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想必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指南车作为中国军事上的重要工具,认识指南车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指南车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据考证,三国魏马钧于青龙3年(235年)创造指南车,虽有记载,但造法失传。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进兵长安,后秦姚兴使令狐生制造指南车。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发过,未成,扶风人马岳又造,垂成,善明鸩杀之。南朝的祖冲之又发明一次,《南齐书??祖冲之传》:“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宋史??舆服志》对指南车的机械结构,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此车仅用为帝王出行的仪仗。宋、金两朝的燕肃与吴德仁等科学家都研制出指南车,但之后又失传了。《宋史·舆服志》对其机械构造有具体记载 。宋代造法有天圣五年(1027)燕肃所献传统做法和大观元年(1107)内侍省吴德仁所献车制两种。指南车的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在齿轮传动和离合器的应用上已取得很大成就。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 指南车发明的传说关于指南车的发明,最早的记录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说起。据说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然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工作原理:
所述滚轮22在斜面2302上移动并绕车轴转一周时,使套筒23轴向往复移动,通过杠杆5和连杆6带动曲轴13旋转一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车轮1、26着地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轮半径的长度,指南车转向
#p#分页标题#e#
正好转到一周时,两车轮的差动就正好使滚轮22绕车轴转一周,使套筒23轴向往复移动,通过杠杆5和连杆6的传动使曲轴13正好旋转一周。这样指南车转向的角度与曲轴13带动指向物12转动的角度相同,方向相反,保证了仿古指南车在运动过程中其预先设定的指示方向不变。如图一
利用推杆28推动指南车向右转动时,推杆28内端带动弓状体17逆时针旋转,至弓状体17与限位柱Ⅱ31接触,指南车向右转动过程中,通过杠杆5、连杆6的传动,曲轴13由初始状态(曲轴的弯曲段指向车后壁)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由开始接触柔性弓弦16至挤压柔性弓弦16、最后在到达止点位置(如图2、图3,到达右止点位置)时,柔性弓弦16释放弹力使曲轴13顺利通过止点位置,防止卡住。如图二图三
发明应用:
指南车出现以后,许多朝代都有关于指南车的记载,从中可知此后历代都有指南车。皇帝在隆重场合
日本指南车复原模型
才使用,皇帝的仪仗队中常不可少。《南齐书》中还记述了一件有趣的事,南北朝的刘宋平定关中后,得到一具指南车,做为战利品,但只有外壳,而没有内部的零件。于是皇帝出行时,让人躲在车内操纵,可见有没有指南车关系到皇帝的尊严与体面,很为重要。指南车的使用直到宋代,按《宋史》记载可以知道北宋时肯定有指南车在宋朝国都南迁后,屡经战乱,无心也无力顾及指南车了。宋后,建立了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并不重视汉族以往的传统,未见再研制指南车了,便从此绝迹。
因为是皇帝所用,所以指南车的规格很高,车身高大,装饰华美,还雕刻着金龙、仙人。行走时前呼后拥,所用“驾士”相当多,如《金史》就说有十二人驾驶,而《宋史》则说原有“驾士”十八人,后增至三十人。《宋史》中还记载着,后魏时曾有马岳造指南车,“垂成”之时,被人毒杀。这些都体现了当时对指南车的高度重视。
从古籍记载还可以看出,由于指南车的崇高地位与特殊作用,一般前朝灭亡之后,指南车也随之毁坏。这种屡废屡制的局面,造成历史上研制过指南车的人相当多根据记载能搞清姓名、时间的就有十五人之多。所研制的指南车之外形应有继承性,但内部结构应各不相同,也可能大有出入,因为指南车的内部结构常被认为是重要机密,避免让人知道,这也许是历史上很少古籍记载指南车的内部结构的原因。各代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不同,或者根本不同都是完全可能的。