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8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东京审判的大法官声明,上有中国法官梅汝傲的签名。
12月8日,海外华人在纽约联合广场集会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
开篇
听,世界的声音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
“记者在登上开赴上海的轮船的前一刻,在江边马路上看到二百个男子被屠杀。屠杀只花了十分钟。日本兵使男人们在墙壁前排成一列,加以枪杀,然后许多拿着手枪的日本兵,乱七八糟的在中国人尸体周围毫不在乎地用脚踢,如果手脚还有动的,就再给一枪。”
“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15日,记者在12个小时中,就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有一次是在交通部附近防空壕那里,用坦克炮对准一百余中国士兵开炮屠杀。”
“日军乐于采取的屠杀方法是使十几个男人一起站在自已挖掘的坑边,加以枪杀,尸体落在坑内,加上一些土就埋掉了。”
……
在一阵急促的“哒哒哒”的打字声后,70年前的这段文字从中国上海发到了美国,并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显著位置。
推开键盘,29岁的美国记者德丁(F?Durdin)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南京跑到上海,他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报道,更是要尽到作为一个“人”的责任。他要告诉世界,在遥远的中国首都南京,正在发生着人类历史上最最惨绝人寰的一幕!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文字成为全世界率先披露并首次完整使用“南京大屠杀”词汇的报道。由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式进入国际社会的视线,正式登上世界历史和政治舞台。
时光如水银泻地,转眼已是60多年后。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下定决心写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调查的过程让她既惊讶又悲哀:在半个多世纪里,人类历史上曾经真切发生的如此泯灭人性的悲剧,在西方世界居然已经被遗忘了。有人甚至反问她:“中日之间交过战吗?”“南京是哪里,一个朝代?”
“听到这样的议论,我深感恐惧。有一天30万中国人被屠杀的历史可能会从此消失,有一天世界可能真的相信有些日本人所说的,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凭空捏造的谎言!”悲愤的张纯如倾尽自己的全部心力,写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大屠杀》一书。这是世界第一部用英文写作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性著作,它就像60多年前美国记者德丁的那篇报道一样,震惊了整个英语世界……
快报记者跨国行
2007年11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踏上大洋彼岸的美国。
尽管这片土地在此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南京大屠杀曾经患有“集体失忆症”,但这里却保存着最多、最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在连续17天的寻访中,记者触摸到这个社会一根正在跳动的脉搏??曾经遗忘了南京大屠杀的国际社会,正在慢慢复苏自己的记忆:
今天,许许多多西方人,正饱含着泪水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南京》,让自己和孩子们在阵阵心悸中,走进那段从未曾知道的历史;
今天,许许多多西方人,正站在一排排南京大屠杀的前,倾听海外华人揭露70年前的人间地狱??日军占领下的南京;
今天,许许多多西方人,在书店里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拉贝日记》、张纯如的《南京暴行》;
今天,一批当年留守南京的西方人士的日记、书信文件被公开;
今天,美国政府机构解密并出版了10万多页二战期间日本罪行的文件……
同时,在这片土地上,真相和谎言、正义和罪恶的较量也从来没有停止。
历史从来就不曾消失,历史从来就不该被遗忘。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南京人的悲剧、中国人的悲剧,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悲剧。
在70周年之际,南京大屠杀正在回归它在世界历史中应有的地位。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于美国华盛顿特区
编者按
明天,2007年l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
离这个黑色的祭念日还有几天,快报特派记者郑春平回来了,20天前,她带着问号只身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归来时,曾经的问号已拉直成了感叹号。
怎样才能记住我们生活的城市曾经遭遇的惊天暴行,怎样才能揭示七十年前那场人间悲剧的真相,怎样才能告慰三十万死不瞑目的冤魂、这一连串问号每天都在贴身紧逼着我们。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最刻骨最铭心的痛史,是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近代史以来最屈辱最血腥的缩影,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沉重最黑暗的一页。于是我们想到:能否穿越江东门的记忆,打开另一扇追寻历史、揭示真相的天窗?
当我们用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七十年前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时,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有忘记这场人类的浩劫。在大洋彼岸,还有许多人和失成山馆长领衔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团队一样,苦苦追寻着真相,并反复向世人诉说着这一段历史。
他们以还原真相为己责、以微弱的声音不懈地努力对抗着一种有着强大财力支持、企图否定大屠杀真相、掩盖侵华日军暴行的声音,在为三十万冤魂讨还公道。他们希望远隔重洋的我们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为谁而战。
虽然他们的声音还很微弱,经历穿越大洋的衰减后更少为我们所听到。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听到了揭示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另一种声音。在确认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超过30万这个史实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听到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和描述不同的声音。正是多种声音的存在,才使这段真相更加明晰而生动,开放而不是封闭的研究及表述环境是揭示真相的最优化选择。
历史有国界,研究历史的科学断无国界。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不仅是中国人的责任,在当今世界上很多正义人士同样也视为己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相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