。游园的电动车断了电,格兰博士和马尔科姆进退维谷。道路两侧防护用的高压电网完全发挥不了作用,一头肉食的暴龙撞破了铁丝网,向两人奔来,吓得他们弃车逃命。
另一方面,小孩子这边也发现了暴龙的踪影,真纳罗怕得要命,丢下两人独自逃跑至附近的一间厕所里。蕾克丝和蒂姆急忙到车上躲避。按照恐龙的习性,只要不动,不发生声音,恐龙是不会向人袭击的。岂料蕾克丝不小心将手电筒往暴龙的方向照射,导致暴龙将车子掀翻。在危急关头,格兰博士与马尔科姆找到他们,用灯光引开了暴龙的攻击目标。暴龙追逐马尔科姆,结果把躲在厕所的真纳罗击伤了。格兰带着蕾克丝往山下逃,蒂姆则因脚被夹住无法脱身,随车子一起滚下山去,被崖边的一棵大树钩住而逃过一劫。萨特博士和马尔登从控制中心赶到,救出了受伤的马尔科姆,却陷入了恐龙的包围,唯有拼命逃跑。
至于奈德利,则在倾盆大雨中迷了路,随吉普车一起陷进山溪中,正好成为盔龙的食物,真可谓恶有恶报。
暴雨过后,黎明来临。格兰博士与蕾克丝、蒂姆等三人在大树上歇息,一觉醒来,却赫然发现一头大腕龙正用双眼盯着他们。幸好腕龙是素食动物,不会伤人。蕾克丝看它长得可爱,就伸手摸摸它的鼻子,不料腕龙向着她打喷嚏,喷了她一身。
格兰博士带着两个小孩爬下树后来到大草原,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不料有一大群速龙从远处向他们狂奔而来,遂急忙躲到一棵卧倒的大树干下面,眼看着速龙从他们头顶上飞跑过去,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控制中心,哈蒙特与马尔登正想尽办法修复公园的控制系统,但电脑中的指令已随奈德利之死而无人知晓。他们决定解除控制系统的程序,以救人为第一优先。萨特博士在马尔登持枪护卫下走到外面的动力室去检查通电系统。此时,蒂姆正是最后一个攀越高压铁丝网的人,眼看他就要跳下地面时,高压电流突然通过铁丝网,把蒂姆整个人飞弹下来,格兰立刻予以急救,终于把蒂姆的小命挽回。
在动力室,萨特博士发现了奈德利被恐龙吃剩的一只手臂,马上意识到身处险境。马尔登正持枪对暴龙瞄准,却被从旁窜出的另一头暴龙将他的身体咬成两半。萨特博士急忙逃回控制中心,与格兰博士及两名孩子再次会合。四个人跟几头恐龙在控制中心内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捉迷藏。最后是暴龙与两头盔龙展开了自相残杀的恶斗。此时,蕾克丝以她的电脑天才再次恢复了控制中心的电脑系统,将恐龙困在中心之内。他们四人急忙逃出,坐上哈蒙特与马尔科姆在中心外等候着的吉普车,快速开往直升机的停机坪。
当一行六人终于坐上了直升机腾空离开小岛时,他们总算放下了心头大石。不过,岛上的恐龙还活着呢!
【鉴赏】
被美国电影同业评定为100分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素有“电影神童”之称。他在1993年完成了其他导演毕生追求而不可得的功业:两部作品中的《侏罗纪公园》在世界各地创下了电影史上最高的年度卖座纪录;《辛德勒的名单》则在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等七项大奖;《侏罗纪公园》亦不示弱地同时获得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 三顶技术奖。真是叫好又叫座,名利双收!
斯皮尔伯格曾经在 一篇访问中表示:“我什么都不会做,只会拍电影。”此言绝非虚妄之辞。现年47岁的史蒂文,13岁就玩8厘米摄影机,16岁就拍摄首部16厘米短片《火光》。高中毕业时,他想投考加州大学电影系,却因为功课太差考不上,只好到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研习英文和人类学。就学期间,他继续不断拍摄16厘米短片,并且假扮环球片场的年轻董事到片厂里跟工作人员厮混了几个月。由于史蒂文实在太想进入电影圈工作,乃找人投资拍了第一部35厘米短片 《安培林》 (Amblin")。此片果然获得环球公司董事薛尼沙因伯格的赏识,为史蒂文获得了 一张长达七年的导演合约。那时候,他年仅21岁。换言之,斯皮尔伯格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拍电影,除此之外,他真的没做过其他事。
正由于斯皮尔伯格从小钻研电影的表达方式,因此他对电影技巧的掌握,可以说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同时,斯皮尔伯格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透过电影镜头来看世界,因此让他长期保持了丰富的幻想力和赤子之心。这种特色使他在处理以“非人类”为主角的影片时特别能挥洒自如。斯皮尔伯格最卖座的几部作品如 《大白鲨》(1975)、《第三类接触》(1977)、《外星人》(1982)和这部《侏罗纪公园》,全都可以归类为“成人童话”,不但儿童爱看,成年人更爱看。因此,斯皮尔伯格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影片卖座亦可以一再创下新高。
在《外星人》保持了11年的票房王座之后,斯皮尔伯格自己以《侏罗纪公园》打败了它,在一年内于北美洲地区创下3.37亿美元的票房数字,海外票房收入更高达5亿美元,总卖座达8.68亿美元,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以恐龙为题材的电影并不新鲜,在美国和日本都起码有60年以上的历史。因此改编自畅销小说的《侏罗纪公园》并不是一部以题材新鲜取胜的电影。此外,描写人类滥用DNA遗传基因复制生物而造成大灾难的故事,斯皮尔伯格在他出任监制的《小魔怪续集》(又译《小精灵续集》)(1990)中已经涉及,因此《侏罗纪公园》也不是因为首先利用这种生物科学原理拍电影而引人注目的。至于本片在导演专业技艺的表现上,显然也不是斯皮尔伯格所有作品中表现得最杰出的,前述三部以非人类为主角的影片都拍得不比《侏罗纪公园》逊色。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会使本片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呢?明白其中道理,也许就能明白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奥秘。
一部超级卖座电影的出现,往往反映出当时的观众心理和社会氛围。1993年,是美国、日本甚至欧洲等经济大国均陷入严重不景气的一年,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普遍对前途产生恐惧心理。在《侏罗纪公园》中对人类展开致命攻击的恐龙,正象征着“经济不景气”这头大怪兽。当观众看着银幕上的主角被恐龙百般摧残,最后却能凭机智与勇气突围而出捡回性命时,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宣泄感,仿佛走出影院之后又能抬头挺胸,面对人生。这种对怪兽片的移情作用,曾促使1933年面世的《金刚》创下辉煌的卖座纪录。因为在30年代初期,美国正陷于经济大崩溃的边缘,观众希望银幕上能出现一个让他们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对象。把纽约市搞得天翻地覆的大猩猩满足了人们的欲望,影片遂得到票房的回报。60年后,《侏罗纪公园》大受观众欢迎的心理背景,与《金刚》如出一辙。
除了有“天时”之助,《侏罗纪公园》还有“地利”与“人和”。环球公司耗资六千万美元预算拍摄本片,而这笔巨款又实实在在花在刀口上。包括大量的恐龙模型和电脑特技制作。影片开机之前,导演和一群科学家、美术人员与特技人员已经花了两年时间作仔细的前期制作,然后又经过七个月的拍摄和电脑绘图后制作,才完成了本片中令人眼界大开的逼真特技效果。为了减低人事费的开支,本片找来的几位主角都不是片酬高昂的大明星;原来导演费高逾千万美元的斯皮尔伯格亦以“片酬投资、卖座分红”的方式计酬,因此能够以绝大部分的制作费创造出银幕上前所未见的 一座恐龙公园。
本片的恐龙模型全部由好莱坞的玩偶大师史丹·温斯顿负责设计。他曾经负责制作《异形》和《未来战士》等科幻特技片的模型,素以擅于为他所创造的模型注入生命和性格著称。在本片中,温斯顿创造了腕龙、速龙、三角龙、暴龙、盔龙等各种大小不同的恐龙,均有逼真的外貌、生动的表情和敏捷的动作。硕大无比的暴龙身高20呎,一共用了3千磅粘土作身躯以增加重量感,并以橡胶作外皮,再细心涂上适宜的肤色。其行动以水力作动力原理,控制者用电脑遥控,就和飞机驾驶员看着荧幕操纵飞机一样。为了逼真,本片更创造了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20呎高即真实比例的暴龙,又加入了电脑动画处理压轴高潮时暴龙大战两条速龙的动作场面。而充满活力、行动迅速的速龙,在橡胶肌肤下则是一副经精心设计的金属骨架和电线,使它的每一个关节都活动自如。诸如此类的特殊制造,使片中出现的每一条恐龙几乎可以假乱真。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几场恐龙特技,如长颈的腕龙在一片原野上津津有味地嚼食大树上的树叶;细小的速龙从恐龙蛋中孵出,让观众目睹小生命诞生的整个过程;一大群速龙在原野上追赶格兰博士及两个小孩等场面,其逼真程度非亲眼目睹不能置信,堪称电影特技史上又一重大突破,因此能成功地在观众中造成议论纷纷的口碑效果,发挥了“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功能。
至于本片的故事情节发展其实相当简单,编导只是在介绍了一个时空背景之后,就让各式恐龙四出肆虐制造大灾难。斯皮尔伯格聪明的地方是运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解释科学方面的理论 (例如以幻灯片和动画方式说明科学家如何借琥珀化石中的“蚊血”来复制恐龙,将高深的科学理论变成有趣的科教普及片),又懂得适时制造幽默笑料来平衡紧张刺激的气氛(如吃素的腕龙朝蕾克丝打喷嚏,喷了小女孩一脸,使先前恐龙出现时造成的提心吊胆气氛登时得到缓和)。此外,全片虽不乏惊栗恐怖的场面,却绝少卖弄血腥,因此儿童观众亦能欣赏。事实上,编导为了迎合青少年观众,特别把蕾克丝塑造成电脑小天才,蒂姆则是生物学小天才,并且在压轴高潮让蕾克丝把控制中心的电脑系统修复,挽救了众人的生命;而原来讨厌小孩的格兰博士,后来也变成儿童救星。这种种设计,都符合了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凸显童星重要性的潮流,也贯彻了斯皮尔伯格一向持有的赤子之心。
相对而言,本片在成人角色的个性刻画方面比较平凡,只能算是陪衬恐龙的配角。几位专家的主要戏剧作用,是不断以对白说明复杂的科学内容,仿佛是恐龙公园的导游。其中,身材高大的数学专家马尔科姆刚出场时颇能语惊四座,但在恐龙发动攻击后很快就变成无法行动的病号,迅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令人感到可惜。
本片的结局,是多位主角乘直升机离开令人惊心动魄的侏罗纪公园,但岛上的恐龙仍然活着,危机并没有解除,很显然是为了拍摄续集而预留伏笔。如此安排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作风,因为卖座的巨片几乎必定会制作续集(只有斯皮尔伯格最心爱的作品《外星人》除外)。在《侏罗纪公园》首映轰动后,原著作者兼编剧迈克尔·克里奇顿已马上接到编写《侏罗纪公园续集》的任务。预计这部新片会在两年后推出,且看能否再创另一番世界性的卖座热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