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音程是整个乐音体系的灵魂?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音程

音程是整个乐理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音程可以说是整个乐音体系的灵魂。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理解音程,你就会对音乐体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技术角度来说,学好音程对于和弦、调式的进一步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学习研究和弦与调式的基础。

如果音程掌握得十分熟练,再去学习和弦、调式就会很省力,否则,当学习到和弦与调式的环节时,你就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到那时你还得回过头来重新学习音程的知识,下更大的功夫来掌握识别与构成音程的技巧!

在学习之前呢,首先要跟大家说明一下,本节课内容会比较多。因为要想深刻理解音程的意义,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希望大家要有耐心看完,并且要认真去理解、去思考,最后才能融汇贯通。

PS:如果你没有耐心,请直接到文章最下方看视频教程。

由于内容篇幅较多,如果大家有神疑问可以在文末留言,我会尽快回复你的。

一、音程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音程的定义: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

什么叫“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这里我们需要学习一个关键词——音高。

学过物理的同学一定知道,音高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频率我们一般用F来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如200HZ要比100HZ声音要高,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人耳对于声音的频率是指数敏感的。打比方说,100HZ、200HZ、300HZ、400HZ……这些等差频率的声音,人耳听起来并不觉得它们是“等距离”的。而100HZ、200HZ、400HZ、800HZ……这些等比频率的声音,人耳听起来才觉得是“等距离”的。

换句话说,某一组声音,如果它们的频率是严格地按照×a1、×a2、×a3、×a4……(a≠0),即按等比规律排列的话,它们听起来才是一个“等差音高序列”。

打个比方,100HZ与200HZ、300HZ与600HZ,他们的音高关系是相同的,都是2倍的关系,因此他们的音程也是相同的;100HZ与300HZ、200HZ与600HZ,他们的音高关系也是相同的,都是3倍的关系,因此他们的音程也是相同的。

可以这样理解,音程指的就是两个音的频率比值!

也就是说,音程关系本质是一种比例关系!

明白这个道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很重要。

二、7个基本音级是怎么来的?

在继续学习音程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7个基本音级是怎么来的,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音程

我们知道,弦乐器是世界各地发展得最早的乐器种类之一,弦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弦的震动而产生的。(古人们最开始就是通过弦长来构建乐音体系的。)

这里要先跟大家普及一个物理知识:弦的震动频率与弦长成反比!

古人们虽然并不理解音高与频率的关系,只能通过听觉去判断,但在构建乐音体系的时候,确实是遵循了这种比例关系。

古人们在研究弦乐器的时候发现,如果按住弦的1/2点,即1/2弦长发出的声音和全部弦长发出的声音几乎是相同的,就是听起来声音高了一倍。

我们把全部弦长发出的声音频率记为F(称为主音)。1/2弦长发出的声音频率就是2F,正好是2倍的关系。

于是古人们首先找到了……1/4F、1/2F、F、2F、4F、8F……这些音级。这些音级听起来是极完全协和的,因此他们之间的音程关系也被称为“极完全协和音程”。

但是就这几个音级实在太少了,完全无法构建乐音体系。我们还需要定义更多的音级,于是古人便在F与2F之间继续寻找音级。

数学上简单性仅次于2:1的就是3:1。那么,我们如果按住弦的1/3点,会怎么样呢?

其结果是弦发出了两个高一些的音。一个音的频率是3F(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1/3),另一个音是3/2F(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2/3)。

于是在F与2F之间,我们找到了第一个重要频率——3/2F,而且这个音听起来与主音F非常协和。那个3F的频率正好处于下一个八度,即2F-4F中的同样位置。

同理,按住弦的1/4点,我们可以找到4/3F,这个音听起来与主音F也非常协和,但要比3/2F的协和度差一些。

得到这两个频率之后,是否继续找1/5点、1/6点等等继续试下去呢?不行,因为听觉上这些音与主音的协和程度远不及3/2F、4/3F。实际上4/3F已经比3/2F的协和程度要低不少了。

于是古人们换了一种方法。与主音F最协和的3/2F已经找到了,他们转而找3/2F的3/2F,即与最协和的那个音最协和的音,这样就得到了(3/2)2F即9/4F。可是这已经超出了2F的范围。没关系,把9/4F的频率除以2,便得到了9/8F(前面说过,2倍关系的音是极完全协和音)。9/8F这个音听起来与主音F也比较协和,说明这种方法有效。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照(3/2)nF来找音了.

n=3,于是就有了27/8F,除以2就得到了27/16F

n=4,于是就有了81/16F,除以4就得到了81/64F

n=5,于是就有了243/32F,除以4就得到了243/128F

就这样一直循环找下去吗?不行,因为这样循环下去会没完没了的。通过计算我们知道,(3/2)5F≈7.59F,与8F很接近了。所以古人们决定243/128F就是要找到的最后一个音。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

(3/2)1F → 3/2F → 3/2F

(3/2)2F → 9/4F → 9/8F

(3/2)3F → 27/8F → 27/16F

(3/2)4F → 81/16F → 81/64F

(3/2)5F → 243/32F → 243/128F

这5个音,再加上主音F和4/3F,总共是7个音,这就是我们乐音体系的7个基本音级。

由此可见,7个基本音级的定义也是一种比例关系,其本质也是一种音程关系。

三、五度音很重要

我们知道,这7个基本音级都有自己的专属音名,分别是:C,D,E,F,G,A,B ,其频率分别对应如下:

C → F

D → 9/8F

E → 81/64F

F → 4/3F

G → 3/2F

A → 27/16F

B → 243/128F

假如以C为根音,为了方便表示7个基本音级的音程关系,我们把C称为一度音,把D称为二度音,把E称为三度音,把F称为四度音,把G称为五度音,把A称为六度音,把B称为七度音。

再往上,就把高音C称为八度音,把高音D称为九度音,以此类推。

我们从上文已经知道,7个基本音级中,除了C、F和G,其他4个音都是由G推导出来的。因为G被称为是五度音,所以这种音律被称为“五度相生律”。

这个五度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音,无论是学习和弦还是调式,都要在深刻理解五度音的基础上,才能融汇贯通。

其实四度音F也可以由五度音G推导出来。3/2F除以2是3/4F,3/4F反过来就是4/3F。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记住前面我们说过的:音程关系本质是一种比例关系!

四、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根据两个音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被分为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两类。

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就是协和音程。(古人在寻找7个基本音级的时候,就是根据这个感觉来寻找的,但是7个基本音级与C的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

协和音程又分为极完全协和、完全协和、不完全协和三种。

这里再普及一个数学小规律:比例关系越接近于简单,音程协和程度越高。

我们看下面这8个音与C的比例关系:

C → F  → (比例为 1)

D → 9/8F → (比例为9/8)

E → 81/64F → (比例约为5/4)

F → 4/3F → (比例为4/3)

G → 3/2F → (比例为3/2)

A → 27/16F → (比例约为5/3)

B → 243/128F → (比例约为15/8)

高音C → 2F → (比例为2)

这8个音与C的协和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

C、高音C  → 极完全协和

F 、G  → 完全协和

E 、A  → 不完全协和

D 、B  → 不协和

用度来表示就是:

1、极完全协和音程:一度和八度

2、完全协和音程:四度和五度

3、不完全协和音程:三度和六度

4、不协和音程:二度和七度

其中四度音和五度音,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音。特别是五度音,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音了。

而且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音程的协和程度本质居然也是一种比例关系!

五、全音和半音

之前我们一直在强调频率的比例关系,因为这个比例关系非常重要。全音和半音其实也是根据这个比例关系来定义的。

仔细看下面“五度相生律”7声音阶的频率:

C → F

D → 9/8F

E → 81/64F

F → 4/3F

G → 3/2F

A → 27/16F

B → 243/128F

高音C → 2F

可以发现:C-D、D-E、F-G、G-A、A-B 之间的频率比都是9/8,这个比例(也就是音程)被称为全音;E-F、B-高音C 之间的频率比都是256/243,这个比例(也就是音程)被称为半音。

这就是全音和半音的由来。

但是我们发现,(256/243)X(256/243)并不等于9:8,也就是说两个半音相加并不等于一个全音。通过计算你会发现,实际上两个半音加起来要比一个全音小。

这也就是“五度相生律”最不完美的地方,特别是在转调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六、十二平均律与半音

“五度相生律”的7声音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批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比例关系太复杂了,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全音和半音的关系。

为了修正“五度相生律”,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律制,直到“十二平均律”的诞生,终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百度。

那么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呢?

了解钢琴的都知道,钢琴键盘是按照7个白键和5个黑键为一组,依次排列的。这7个白键所发出的音就是7个基本音级:C,D,E,F,G,A,B 。

上面的5个黑键被称为变化音级,也就是将7个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的音级,所以叫变化音级。变化音级的音名标记是在基本音级的音名左上方加上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很多种,想了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为了方便,我在这里只用一种变音记号:升记号(#),表示将音级升高半音。

那么如下图左半部分所示,这5个变化音级分别为:#C, #D, #F, #G, #A 。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音组中,都有7个基本音级和5个变化音级,总共是12个音级。再说一遍,不是7个音级,是12个音级!这是重点!重点!重点!

换句话说,“十二平均律”不是7声音阶,而是12声音阶!

有吉他的小伙伴一定知道,12品的音和空弦的音正好相差一个八度,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把这12个音级按照频率(音高)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

C,#C, D,#D, E,F,#F, G,#G,A, #A,B,高音C 。

那么C和#C,#C和D,D和#D,#D和E……B和高音C之间的频率比(也就是音程)是什么关系呢?

直接告诉你吧,是2m(其中m=1/12,2m≈1.059)的关系!

也就是说,这12个音级把F和2F之间分成了12个均等的部分。

其中每个部分的音程称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加正好等于一个全音。

C到高音C之间总共是12个半音,6个全音。

这就是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乐音体系——“十二平均律”,也称“十二等程率”。

“十二平均律”的12声音阶的频率(近似值)分别是:

C → F

#C → 1.059F

 D → 1.122F

#D → 1.189F

E → 1.260F

F → 1.335F

#F → 1.414F

 G → 1.498F

#G → 1.587F

A → 1.682F

#A → 1.782F

B → 1.888F

对比一下“五度相生律”7声音阶的频率(近似值):

C → F

D → 1.125F

E → 1.266F

F → 1.333F

G → 1.5F

A → 1.687F

B → 1.898F

“十二平均律”中G是1.498F,和“五度相生律”1.5F非常接近;“十二平均律”中F是1.335F,和“五度相生律”1.333F非常接近( D, E,A,B 四个音相差也不多 )。

也就是说,这两种律制的五度音和四度音几乎完全相同。

所以“十二平均律”基本上保留了“五度相生律”最重要的特性。又加上它完美地解决了转调问题,所以后来“十二平均律”基本上取代了“五度相生律”的统治地位。

七、音程的基本单位是半音

我们知道,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共同决定的。

“度数”很好理解,其实就是两个音之间有几个基本音级,数一数就知道了。比如C和C之间,只有一个基本音级,就是一度。比如C和G之间,有五个基本音级,就是五度。比如#D和F之间,有三个基本音级,就是三度。比如C和高音C之间,有八个音名,就是八度。

C,#C, D,#D, E,F,#F, G,#G,A, #A,B,高音C

“音数”指的就是两个音之间半音的数量。通过上面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半音是音级之间最小的频率比值。

换句话说,音程的基本单位就是半音!

常见的音程的名称: 

距离0个半音:纯一度 

距离1个半音:小二度、增一度 

距离2个半音:大二度、减三度 

距离3个半音:小三度、增二度

距离4个半音:大三度、减四度 

距离5个半音:纯四度 

距离6个半音:增四度、减五度 

距离7个半音:纯五度 

距离8个半音:小六度 

距离9个半音:大六度 

距离10个半音:小七度 

距离11个半音:大七度 

距离12个半音:纯八度

关于音程的度数,我们有个口诀: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就是说没有纯二度,和大八度这样的音程

至于为什么只有一四五八度有纯,我想是因为一四五八度是最为协和的音程吧。

1、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

2、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纯五度

3、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大小六度

4、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

八、下面看视频来学习吧

音程

音程度数判断▼

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音程  音程词条  乐音  乐音词条  整个  整个词条  灵魂  灵魂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