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群书治要》《礼记》《乐记》(二)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声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怠。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大凡音乐的缘起,皆出于人心。情感萌发于内心,表现于外就是声,声成曲调就叫做音。所以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欢乐,它的政治是宽和的。乱世的音乐充满怨恨而愤怒,它的政治是混乱的。亡国的音乐哀伤而忧愁,因为他的百姓是流离困苦的。声音的内在精神与政治是相通的。五音中的宫与君相对应,商与臣相对应,角与民相对应,征与事相对应,羽与物相对应。如果君、臣、民、事、物这五者都能协调而不乱,民间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音乐。宫音乱就会显得荒散,表明国君骄恣,贤者离去;商音乱就会显得倾颓不正,表明臣道败坏而国事倾危;角音乱就会显得忧愁,表明人民愁怨而隐忧四伏;征音乱就会显得哀伤,表明百事烦苦而勤劳无功;羽音乱就会显得危迫,表明物资短缺而国用匮乏。如果五音皆乱而交相侵犯,就成为一种倾压陵越的‘慢’音。国事到此,那么离灭亡时日就不远了。春秋时期郑国与卫国的音乐,便是乱世的音乐,相当于慢音。从前师涓从濮水上听到的桑间之乐,就是殷纣的亡国之音。当时政事荒散,人民流离失所,各级官吏欺君罔上、只顾个人私欲的情形,已经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群书治要》《礼记》《乐记》  群书  群书词条  礼记  礼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